說到膽固醇這件事,大家總是很關心。最近,實驗愛好者尼克又有了新發現:他嘗試了素食生酮,結果讓人跌破眼鏡——LDL膽固醇不降反升,還增加了14%!
重點是,他吃的全是健康食品啊!像是豆腐、豆類蛋白粉、孢子甘藍、澳洲堅果和橄欖油,完全切掉了肉類和飽和脂肪,但膽固醇卻還是飆升。今天就讓我們來解開這個迷思:膽固醇的變化,真的只是飽和脂肪或紅肉的問題嗎?
尼克的實驗數據有多驚人?
來看看尼克從「肉食生酮」切換到「素食生酮」的飲食細節:
• 肉食生酮:
• 每天320克脂肪(其中121克是飽和脂肪)
• 碳水9克、蛋白質135克(纖維0克)
• 熱量:3479大卡
• 素食生酮:
• 每天158克脂肪(其中29克是飽和脂肪)
• 碳水29克、蛋白質135克(纖維21克)
• 熱量:2054大卡
結果是什麼?
在素食生酮的飲食下,尼克的體重減輕了4.2磅,但LDL卻增加了14%。明明脂肪更少、飽和脂肪更少,纖維還多了不少,結果卻不是「應該」的那樣。怎麼回事?
熱量赤字與體重下降才是真兇!
要解釋尼克的LDL升高,其實要回到一個簡單的邏輯——熱量與代謝。
1. 快速減重讓LDL短期升高
當我們減重,尤其是進入熱量赤字時,脂肪細胞開始分解釋放脂肪酸進入血液,作為身體能量來源。而這些脂肪酸需要脂蛋白(例如LDL)來運輸,所以LDL水平自然就會升高。
研究也發現,胖的人在生酮飲食下,BMI從高降到25之前,LDL都很穩定;但當BMI低於25後,LDL就開始急劇上升。這是因為脂肪代謝模式變了,並不代表健康出問題。
2. 低碳水飲食如何影響LDL
生酮飲食的本質是讓身體切換到「以脂肪為主要燃料」的代謝模式。這種轉化會增加脂肪的輸送需求,LDL作為脂肪的「搬運工」自然也跟著增多。
但這不是壞事!實際上,尼克的LDL升高很可能是以「大顆粒LDL」為主,這種型態是相對安全的,與小顆粒的LDL相比,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
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迷思
很多人提到飽和脂肪和紅肉,第一反應就是:「小心膽固醇爆表!」然而,這種觀念已經逐漸被更新了。
飽和脂肪的真相
• 飽和脂肪可能提高LDL,但更重要的是「LDL的型態」。研究發現,飽和脂肪攝入增加時,往往會提高大顆粒LDL,而不是危險的小顆粒LDL。
• 此外,飲食中其他成分也會影響LDL反應。例如,如果飲食高碳水、高糖,飽和脂肪的負面效應更明顯;但在低碳水飲食中,飽和脂肪的影響就小得多。
紅肉與膽固醇
紅肉的影響同樣因人而異。許多人對紅肉的「恐懼」源自於早期的流行病學研究,但如今我們知道,紅肉對健康的影響,更多取決於整體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而非單一成分。
尼克的實驗教會了我們什麼?
膽固醇不是單一數字的故事!
尼克的實驗告訴我們,LDL升高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只是身體在適應新代謝模式。要真正了解心血管健康,不能只看LDL數值,還要綜合以下指標:
1. LDL的分型(大顆粒 vs 小顆粒)
2. 三酸甘油脂(TG)水平
3. HDL膽固醇(「好膽固醇」)的變化
4. 血管鈣化指數(CAC)
結語:飲食選擇沒那麼簡單
不管是飽和脂肪、紅肉,還是素食飲食,這些對膽固醇的影響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尼克的案例正好提醒我們,不要陷入飲食迷思,更多時候需要全面看待整體健康數據,而非單一的LDL指標。
記住,健康的關鍵永遠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並長期穩定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