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知:心臟病的真正元凶竟然不是膽固醇!

顛覆你的認知:心臟病的真正元凶竟然不是膽固醇!

心臟病,這個大家都聞之色變的詞彙,無疑是全球死亡原因的榜首之一。與它攜手而來的還有中風,這也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隨便問一個人,什麼會導致心臟病和中風,大部分人會脫口而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高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這樣的回答不足為奇,因為我們的主流醫學和健康檢查時,醫生們的衛教大多圍繞這些指標打轉。更甚的是,很多醫生自己也堅信這樣的理論。但你知道嗎?這些觀點早已過時,可能已經落後了十多年。
顛覆你的認知:心臟病的真正元凶竟然不是膽固醇!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MJ)Open Heart在2021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諾斯教授提供了一個讓人醍醐灌頂的圖表,幫助我們重新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心臟病風險因素。這張圖表,即使你沒有任何醫學背景,也能一目瞭然。
顛覆你的認知:心臟病的真正元凶竟然不是膽固醇!
首先,登頂心臟病風險榜首的,是二型糖尿病。是的,你沒看錯,糖尿病才是心臟病的頭號殺手。如果你覺得不控制的第一型糖尿病也很危險,那你是對的。這種風險水平大概相當於吸煙導致肺癌的風險。

接下來,就是老朋友——代謝症候群。這個綜合症狀包括高血糖、腹部肥胖、高血壓和異常的血脂水平,都是心臟病的強力推手。

而第三名則是我們熟悉的高血壓。雖然高血壓經常被提及,但它的危險性居然排在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之後,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

再往下看,肥胖排在第四位。肥胖不僅僅是體型問題,它在心臟病的風險中也是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吸煙呢?雖然吸煙的危害無庸置疑,但你可能不相信,吸煙對心臟病的影響力竟然還不如糖尿病。這是不是打破了你原有的認知?

家族遺傳也是不可忽視的,這裡不僅僅指基因,還包括家庭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說到這裡,你可能在想,那些醫生們經常提到的生化標記物呢?我們來看看排名靠前的這些:

首先,是脂蛋白與胰島素抗性,這與糖尿病密切相關,無疑是最重要的生化風險之一。
其次是三酸甘油酯。高水平的三酸甘油酯,毫無疑問地增加了心臟病的風險。

接下來是非高密度脂蛋白,它的風險要比你熟悉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來得高。

而那個醫生們最喜歡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居然排在後面。事實上,它對心臟病的影響只有糖尿病風險的十分之一。這是不是顛覆了你對心臟健康的理解?

最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炎症。它也是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推動者。

顛覆你的認知:心臟病的真正元凶竟然不是膽固醇!

總結一下,心臟病的風險遠不止於膽固醇和LDL水平的高低。相反,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和肥胖等代謝異常才是心臟病的主要威脅。因此,預防心臟病時,重點應該放在整體的代謝健康上,而不是僅僅依賴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這樣看來,是不是該重新審視一下你的健康管理方式了呢?

https://youtu.be/NNW-w-dt284?si=60Fz4m8tsUgmIJD3

2024-08-24 20:39 發佈
jazzyfunk wrote:
心臟病,這個大家都聞...(恕刪)


我之前有回文中有提過
不過被人封鎖
jazzyfunk wrote:
心臟病,這個大家都聞...(恕刪)

簡化成
氧化因子/物質
發炎指數 就可以了
選舉

沒錯 字太多了 最好直接條列重點 幾行就結束 有興趣的再去看全文

2024-08-24 22:28
jazzyfunk wrote:
心臟病,這個大家都聞...(恕刪)

簡單說心臟的成因有三高/糖尿病/吸菸/肥胖/壓力/不運動等太多了,反過來說要讓心臟健健康康真是不簡單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喔。
糖尿病 真是慢性病中的大魔王
糖化血色素要三個月健康吃作息好運動足,數字才會好看!
碳水化合物、糖。米飯麵食高糖份手搖飲、水果。(講這麼多一般人醫療水準沒這麼高,說了也沒用! 跟醫生輕描淡寫說的差不多:少吃甜食!.......)還有要早睡早起多喝水多運動


糖尿病等同心臟病 這個內科醫生都知道 所以ldl要降到70以下 醫生能做的事 是用藥物來治療控制血糖血壓 病人要做的是減重 運動 戒菸 遺傳目前無藥可醫
現在醫界的共識是,罹患糖尿病,就相當於得過一次心肌梗塞,要這樣來看待。」新竹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漢倫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