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大自然的色彩逐漸轉深,溫度逐漸下降,這使得許多人在這個季節感受到壓抑和孤獨。然而,不同於這淒涼的景象,我們可以透過正確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找到內心的溫暖。「秋天,是大自然為我們上演的一場葉落知多少的戲。在這淒涼的景象中,我們可以學會像大地一樣,深深扎根,即使落葉,也擁有迎接新生的勇氣。正如李清照所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每一片落葉都是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在這個深秋的季節,尋找自己的故事,活出不一樣的光彩。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透過適當的調節和心態來度過這個季節。記住,陽光總在風雨後,讓我們一起等待那道光明,與陽光一樣,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

憂鬱症:探討現代與古老智慧的交匯點。圖/pixabay
秋季的環境因素,如樹葉枯黃、氣溫降低、天氣陰沉,容易讓人聯想到衰敗、分離的情緒,激發內心世界的感觸和變化。 這種情緒,偏向於清冷、感受不到期望感和溫暖,更多是灰色調的壓抑、孤獨感。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悲秋綜合征”。 這通常與個人性格、心境相關。 如果個人本身是偏憂鬱、多愁善感的,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影響。 如果本身情緒、人格比較穩定,就不大容易受到環境影響。 延伸閱讀 : 擊敗憂鬱 三步驟恢復心靈平衡!
當季節交替出現不良情緒時,應該如何自我調節呢?專家建議,從環境方面看,可以將自己常處的室內環境燈光設置為暖色調,天氣晴好的時候,建議增加戶外啟用時間,感受明媚的光照。 如果感覺倦怠,對身邊的事物提不起興趣,建議平時的生活要多給自己一些“滋養感”,比如喝一些自己喜歡的飲品,最好是熱飲。 而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有沒有處於抑鬱情緒的階段,醫生都強烈建議大家堅持規律的運動、維繫讓自己感覺安全、可信任的人際交往。 運動會讓人體產生多巴胺、內啡肽這類令人開心或者內心平靜的物質,運動產生熱量,氣血活躍起來之後,人體會有一種內在的溫暖感和力量感。 而穩定安全、可信任的社交活動,較為深入的情感溝通和交流,也會讓人感到依戀和支援,“健康的娛樂方式,明確的生活目標,穩定的內心,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延伸閱讀 :
台灣財政危機 24年來的無視與危機重創
超速罰則暴增!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