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710 更新
看下面的回文,好像有許多人都有術後出血的現象,可是為什麼我手術完,在院裡休息10分鐘後,回家再沒出血了。
難道我的凝血因子比較強嗎?
===================================================================
因為鼻子常久以來有進氣孔進氣量太小的毛病,趁著身體歲修計劃的進行,便思考進行電燒鼻息肉的治療。
手術只有在星期一、三的下午才有,不得不請假半天來進行治療。
在美麗的護士小姐解說之下,簽下了生死狀,便在一旁休息準備進行今天的巴比Q活動。
一進手術間,醫生先叫我坐下,我看著旁邊的儀器,那是二根極細的鐵棒,距離大約只有幾mm而已,我想它應該就是今天的兇器了。
醫生先準備兩隻麻醉針,接著用手術巾(我不知正確的名稱,只能亂猜)蓋住了我的視線,並在脖子下又墊了綠色手術巾,準備讓我好好的享用今天這一餐。
第一隻麻醉針插入了左邊的息肉,只能說爽而已,第二隻則是注入了右邊的息肉,在鼻腔和喉嚨交接處很明顯的感覺到了麻藥的味道。
原本以為麻醉完,就是直接將電極插入做巴比Q了,沒想到,醫生從背後拿出了一隻剪刀,長得有點像美容剪,只是它是斜角剪而已。
只見醫生慢慢的將剪刀伸進了我的鼻內~卡喳、卡喳的幾下,醫生就這樣邊進行,邊和我說明目前的動作。
接下來就是要巴比Q了,先將兩根電極插進左邊的鼻肉裡,滋~滋~的聲音不斷傳來。
伴隨而來的是不斷流下的男兒淚,靠~真是痛。
兩邊的鼻肉分別輪流電燒了兩到三次吧,眼淚無法自主不停的流。
還因為左邊的效果不夠,又再次進行修剪的動作,再電燒。
問醫生說~男生就痛成這樣了,女生怎辬。
醫生說~女人的麻藥比較重,電燒的強度也會比較弱一點。難怪我後來問同事她大嫂的經驗,她說沒什麼太痛的感覺。
術後恢復良好,沒因為麻藥退後,而痛的要死。印象中我對這種切肉的小手術,麻藥退後都沒啥感覺,不知是不是肉太多的樣子。
之後同事問我過敏好一點了嗎?會不會比較不打噴嚏了?
其實我想說明的是~我鼻子天天都只有單邊是通的,左右會輪流塞住。我電燒只是為了增加進氣量而已。
而且息肉會慢慢再腫大,配合運動可以延長增長的速度,電燒並無法完全根治鼻息腫大。
手術後看報紙才知,有更新的技術,所以特別找了一下資料,分享給有這方面需要的人。
以下兩文取自於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13/today-health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n/6/life/medicine-3.htm
治療過敏性鼻炎 內外科療法 互有優劣 文/黃學信
據估計,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約佔台灣總人口數的20%至25%。若父母一方罹病,其子女約有30%的機率會有過敏性鼻炎;如果父母雙方都罹病,則子女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機率更高達50%至65%。
此外,過敏性鼻炎患者中,13%會同時患有氣喘,當病患的過敏性鼻炎控制不良,或感染鼻竇炎時,會讓氣喘更加惡化、難以控制。因此過敏性鼻炎的防治對於縮短氣喘的病程和降低氣喘藥物的劑量確實有極大幫助。
根本的防治之道是控制居家環境,徹底清除可讓過敏原滋生的環境,例如保持良好的通風、乾爽的環境、常換洗寢具,和避開貓毛、狗毛等會造成過敏的異物。
醫界常用的內科療法,有使用抗組織胺、袪充血劑、類固醇鼻噴劑等,醫師會針對病患的病情給予不同的處置。
另外,適度沖洗鼻部可減少過敏原在鼻腔內的數目,並且達到清潔鼻腔、恢復纖毛功能的作用。
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噴劑造成的藥物性鼻炎,或出現鼻竇炎、中耳炎等併發症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以快速改善過敏性鼻炎。
目前過敏性鼻炎的手術有傳統局部鼻甲切除手術、鼻黏膜雷射燒灼術、鼻甲雙極電燒燒灼術、內視鏡微創鼻甲縮小手術,及微波射頻手術。
至於傳統醫學的藥物鼻黏膜燒灼術,因為經常會造成鼻甲沾黏和萎縮性鼻炎等後遺症,且難以補救,目前醫界已不建議施行。
◎以下略述幾種常見過敏性鼻炎手術的作法及優缺點:
●鼻甲切除術:使用鼻甲剪切除及縮小肥大的鼻甲。
優點是可以同時矯正鼻中隔,使呼吸道更暢通;而鼻甲面積減少,也有助於減少過敏症狀;缺點是術後容易出血,且術後復原時間較長。
●鼻甲燒灼術:利用雷射或雙極電燒刀的熱能,燒灼鼻黏膜,使肥厚或過敏的鼻甲黏膜壞死、蒸發,進而減少下鼻甲的體積和表面積,來改善鼻塞和流鼻水等症狀。
優點是治療方式比傳統鼻甲切除手術簡單、病患的疼痛度也較低。但是和傳統鼻甲切除術治療一樣,鼻甲燒灼術也需要大約2星期的時間,做傷口局部治療,以清除傷口痂皮、血塊,及可能出現的鼻甲和鼻中隔沾黏。另因手術由鼻甲表面直接施行,所以會犧牲部分的鼻黏膜及纖毛功能。
●內視鏡微創鼻甲縮小手術:在內視鏡協助下,在肥厚的鼻甲黏膜表面切出約0.5至1公分的傷口,利用微創絞肉器深入切除黏膜下組織。
優點是可以保存鼻甲黏膜和纖毛清潔功能;缺點是需自費微創絞肉器耗材。
●微波射頻手術:經過電流的作用激發離子的震盪而產生熱能,破壞黏膜下的組織結構,經過3至6週後,被破壞的組織會被身體吸收,進而減少鼻甲的體積。
優點是手術部位的組織表面幾乎沒有傷口、較少出血;在電腦的調控下,可以達到恆溫作用,避免不必要的組織壞死,可以保存鼻黏膜的生理機轉,是目前過敏性鼻炎手術中,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式,但缺點是需要自費。
要特別提醒的是,不管是內科療法,或是外科手術治療,其實都無法達到不再復發的效果。
手術的目的僅能快速紓解病患的痛苦,治療因過敏造成的併發症,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手術後的復發時間取決於,環境中過敏原的濃度,以及病患接觸過敏原時間的長短,若想要遠離過敏病糾纏的良方,還是得要靠病患持之以恆、不怕麻煩地清潔環境。
(作者為壢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鼻瘜肉手術 無法保證不復發 文◎陳維苓
門診裡常常會遇到鼻塞的病人,抱怨鼻孔裡長了一塊肉,是不是鼻瘜肉?也有病人在別處看診,醫師告訴他鼻腔裡長了不少瘜肉,要開刀。到底鼻孔裡那一塊肉,是不是鼻瘜肉?又鼻瘜肉是什麼東西?要不要緊?
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鼻腔裡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等組織。但一般病人自己照鏡子時,能夠看到的那一塊肉,大部分是下鼻甲,下鼻甲富含血管網,因此在鼻塞的時候,可能比平時的狀況下還要腫脹充血,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好像新長了一塊東西,實際上,很可能並不是鼻瘜肉。
鼻瘜肉形成的原因,是因為鼻黏膜水腫凸起,並且伴隨表面上皮及黏膜下結締組織的增生,所以鼻瘜肉的外觀看起來透明而光滑,有點像剝了皮的葡萄或去了殼的荔枝,有些瘜肉的根部比較細,看起來像是倒掛一顆肉球,為什麼會長鼻瘜肉呢?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部外傷、環境溫度變化太劇烈、情緒波動太大、對阿斯匹靈敏感的病人及濾過性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是導致鼻瘜肉的原因。
如何分別下鼻甲與鼻瘜肉呢?首先,我們可以從外觀來分辨,下鼻甲因為富含微血管網,所以外觀上看起來比較紅腫;而鼻瘜肉是因為鼻黏膜水腫凸起,所以外表看起來透明、柔軟而光滑。此外我們也可以用一根細棉棒去做碰觸,兩種觸感是不同的。下鼻甲是正常的組織,裡面還包含著骨頭,因此觸感上比較堅硬。而鼻瘜肉是鼻黏膜水腫凸起,及一些結締組織之增生,因此裡面並不包含骨頭,所以觸摸起來的感覺比較柔軟,有時還可以移動。
鼻瘜肉到底該不該開刀呢?原則上如果瘜肉的數量太多或體積太龐大,建議手術為第一優先的選擇,手術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將大部分的瘜肉清除,對於緩解鼻塞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卻無法防止瘜肉的復發,因為手術並沒有徹底解決病人長鼻瘜肉的原因,此時就需要內服藥物(包括中藥或西藥)來治本。
因為如果引發病人長鼻瘜肉的原因仍在(如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腔對溫度變化太敏感等),擾人的鼻瘜肉便永無寧日。
對於那些手術多次仍失敗的患者,或鼻瘜肉不是很大的病人,可以嚐試中醫的鼻內針治療,鼻內針是使用特殊的器械,利用高溫使瘜肉凝固而甚至消失,有一點像西醫的電燒,由於瘜肉沒有神經,因此施以鼻內針治療並不會造成疼痛,由於治療只要幾分鐘的時間(不過要治療好幾次),方便又迅速,在門診就可以操作,可以提供病人另一種選擇。
(本文作者為中西醫師)
那時好像是雷射的吧??
記得醫師剛手術結束時問我鼻子有沒有比較疏通
我當場就跟他說沒有
他就好像很勉為其難的說回家休息休息過後就會比較通了
結果到現在還是一樣偶爾會有一邊鼻子通一邊鼻子不通的問題

其實過程蠻快的,打完麻藥就聽到類似烤肉的聲音以及烤焦的味道,
整個手術都沒感覺,
等到手術完麻藥退才是痛苦的開始,鼻子塞棉花一直被血水充滿,一天要換個3~4次,過了一週才比較好一點,但是真正迦掉完也是3週快一個月之後的事了,之後效果大概維持不到兩年吧.
我是覺得除非息肉已經太誇張了,
要不然一般的過敏性鼻炎還是多運動,隔離過敏原,儘量靠中醫調養,會減輕症狀很多.
真的不得已時再去吃西藥,西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所以像是學生要考試或是工作上必須要馬上把症狀壓下來時再去吃,平常如果太常吃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身體還會產生抗藥性,以後藥會沒用,必須不斷加重劑量,對身體不好.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