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性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
這東西原本是用來對一型or 二型糖尿病患隨時監測血糖的東西
但個人這11天來的應用下來(非糖尿病患、但父親為40年的二型糖友)
發現,這東西的應用,可以很廣很廣。
從控制血糖、控制飲食到改善飲食的平衡配比(餐與餐的分量調整),甚至於運動的搭配,都可以很個人化的即時反饋。
~~~~大環境緣起~~~~
依據官方衛生福利部的統計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一) 糖化血色素(HbA1c)≧6.5%
(二)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三)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四)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
衛生福利部的統計
癌症蟬聯40年國人10大死因之首 癌症時鐘再快轉20秒

我國十大死因中雖然糖尿病排名第五名,但真地仔細想想,其實每一個都和血糖控制不良有關,更不要說失智、身體機能退化的關係更加有關↓
高血糖 國人死亡第一危險因子

國人死亡原因第一名非癌症,癌症只能說是"結果"↓
高血糖 國人死亡第一危險因子
台大公衛學院和衛福部聯合首度發表,導致國人死亡的原因↓

所以如何控制、維持良好的血糖變的更是重要
《黃帝內經》「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所以血糖的控制,我個人認為是目前40歲以後的成年人應首要注重的。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其實每一個人對每一種食物的消化、代謝都有不同,嚴格來說,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不同動運強度,對自已身體的反應都會不同;如何有數據,科學化的衡量食物對自已身體的反應一直都是我追求的,從小米手環到智慧型運動手錶到指尖採血,無非就是希望更有依據了解身體的狀況。
以上不論是要減糖、控糖、生酮的人都非常的適用。
肥胖為萬病根源
台灣人真的都太胖了
下圖為公園內常見的大肚照(我每次跑完步時拍的)

這些算是嚴重偏差取樣(公園的人們應是較注重的一群);現實生活中的肥胖度更高。
年齡愈大愈嚴重;男生普遍比女生誇張;極端者女生較多(直覺有多囊)
下圖我家附近的日常街景

所謂,管住嘴,邁開腿。一般都講的容易,但美食在前,要管住嘴太難,但如果隨時身上有一個指針的東西,可以"告誡"你該不該吃or可不可以吃。
我想一定會更容易也更願意來執行,更勝者,如果不小心多吃了,也可以馬上告知,這東西(質or量)已經對你產生多大的負擔。
以下我使用FreeStyle Libre 2 配合 智抗糖app,主要想改善食物和運動的配比來,優化自已的數值(調整餐-餐分量)(血糖的峰值glucose peak面積的縮小)的11天連續圖
↓第一天安裝我是一早起床就安裝

↓第一天的數據


↓看看除夕那天,我那多邪惡血糖(辛苦胰臟了)

↓隔天的數據,也是不惶多讓


↓胰臟晚上還要加班,這位主人,真是"不可以"呀

↓開始發現,我中晚餐的配比不平衡(我是一日兩餐)

↓開始調整


↓再調整



↓再調整




↓再調整,好像開始轉好了

↓再調整,愈來愈有我心目中的型態

以上連圖,請注意深色曲線範圍變化
股神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而雪球大小主要的因素有二
充足的雪量(夠濕的雪)& 夠長的坡道
我個人的理解是
相較於充足的雪量(氣候狀況,世界的經濟情事)
也許
坡道長度是我們較能掌握;如何能健康地滑完每一個人應有的長度healthspan,遠比上lifespan重要的多。
願這條下坡道,大家能夠盡情地滑完
飲食、運動、睡眠最佳黃金三角
待續
(我預計,會再裝2次,使用42天後,應會有更完整的數據),到時會再上傳,給01的朋友們。
1月30更新
新增一下,這11天來,經由官方線上資料庫的報告如下











官方也是有報告。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用第三方app
後記
1.第一次使用這東西,發現準度真的沒有問題,不用擔心
第一次冬跑(為了瞭解低溫下運動我的血糖波動,剛好這一波寒流有趕上)

跑完一量

再感應CGM,結果↓

原來說明書早有明示↓

2.之前為了瞭解血糖,我自已在兩個月內自已用傳統方式測了335次,仍是霧裡看花,相較於CGM,連續11天
1003次(5分鐘一測)的監測數據,真的強太多了。

3.以上內容只PO出每日的變化總結,其實,我每一天的飲食時間、飲食內容、運動時間、運動長度,都有變化,只希望能調整血糖的波動和面積。如果要詳細PO每日的內容,我想篇幅會太瑣碎,如果有什麼問題想問的,我一定就我知道的回答。
4.這是軟針,放了11天,一點也不痛(這是第一次安裝,沒想到隔天早上,她就和我說再見了。之後打電話給公司客服,他們馬上在節前火速寄一個新的給我,真是有良心的企業),有了這樣的服務,我才敢用下去呀。


↑這盒是客服答應再寄給我一個來使用,沒有想到,才一天的時間,我在年節之前就收到一個全新的感測器。
↓這是第一次安裝後隔天就失連的"她",沒有想到這軟針那麼軟,個人認為那白色的區域就是感應區-利用發光二極體來推算血糖數值(個人認為;因為那軟絲是可以導光的)

最後祝福各位前"兔"似錦

我左手前臂下緣,白色的物體,就是貼感應器的地方,這個位置是官方唯一認可以區域,當然網路上有很多
國外的使用者分享其它位置,考慮到我第一次使用,還是按原廠使用手冊來安裝。
以上
---------2023.02.05 更新
【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Glucose Spike: Uncovering a Hidden Threat(1)
【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Glucose Spike: Uncovering a Hidden Threat(1)
Postprandial Glucose Spi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警惕高血糖,它並不是糖尿病前兆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