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吃素7年多疫情爆發以來,有關注素食和疫情的相關資料。素食是對健康有幫助的,可以避免很多疾病,不過需要改變習慣和飲食觀念。在01多半是潛水無發文,但最近國內疫情又爆發,認為還是有必要上來發文,希望能遇到有緣改變的網友,讓台灣更好!資料如下[中時新聞網]吃素可防新冠嗎 研究指出這樣吃降低73%重症風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09000691-260408?chdtv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12817文章來源健康網》吃素能降低重症風險73%! 醫:長期飲食方向是關鍵〔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怎麼吃才能促進免疫力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醫師表示,健康飲食跟疫苗一樣,重點不在預防感染而在預防重症。此外,研究發現吃素食者轉為重症的風險降低約73%,吃素本身則增進免疫力還能長壽!湞媄診所院長王姿允在臉書粉專「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發文指出,在今年5月份根據《英國醫學期刊營養、預防與健康(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有一篇關於3,000個受試者的飲食研究。其中,568人為確診病例,2,316人為對照組。王姿允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吃「植物性為主的飲食(plant-based diets)」的患者(n=254人)轉為重症的風險降低約73%。而吃「 奶蛋素海鮮(pescatarian diet),除奶蛋素以外可以加少量海鮮,不吃肉」的人(n=40人)則降低59%的重症機率。王姿允說,反之,屬於大量肉類的「動物性高蛋白低碳」飲食的患者,轉為重症的機率則是植物性飲食者的4倍。這樣研究結果的判斷,是認為大量的植物性抗氧化物質跟植物性蛋白質、高纖維,都是跟免疫力相關的要素,可惜的是少做了腸道菌的研究,不然應該可以看到更多的機轉。王姿允表示,如果有一天武漢肺炎變得像流感一樣盛行,即使一年中獎一次也不是奇怪的事,那要想的不是怎麼吃能夠預防被感染,而是怎麼吃能夠感染也不會變成重症。而目前缺乏「預防被感染」的飲食研究,但是這個英國研究給民眾一個很好的指引,是如何降低重症機率。王姿允提醒,R1-4其實都是遵照一個「植物性為主的飲食」為原則,到了R3階段也會限制肉類的攝取量,尤其是紅肉,因為這樣的飲食方向,不是只有增肌減脂,而是以整體腸道健康,增進免疫力還有長壽為目的,即使不減肥,也非常適合實行一輩子。
這種統計式研究的盲點在於忽略了受測者本身的差異,像是我覺得素食者本身就是對維護身體健康會比較堅持,生活習慣會比較正向有紀律,譬如素食者抽煙的比例應該很低,較有運動習慣之類的,這樣一來,免疫力較高也不為過,跟吃素不必然有關。
提升肝臟的解毒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解毒能力和抗病毒有關)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又偏好油炸辛辣和冰涼;(身體濕氣重)在可以流汗的情況下,又沒有流汗。(排出濕氣,讓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個人建議,僅供參考:1.多曬太陽,尤其是背部。2.每餐不吃很飽,不熬夜晚睡,維持免疫力。3.心情盡量平靜,勿生氣(怒傷肝)、勿驚慌(恐、驚傷腎)。4.適度運動,可流汗條件下,適度流些汗,比較不容易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