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V感染「慢性病化」 穩定用藥及良好個人習慣為與疾病共處關鍵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蔡茂松表示,隨醫療進步,愛滋病從20世紀的世紀黑死病到現今已逐漸「慢性病化」。如同高血壓要定時量測血壓、近視要配戴眼鏡一樣,感染者透過規律且妥善的治療,就能讓體內病毒量獲得長期穩定的控制,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可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而且很重要的是,感染者就跟其他人一樣,隨著年紀增長產生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且綜合國內外治療案例,感染者似乎有提早「老化」的傾向,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容易提前來報到,另外也常會有失眠、肥胖及其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過去有一說是因愛滋病毒使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而造成,但也有感染者擔心是因為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會造成慢性疾病。
蔡茂松醫師強調,造成感染者產生共病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建議感染者除了穩定服用抗病毒藥物以外,還要努力做好飲食控制、避免菸酒,維持規律作息及運動等,積極進行健康管理。此外,每3個月規律的回診也相當重要,除了會追蹤體內病毒量、免疫功能外,也會了解藥物使用情形,包含服藥順從性、副作用、其他藥物交互作用,並依據感染者個人情形來評估進行血糖、血脂、骨密度等檢測之頻率,幫助預防共病。

▲亞東紀念醫院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蔡茂松
遵守醫囑用藥 相信醫療團隊放心接受治療
許多感染者擔心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會與某些食物或其他藥物之間相互影響,影響藥效。蔡茂松醫師說明,感染科醫師在開立處方時,都會特別注意感染者其他的用藥情形,針對藥物之間可能產生的交互作用來調整用藥劑量及選擇適合的藥物。蔡茂松醫師提醒,若有用藥方面的疑慮要提出來與醫護團隊討論。正確用藥習慣關乎病毒控制狀況,未規律服藥的嚴重性並不會馬上顯現,但等到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並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挽回健康。
「隱私」也是許多感染者重視的問題,蔡茂松醫師分享,臨床上常遇到感染者在有眼科、耳鼻喉科、牙科或外科等治療需求時,一方面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說出自己的病史,另也會擔心揭露自己的HIV感染狀況後會影響醫師的治療意願,或自己的治療選擇。但蔡茂松醫師仍鼓勵感染者要相信醫療團隊,若有顧慮也可以尋求個管師或醫師協助推薦友善的醫師。蔡茂松醫師以自己服務的亞東醫院為例,各科別的就診紀錄是互通,醫師可以了解感染者的狀況也會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讓感染者放心接受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