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做了一般胃鏡,發現中國醫只有在喉嚨噴麻藥管子就進去了,進到胃裡面不是沒感覺而是好想吐....打氣更想吐..整個超痛苦的!
之前在馬偕醫院照胃鏡都會先喝一杯很像讓胃減緩蠕動的胃乳,在國泰醫院是會打一針減緩蠕動,照起來都不會想吐和痛苦..
有人也在中國醫新竹照過胃鏡嗎?
我是新竹中國消化內視鏡室工作人員,
檢查胃鏡主要是幫病人檢查食道,胃部,與12指腸
時間約10分鐘,過程中,會有比較不適
過喉頭的地方,因為人都有咽喉反射
( 如果我們拿手指深入我們喉頭,我們都會下意識地作嘔,這是我們正常的反射反應)
所以我們都會給先在病人的喉頭噴局部麻醉藥
減低胃鏡在進入過程中引起的過度刺激引起反射
過了喉頭之後,到食道與胃部,
因為我們消化道就像一個軟軟的管子,
沒有食物的時候,不會完全漲開
所以當我們醫師要幫病人做仔細與完整的檢查
就需要經胃鏡在病人肚子裡面打空氣
讓病人的消化道像吹氣球一般漲起來
這樣才能將每一個角落都能看清楚
這樣吹氣之下,當然過程中就會感到病人會有腹部脹氣不舒服
另外,術前我們會先詢問會先問您的病史,
如果沒有心臟律不整,青光眼,與前列腺肥大
我們才會給予病人腸道放鬆的藥品
( 因為這類藥品有可能的副作用包括會加速心跳,視力模糊,跟解尿困難)
給予檢查病人這類藥品的作用在減低腸道蠕動,
真正目的是可以讓做檢查的醫師,可以更好觀察病人的胃腸粘膜
不然一直蠕動,其實會增加檢查難度而延長檢查時間
而且這類藥物並不會有效減低病患在檢查過程中的脹與嘔吐感
( 不舒服主要是打氣跟咽喉反射引起的)
以上,我想這在全台灣或全世界的內視鏡檢查都是共通的
希望可以解答您的疑問
真的我自己也在其他醫院被檢查過胃鏡,
那種不適感真的是無法與外人道
但是胃鏡內視鏡 還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去檢查腸胃道問題
不論是輕度的腸胃道發炎,潰瘍,胃幽門桿菌感染
嚴重的後期胃癌,上消化道出血,都是唯一可以清楚診斷與治療
目前內視鏡更可以早期發現無症狀的癌症或是癌前病變
也可以早期發現,就可以經胃鏡做切除病變
不但可以達到和傳統手術(需結合器官與局部淋巴切除) 一樣的效果
因為不用做大範圍手術,只針對癌變做完整精細的切除
保留完整器官,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
所以就利弊得失來說,縱然有這些不適,
但是就內視鏡,包含胃鏡與大腸鏡,
在幫助病人,診斷消化道疾病,治療出血,切除早期癌
仍是利大於弊,如果醫師根據您的症狀
判斷有需要檢查,考慮到以上的好處
應該要放下內心的恐懼感,儘早接受檢查.
當然很敏感的人,或是無法忍受我上述說的不適的人
我們也有提供麻醉的服務( 健保不給付)
檢查前就讓您睡著,全程都在深度睡眠中
所以完全不會有我描述的不適,同時可以做完整的檢查喔
(當然這個麻醉也是幾乎全國醫院會提供的選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