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處:運動與大腦學術應用科普平台
自從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之後,各國政府為了有效控制疫情,紛紛祭出許多保護民眾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希望我們可以盡量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因此,我們開始遠端工作、視訊教學、依賴外送、宅配……,無形之中,身體的活動量大幅地減少,坐式生活的時間急遽上升1 2。研究指出這樣的生活型態,確實會讓我們的心情鬱悶提不起勁3,長期下來甚至還可能會影響到認知功能4 (遠離椅子保護大腦連結)。
2021年4月最新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目前運動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的研究指出5,在4萬多名冠狀病毒的患者(平均年齡為47.5歲)當中,低度運動習慣(每週運動量不到10分鐘)的人相較於中度運動習慣的人(每週運動量介於11至149分鐘)在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勝算比註 分別為1.2及1.32且在統計上達顯著意義,顯示運動量與住院率即死亡率的之間的關係。若與有高度運動習慣的人相比(每週運動量達150分鐘),這樣的風險強度增加到將進一倍之多(住院 = 2.26,進入加護病房治療 = 1.73,死亡 = 2.49),不同運動習慣者在各項指標的資料可參考下表。這些數據都證明了擁有良好規律運動的習慣,可能會降低冠狀病毒對我們的傷害

只是我們要如何在居家防疫有限的空間裡,仍然維持適當的身體活動量,擁有最佳狀態,適時釋放壓力,並安全的度過這次疫情?。根據2018年美國衛生及人類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所彙整的報告指出,中高強度的身體活量對於大腦健康(包含情緒及認知功能)有較大的幫助,以下我就根據過去相關研究所提供的幾項運動,讓大家參考在家也可以進行簡單又有效的運動模式:
1.登階運動:可以在家裡找一個適當的矮櫃或椅子進行,只要能讓腳安全平穩踩踏的平台都可以。接著依您的慣用腳開始進行登階動作,例如:左腳上、右腳上、左腳下、右腳下或是右腳上、左腳上、右腳下、左腳下,重複進行,並可以根據登階的高度或是頻率,來達到理想的運動強度。公式如下:強度(攝氧量) = (0.2 X 每分鐘單腳踏上平台的頻率) + (1.33 X 1.8 X 高度(m) X 每分鐘單腳踏上平台的頻率+3.5)6。計算出來的預估攝氧量,如果介於40至59為中等強度,60至89為高強度運動7。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以一次能持續15分鐘8的原則來進行,以達到健腦的效果。以高度25公分的台階為例,每分鐘登階的頻率至少需要47下,才可以達到中等強度的運動標準。不過,也要提醒大家,若是家中長者想要進行這項運動,可以讓他們扶著把手並依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增加保護性。另外,建議大家可以變化你的登階的順序(左腳先上或是右腳先上),讓兩隻腳都可以同時被訓練到喔!

2.跳繩或開合跳運動:進行這類跳躍式的運動之前,得要先看一下你的居住環境是否適宜?否則蹦蹦蹦的聲響,很有可能會讓您先被鄰居按門鈴抗議!如果場地允許,這兩種運動都非常適合用來達到高強度間歇運動的效果,快速地跳繩或開合跳30秒,休息30秒,重複進行10組循環,將有效地提升你的專注力9。當然,你也可以Follow這樣的運動模式搭配你想要的動作來進行,增加趣味性及變化性。

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間,能夠維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並且透過適當的方式,繼續維持規律運動的好習慣,提升免疫力,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

[沒運動引起住院的勝算比 = [(a/n1)/(c/n1)]/ [(b/n2)/(d/n2)] = (a/c/(b/d) = (a*d)/(b*c)]
參考文獻:運動與大腦學術應用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