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多海邊鄉鎮的地下水多有砷汙染,
尤以宜蘭,嘉義,雲林,台南尤多汙染,也是早年烏腳病的來源。
偏偏這幾個縣市又是抽取地下水養殖魚業的重鎮。
這些被地下水所養殖的魚場,
到底有沒有長期被衛福部所監測呢?
各種水中重金屬(鉛、鎘、砷、銅等等)的毒物有沒有被定期或不定期檢測呢?
有沒有人可以回答民眾的疑問呢?
stanphill wrote:
虱目魚
虱目魚(學名:Chanos chanos)是東南亞一帶的重要魚獲物,溫水性魚類,分布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海域。其他俗名有海草魚、安平魚、國姓魚、麻虱目、麻虱目仔、遮目魚、狀元魚、牛奶魚(英語: milk fish)等。
在東太平洋由南美洲北部延伸到加州中南部都可見其蹤跡,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尤其由台灣南部沿海一直穿過巴士海峽延伸到印度群島〉其行蹤更為頻繁。因為不耐寒,所以魚塭水溫過低會造成大量死亡。除了臺灣養殖此魚以外,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有虱目魚養殖。而臺灣的虱目魚養殖技術,被認為最早係17世紀由荷蘭人自印尼引入臺灣[2]。
虱目魚肉質鮮美,是極受台灣南部歡迎的平民魚料理,魚肚更是肥美別具風味,常見的料理手法是煎魚、佐湯煮成魚粥或製成魚丸。唯細小魚刺多於其他常見食用魚是麻煩之處。
是海水魚跟地下水有啥關西
toyofc wrote:除了魚塭引海水養殖,要調水鹽度應該還是會用到地下水吧?只是比例上會不會造成問題就不知道。我也覺得海產養殖應該更嚴格一點。很多養殖地點都被亂填廢棄物,爐渣,但是沒甚麼聽到政府在抽驗漁產品。
虱目魚(學名:Cha...(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