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堅定站在【默默戒菸】這一陣營。
「默默戒菸」就是無須主動告知週遭的親友:自己正在嘗試(練習)戒菸。
當被問時也輕描淡寫回應:「最近只是抽得比較少」;
絕對不能肯定回應:「是的,正在嘗試(練習)戒菸」。
為什麼戒菸要這樣低調?
因為肯定的回應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承諾,
承諾旁人一段時間後自己將告別抽菸人生;
相對地旁人也會對這個無形的承諾產生回應。
不論回應的態度是真心引頸期盼或是冷眼看待,
都會繼而產生一股無形且漸漸沈重的外在壓力。
對外的無形承諾也會對應產生一股內在的期許,
累積的內在期許在練習的路上遇到不順遂時,
會一秒瞬間轉化為對自身的質疑,
質疑戒菸的決定以及是否真能成功?
而這種自我質疑本身就是一種龐大的心理壓力來源。
然而,戒菸練習過程最不需要的就是,壓力⋯⋯
壓力本身,不論來自外在或內在,
都是催化尼古丁戒斷症達到極限的元兇,
更嚴重的是這可能會帶來練習的中斷。
試想以下「公開戒菸」後的情境,並揣摩遭質疑的內心感受(壓力):
「又要出去偷抽菸了?」
「不是說好要戒菸了?」
「又來了,長達2個小時的“戒菸”⋯」
「內心的聲音:是不是(又要)失敗了?」
生活上已經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壓力,
辛苦的戒菸練習者絕對要避免這份額外的「期許壓力」;
無論壓力是來自旁人的懷疑或是內心的質疑,都要避免。
為了要徹底避免「期許壓力」,就必須徹底消除「期許」,
要徹底消除「期許」,就必須「默默練習」。
戒菸練習就像健身練習一樣,是自己面對自已的事。
心態正確,就不會在意他人眼光,不會有壓力。
-----------------------------------------------------------
*本文摘錄至<自由戒菸練習>部落格文章#007
https://freemysmoke.weebly.com/25991-31456-30446-37636.html
筆者_金友達
菸齡10年戒菸1年半
戒菸應該有更多自主達成的方法,而不僅依靠醫療門診或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