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分享」心理師的心理話,關於心理諮商的14道問答

各位晚安

我是鄧運合,力人心理治療所的實習諮商心理師,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方格正心理師寫的一篇,介紹與澄清心理諮商的文章。
究竟心理諮商是什麼,我想大家可以透過前面幾個問答有個基本的了解,如果對於後續有更多興趣,也歡迎點選下方的全文連結。

心理師的心理話,關於心理諮商的14道問答
作者: 方格正 臨床心理師
全文連結


看待心理諮商的想法
Q:何時需要諮商? 是否代表我很軟弱或嚴重?

A :當心裡頭有難以消化的苦、糾纏的結、想對別人訴說時就是諮商的好時機。諮商是藉由被治療師理解、照顧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自我認識,以及喚起對自己的愛之過程 -- 因為自己被別人接納了,所以我們也能接納這樣的自己。

坊間有些自我幫助的書,透過探討人生道理提供協助,但與諮商的不同在於,讀書並無法提供人與人的相會,這才是是諮商的核心。能帶來療癒的不只是道理或智慧,更是親近的關係。

對許多人而言,「向人求助」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根據個人經驗的不同,會勾起許多複雜、甚至是抗拒的感受(例如在較為嚴格環境下成長的人,可能會覺得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很丟臉),這都是常見而且很重要的個人議題,值得在諮商初期討論。

不見得要到很嚴重(如有自我傷害念頭)時才去參加諮商,其實當過於憂鬱、焦慮、混亂時,藥物治療反而是更優先、能快速舒緩的選擇。然而藥物也有侷限,較無法增進對自我的了解與接納,雙管齊下往往幫助會比較多。

相反地,若沒有痛苦或難受,僅僅為了「個人成長」而去參加諮商,我認為成效較為有限。因為少了苦,也就少了訴說的動力與被人理解的渴望。沒錯,諮商有可能幫助個人成長,但比較像是從痛苦、失落與挫折中站起來後,所領悟到的成長與改變,就如尼采所說的「那些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堅強」。

準備進入心理諮商
Q:諮商怎麼進行? 要事先做準備嗎?

A :諮商大多以談話的方式進行,但也有以繪畫或戲劇等藝術方式為主的模式。常見的頻率為每周一次,一次50分鐘,但都可彈性調整。有些人工作十分忙碌,無法撥出固定的時間來晤談,我建議先暫緩,等到較有時間後再開始。倉促結束或不穩定的諮商的有時反而會帶來負面的經驗,減低日後參加諮商的動機。

很多人一開始會有點焦慮,不知道要如何和一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講自己的事情,怕自己說得不夠好,這些都很自然。若有想談的議題,可以事先做點準備,例如如果要談家庭,可以帶一張全家福照片作為輔助。但請別當作是有壓力的功課,一但有壓力就容易抗拒。如果沒有事先準備也無妨,重要的不是「應該」要說什麼,而是在晤談的當下「想要」說什麼。若你發現諮商時很焦慮,甚至一片空白,這也沒有關係,和你的治療師討論這個焦慮往往是好方法。
-

Q:我要怎麼選擇治療師?

A :每個人所期待的治療師形象都不同,不妨先就年齡與性別做選擇。除了上網搜尋治療師的相關經歷、專長與文章外,也可以從經費上做考量,選擇在預算內的治療師。我個人認為收費與療效不一定成正比,甚至有時資歷較淺的治療師也能帶來幫助(請見〈還記得實習時的自己嗎?〉),重要的不是選擇最好的治療師,而是彼此能否合適,簡單來說,化學作用很重要,當然緣分也是。

Q:一般的收費是多少?

A :這是個敏感的問題,我試著謹慎地回答。大專院校均有學生輔導中心,提供學生免費的諮商輔導。有些社福機構亦也有提供義務諮商,可能視情況有條件限制,可至各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搜尋。公立機構,如醫院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收費相對低廉(一次約500內),但在醫院由於人力有限,往往需預約等候一段時間(甚至數週),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時間較短,約30分鐘左右。

一般自費的心理諮商或治療所,常見的範圍介於每50分鐘1200~3000元不等,沒有時間次數的限制,通常也不太需要等候。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收費偏高,其實心理諮商是十分耗費心神的工作,除了晤談的時間外,治療師私下也花許多心力在撰寫諮商紀錄、接受督導,以及處理個人在晤談中被引發的情緒或個人議題,因此每天能談的案量較為有限。

對於經濟尚可負擔,但對於諮商費用仍感到不自在的當事人,我有時會說,不妨把諮商半年的費用當做是買一張長途機票,到「自己」這個國度好好看看。既然願意花大錢出國了解世界,何不花同樣的費用來了解自己呢?

方格正心理師將十數年的實務經驗化作十四道問答,希望廣大民眾閱讀完之後對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或至力人臉書專頁詢問。 :)
2019-12-24 18:27 發佈
很棒
https://ace0156.pixnet.net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