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熙
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師只是從旁協助而已。」療癒系統是人體與生俱來的,可以幫助人體排除外來病菌病毒的傷害,遠離疾病。
德國一項研究表明,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70%的不適和疾病。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不小心蹭破皮膚出了血,一會兒血止了,幾天後傷口也好了;普通的感冒、發熱,只要多喝水、多休息,約莫一週也自然恢復健康,這就是人體的自癒力,可惜的是,人還是習慣一生病就找醫生,依靠藥物來抵抗疾病,人體的自癒本能也就逐漸被弱化。
其實,發炎是人體對抗外來病毒或抗原的正常反應,發炎患部會紅、腫、熱、痛。為減輕症狀,西醫會施以各種鎮痛解熱劑或抗生素,雖然表面上症狀獲得紓解,但實際上是阻斷了人體的正常反應。久之,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了細菌或病毒抗藥性,到最後,真正大病來臨時,卻無藥可用。
生活型態弱化人體自癒力
根據世界衛生機構的研究報告,生活型態不良是引發慢性病的主因。世界衛生組織稱,慢性病、癌症起因是生活型態不良;美國癌症研究院的報告,表明75%癌症也都是由生活型態不良引起。而臺灣國民健康署的報告也證實,生活型態不良會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人體內有六十兆細胞,和上百兆微生物,這些生命與人的生命維持一個平衡,平衡就不生病。所以平衡是自然法則,也是發揮自癒力的基本條件。如果你經常忙碌工作、菸酒、飲食不當、熬夜等,這些不良的生活型態,會弱化人體的自癒力功能,病痛便會乘虛而入,有時甚至會形成重病。
喚醒我們身體的自癒力
如何喚醒我們身體的自癒力?中醫有「三分治、七分養」之說,我們應該儘量依靠人體自身的防禦力來治癒疾病。也就是說,只要保養好自癒力,想要保健康並不難。專家建議:
1飲食多種搭配
營養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營養的來源,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首要原則。均衡飲食必須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寒熱搭配以及蔬菜水果搭配,食物盡量豐富和多樣化。
2.別濫用藥物
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卻還是愛吃藥,尤其藥效越強的藥物,毒副作用也越強。千萬不要一看到發炎,就想到消炎藥、抗生素,長期下來是會產生抗藥性,再發炎又要用更強效的藥,而給身體帶來長久的傷害。
3.養足力氣
睡眠不佳與免疫系統功能降低,以及抵抗病菌的殺手細胞減少有關。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每週只睡4小時的人,血液中抵禦流感的抗體比睡7.5至8.5小時的人減少一半。因此,只有睡好覺,才能養足力氣,對抗疾病。
4.適量運動
運動不僅強身健體,更是很多疾病的剋星,尤其是慢性病。健步走、慢跑、游泳、騎車或爬山等有氧運動,能適當擺脫生活中的壓力。每週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使免疫系統運行得更好。
5.保持良好心態
好心態是健康的內在基石,中西醫學都有相同見解。中醫講:「過喜傷心,過悲傷肺,過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任何不良的情緒都會傷及臟腑。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醫生表示,具有積極樂觀精神的人身心更健康,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更低,肺部功能也更健全。◇
==>希先生是數百年前的前輩,目前是21世紀,以前大多是瞎子摸象的診斷疾病,
現在醫療多能精準找到病因,所以能區分很多的疾病種類,以前則不然.
所以以前的醫療多是吃藥,休養觀察等待,因為所知有限.
德國研究講的也是小病啊~ 但是這兩天不是有位歌星的母親因為感冒而過世,
世界衛生組織稱,慢性病、癌症起因是生活型態不良。.....100% ?
慢性病有的是可能跟遺傳有關,有很多是與生活習慣有關,但是人生在世數十載,每天注重養生也不能保證不會得到慢性病.
癌症,起因是生活型態不良...???? 美國也只講75%的癌症,
一堆骨癌的年輕人,沒吸菸得肺癌,沒吸菸得攝護腺癌,乳癌,軟巢癌,腦癌...怎麼解釋呢?
找不到致病轉機,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就跟古人一樣,就把可能的因子通通加進去.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官方轄下的單位,跟各國衛生主管機關一樣,只是只是政令宣導,收集分析數據,
我不曉得世界衛生組織對台灣做了哪些事情,登革熱 腸病毒,WHA有給台灣那些幫助呢?
反而外國傳教士對台灣醫療的貢獻才偉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