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熱,同事朋友一堆中暑,但很明顯有不同
身體發熱、面紅耳赤、頭昏無力、口乾舌燥、沒有食慾等,是一般常見中暑症狀,大部分的人是因為在大太陽底下曝曬過久所導致,又叫做「陽暑」。
一遇熱就猛灌冰品,或是常時間出入、待在冷氣房內,導致身體暑氣不易散出,同樣容易會中暑,即中醫上所說的「陰暑」
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說,「陽暑」跟「陰暑」同樣都是體內溫度調節失常所引起,表現症狀差不多,除了常在大太陽底下長時間走動的人較易中陽暑外,經常進出冷氣房、天熱就猛喝冰涼飲品的人,身體忽冷忽熱無法順暢出汗,把濕熱「鎖」在體內的結果,就容易中陰暑。而患者會中暑多半跟生活型態有關,例如上班族、勞工,都是要特別注意的對象。
陽暑較常見,常用刮痧方式處理,陰暑則易被搞錯,中陰暑時避免生冷的食物,如冰飲料、西瓜等瓜類,必要時,可飲用紅糖水、生薑水幫助腸道血管擴張、預防水瀉,如果中陰暑造成頭暈、頭痛症狀,可飲用熱咖啡、熱茶來暫時緩解,倘若身體很熱、口乾舌燥,則可煮淡竹葉水飲用,另外,亦能夠用刮痧的方式,讓體熱發散出來,減緩中陰暑不舒服的症狀。
問題是,都市裏的處理也都是退火,陽暑處理。
原因我來說一說:
我朋友很多只喝冰開水、吹冷氣、夏夜只能有冰啤酒。
不舒服就是吃西藥,普拿疼、阿斯皮靈、胃藥。
老實說幾杯的生薑紅糖水是沒用的,
百年寒冰要以一朝之陽化之,難矣。
我看連附子湯的效用都有限,
更何況現代中醫不敢用附子。
所以我不敢叫人喝薑湯也不敢叫人看中醫,
那種真正排寒的過程,要是長出有的沒的,不罵死你才怪。
搞得好就好,搞不好一輩子咒恨中醫,唸不停。
所以只好閉隻眼看他以陽暑方式處理,退火刮痧;先治標。
如同你不能叫重病者看中醫一樣,有病還是看西醫。
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這種最後就是成為陰寒體質,需要大量肉食維持。
中年而後,腎陽一衰百病待之而生;從慢性病至癌症。
若是強加運動則損傷骨頭(腎主骨),
若是運動不足則血管不暢,等著裝支架。
西醫治標是蠻強的,賺錢能力也蠻強的,長照已經在等了。
動能生陽,不管中西醫;「適量」的運動是不二法門。
冷氣吹太多,氣機為寒氣阻滯,出現頭昏嗜睡、頭痛、鼻塞等現象,室內冷氣沁涼,外出又是酷熱的天氣,冰火二重天,寒暑夾雜,真是讓人無法消受啊!
人體的陽氣周流順暢,有固護體表的作用,陽氣充足則精神清明,不怕風吹強健不生病。人為恆溫動物,一旦低於體溫的食物及冰食進入體內,人體需消耗大量陽氣來消化代謝,本身陽氣較不足的地方就會出現陽虛氣虛的症狀,例如:頭昏嗜睡、流鼻水、胃脹、腸脹氣難解便、頻尿、痛經等陽氣受阻或衰弱的現象。
常溫的開水還是最適合解渴且補充水分的來源喔!如果真的過食生冷而造成腹脹腹瀉的症狀,建議吃些溫暖的食物來緩和或是就醫調理喔!
上班族在冷氣房中建議準備一件薄外套,可抵禦寒氣及冷風的侵襲,遇到好幾個病人說辦公室內冷氣的風口一直對著他的頭或後背吹,造成頭痛、肩頸僵硬,長期下來對人體的危害真的很大!督脈及膀胱經位於人體的背面,主一身一陽氣,風寒入侵經脈,造成陽氣受損,引起頭緊痛、怕冷、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一直反覆出現感冒過敏的症狀,建議盡量避開風口直吹的機會,戴帽子或是轉個方向。
晚上睡覺時建議冷氣加循環扇幫助降低室內溫度,溫度不宜設定太低,因晚上睡覺時人的體溫會下降,體表的陽氣走入臟腑,人體對於外邪的防禦力會下降;風不宜直接對人吹,風為百病之長,吹風吹多了,免疫力下降,人容易生病,頭痛、鼻塞、流鼻水、腳抽筋、筋骨痠痛、落枕、腰閃挫,都跟風寒外邪入侵經脈、筋骨肌肉有關。若睡覺會吹到風,建議可穿薄長袖睡衣將手腳及關節保護住,以免風寒入侵關節,寒凝氣血,加速關節老化,出現抽筋、關節痠軟的症狀喔!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的陽氣,有強健的好身體 ^^身體好精神佳,心情也就好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