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官能症很辛苦.......

http://www.hkha.org.hk/cmp/cmp02i.html

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輕微的大腸激躁症已經令人經常不想吃東西
肚子都在間歇性陰著痛
唉.......
有沒有人也是這樣?
2017-05-25 21: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神經官
hltp wrote:
http://www.hkha.org.hk/cmp/cmp02i.html
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問題
輕微的大腸激躁症已經令人經常不想吃東西
肚子都在間歇性陰著痛
唉.......
有沒有人也是這樣?

本病病位雖在大腸,但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本病病機主要在於肝脾不調,運化失常,大腸傳導失司,日久及腎,形成肝、脾、腎、腸胃諸臟腑功能失常。早期多屬肝鬱脾虛;若夾寒、夾熱、夾痰可形成肝脾不調,寒熱錯雜;後期累及腎,可表現為脾腎陽虛;波及血分可致氣滯血瘀等證候。治療可分兩步驟,首先以治標為主,法用清熱利濕,健脾理氣;其次是固本調元,法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但須注意的是,疏肝不可太過,以免傷陰耗氣。尤其是陰虛患者,宜酸甘養陰以治之。
以下為常見證型與治方
1.肝鬱氣滯型:
症見大便或稀或結,或排便不爽,或夾黏液,次數不定。每於情緒異常時多發或加重。常伴少腹痛,胸脅脹滿,噯氣太息,失眠多夢。舌淡紅,苔薄白或厚膩,脈弦細或滑等為特點。治宜疏肝理氣,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湯等。
2.肝鬱脾虛型:
症見腹痛、腹瀉常發生於抑鬱、惱怒、情緒緊張之時,瀉後痛減,痛區多在少腹部,胸脅痞悶,脅痛腸鳴,噯氣,矢氣頻作,納穀欠佳,苔薄白,脈弦等。治宜抑肝扶脾,方如痛瀉要方。
3.脾胃虛弱型:
飲食稍有不慎即易發生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溏薄或完穀不化,常夾有白色黏液,脘悶不舒,或有腹部隱痛,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健脾益氣化濕,方如参苓白朮散等。
4.大腸燥熱型:
腹部脹滿疼痛,大便秘結,或糞便如羊屎狀,日數次卻排出不暢,可在左下腹觸及條索狀包塊,面色潮紅,汗多,心煩,口乾欲飲,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治宜瀉熱清腸,行氣通便,方如麻子仁丸。
5.寒熱錯雜型:
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錯,大便夾雜黏液,煩悶納呆,口乾,舌紅苔膩,脈弦滑。治宜平調寒熱,益氣溫中。方如烏梅丸。
6.脾腎陽虛型:
腹部冷痛,久泄不癒或五更瀉,完穀不化,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晃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溫補脾腎,澀腸止瀉。方如四神丸。

樓主可以看上方種類,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症型,我推測是第二種肝鬱脾虛型,可以查詢網路資料,判斷是否正確。

hltp wrote:
http://www...(恕刪)


應該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

大腸激躁症飲食嚴格控制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壓力不要太大, 放寬心,
壓力越大這些症狀都會越嚴重的.

自律神經失調是病症, 不是病因
好好的找出病因遠離他, 症狀就能改善
現今西醫把這些疑難雜症通通擠在一起
給一個名稱叫做精神官能症
好似找到疾病的名稱就可以治療

但是這些都是症狀
病氣到腸道是腸躁症, 到胃是胃絞痛、胃食道逆流
若沒有排除產生的原因, 治好一個又會發作另一個

運動、飲食、好心情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建議看中醫調理再努力配合食療改善

請加油!!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