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無乳糖不耐症?鮮奶會拉肚子?

我從小並沒有被驗出乳糖不耐症
但是從小喝純鮮奶就是容易拉肚子(不一定每次拉,可是幾乎9成都會出事)
但是乳製品不管是奶茶保久乳調味乳幾乎都不會有問題
之前有培養了一段時間(長達半年)
但是只是天天拉而已

想知道到底是甚麼問題

ps:我如果是300cc牛奶配400cc豆漿混和或者是鮮奶茶也"比較"不容易拉肚子,不過偶爾還是會拉肚子...(但頻率少了很多)
對於最近都在健身的我只能喝豆漿吃蛋挺麻煩的...
2016-07-07 20:20 發佈
joeylin2004 wrote:
我從小並沒有被驗出乳...(恕刪)


請問你鮮奶都是喝冰的嗎?
bernie_w39 wrote:
請問你鮮奶都是喝冰...(恕刪)


有試過熱的
稍微有好一點但是還是會拉...
而且胃會莫名其妙開始開派對...
乳糖不耐症有時會隨年紀大而出現喔
joeylin2004 wrote:
我從小並沒有被驗出乳糖不耐症
但是從小喝純鮮奶就是容易拉肚子(不一定每次拉,可是幾乎9成都會出事)


過敏~~

過敏的症狀也有拉肚子
喝牛奶的頻率拉長 拉肚子的次數會減低
症狀減低不是有抗體之類的
而是過敏的症狀轉成其他症狀
通常是轉成疲勞~~

也有人起疹子
疹子也會消失再換其他症狀 聽說都是轉成疲勞~~
失眠也會有

※過敏最常見的十大症狀
 疲勞       68%
 腹瀉、腹脹、便祕 58%
 頭痛、偏頭痛   51%
 眼睛乾、癢、流淚 49%
 感冒頻繁、喉嚨痛 45%
 失眠       43%
 起疹子、皮膚癢  40%
 肌肉痠痛     37%
 焦慮、憂傷    36%
 鼻竇炎      36%
 
※過敏原前三名
 第一名  乳製品
 第二名  雞蛋
 第三名  小麥麩質

你可以去檢測看看 去檢驗所問問看 急/慢性的過敏原檢測
不要去醫院驗 醫院的很貴~~
奶茶通常不是用鮮奶下去調的吧?

joeylin2004 wrote:
我從小並沒有被驗出...(恕刪)


我試過很多品牌

瑞穗的比較不會拉

要不要試試看
~01呀 你甚麼時候要改進 換一次頁花了我4秒鐘~

茶醉癮 wrote:
過敏~~過敏的症狀...(恕刪)

過敏這挺有可能的
奶茶是指現泡的鮮奶茶喔
通常也不會怎樣
鮮奶可可也是
那種奶粉奶精的奶茶我是完全無感

就是鮮奶比較容易遇到問題
不過今天搭配晚餐+200CC鮮奶
雖然肚子有痛了一下
不過很快就好了
感覺還是要配東西吃才不會拉肚子
關於這問題我也針對中醫方面解釋去找答案,因為中西醫為一個太極圖,雙方各有優劣,缺一不可,對於你拉肚子問題,很多人都有,只是西醫解釋無法解決問題,吃藥更是誇張,但是中醫卻可解決,所以找這篇文章說明很詳細,給樓主參考,看不懂再問我



關於牛奶是否適合人飲用,近來引起了很多討論,在電視節目上經過多次正反討論後,更多病人和朋友都“質問”我,究竟誰是誰非?
而一向我的立場都很清晰的回答:“合理飲用,對身體有益”.

大家可能在近日已認識了很多以西醫方法論證的另類論據,那中醫的角度如何看?中醫的典籍,也是經過數百年才累積下來的“經驗”和“統計”,往往比西方的實驗和調查更具參考價值,例如明代李時珍花了數十年,總結了數百年的中醫學和中醫藥經驗,所著作的本草綱目中曰:

“牛乳,味甘性微寒,無毒.能補虛,止渴,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冷補下熱氣,患熱風之人宜食之;老人煮食有益;入薑蔥能止小兒吐乳補勞;治反胃熱吐;能補益勞損,能潤大腸……”.李時珍更引名醫的意見:“弘景曰,牛羊乳,實為補腎,故北方人食之多肥健”.

至於其缺點,李時珍曰:“生飲令人瀉痢,熱飲令人口乾,……熱食即壅滯,……與酸物相反,能令人腹中癥結,故冷氣之人忌之……”

另據“標準藥性大字典”中補充道:“ ……入脾胃二經,為潤燥生津之品,於老年人虛弱人最宜,對一些反胃和大便燥結的人,以牛乳服之,功效更勝人乳.”

從上面這一點點資料顯示,牛奶本身對人類的身體是具有相當大的補益功效的,對於一些身體特別虛弱的人,牛奶比人奶更好.而且總結了很多中藥的古典藉,對牛奶的評價都是讚許的多.

牛奶在中醫的性味分類中,是歸屬在“滋潤卻厚膩”的補益之品一類,以致本身有“痰”有“濕”及腸胃“寒氣”較盛的人,進食牛奶便會受不了其滋膩,而出現腸胃不適,其實大部份中藥中,滋潤補虛潤燥的藥物,都具有同樣的問題.

在日常治療工作中,當我給予這類滋補治療的同時,也給予健脾益氣燥濕的藥物,病人便可以全面得到滋補藥物的好處,又迴避了其不足之處.

飲牛奶也是一樣,我給以下的建議,便能得到最大的好處:

1.只飲純鮮牛奶(即瓶裝銀蓋的),當中的成份很少被人為改動過,較易吸收.

2.選午餐後飲牛奶,腸胃已全面醒來,有足夠能力消化和吸收.

3.不冷飲,冷飲防礙了腸胃的氣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便不佳.

4.只溫飲,不大熱飲,牛奶煮太熱時反而不易消化.

5.不與酸物同食,酸物令牛奶固化,不易消化,嚴重的會引起嘔吐.

6.太疲倦時勿飲,這時腸胃功能不足.

7.睡前避飲,睡前飲奶加重了肝的負擔,對肝在晚上的自我修復不利;若消化不了,便會積蓄成濕聚痰.

8.本身已營養過剩者(例如肥胖者,多屬“痰濕”體質),再增加營養當然變成了身體的負擔,多餘的營養便是身體的多餘物質,會帶來更多痰和濕,會帶來疾病.



不論是什麼緣故,只要令食物的消化吸引不理想,都會有“餘”而成濕聚痰,不論是牛奶或蛋或牛肉,或海鮮或鵝鴨等被坊間視為有"毒"的食品,都是高蛋白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所生成的濕和痰均能令腸胃功能紊亂,引起便溏或肚瀉,或引起皮膚問題.若痰濕與火熱相結(香港很易),便成濕熱,便很易引起濕疹和過敏等皮膚問題,我懷疑,這種“痰”,會否是引發身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的元凶?這個有待更多醫學家的研究.

再從中醫的角度去看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源於人體體質的不足,例如中醫常說“氣虛”中的“脾氣虛證”,也會引發類似的問題.脾氣虛證即近似消化系統的功能低下,中醫發現“脾系統”虛弱時,便很多食品都易“聚濕成痰”,即是說,有“氣虛”或“脾氣虛”體質的人,便會特別容易對很多食物過敏.從現實的臨床經驗中,這確是常見的現象,我以往飲牛奶容易肚瀉也是這個原因,後來多作健脾治療,我再飲牛奶時便沒事了.

至於“牛奶是給牛仔飲的,不是給人飲的”論調,我個人認為是很不合情理的,若用同一個論調去看人類的飲食,有多少食物是上天預備給人吃的?是誰去評斷那些食物是給人吃的?我個人認為,只要不是對人類健康有明確傷害的食品,那所有食物都可以按個人的喜好進食,而個別人對某些食品有不適應時,便應該找出是食品的問題,抑或是個人體質或疾病的問題,把這個相對矛盾解決了,便也可以享受各種美食了.

以往我健康特別差的時候,很多我喜歡食的食物都過敏,飲牛奶容易肚瀉,食牛肉海鮮等會皮膚過敏,食鹼水麵會膀胱過敏甚至膀胱炎,食甜的東西易惹痰甚至咳嗽,一丁點“熱氣”食品便會便泌…….但經過了一段時間努力改善體質,現在以上大部份食物我都能進食,而且很高興很享受地享用,食得開心,身體又更健康了,這便是生活享受了.

與其怕這樣怕那樣,防這樣防那樣,每天花多多思慮在憂心仲仲中度日,倒不如花一點時間,去找出問題的根源,認真處理問題和調理好身體,便一勞永逸,不會有食品避諱的問題了.

對於坊間有中醫竟然引用了西醫的論調,也建議病人停飲牛奶,我感到很婉惜,作為一位中醫師,看病是必須通過辨證論治,並按病人的個別病情,才能成方用藥,及給病人生活上的飲食建議,正如,世上沒有一種藥都適合任何病人,也自然沒有一種食品是不適合所有人食用的,都是必須經過醫患之間的合作,才能達成最佳的治療效果的.

我讚成中醫生應該對西醫的知識有認識,但我認為中醫師仍應以中醫的辨思範疇,去辨思問題和辨證論治,否則,便中不中,西不西的一位中醫,既沒有西醫的行醫能力,也沒有做好中醫的行醫本份了.
亞洲人長大後,分解乳糖的酵素就會慢慢的沒有了,可以一天喝一點一點,慢慢讓身體再來適應.......

haungjh wrote:
關於這問題我也針對...(恕刪)


受益良多謝謝大大



真的很省 wrote:
亞洲人長大後,分解...(恕刪)



我小時候反而拉最慘
現在會拉但是比以前好一點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