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確診為過動兒的評估流程~

這學期開學第三天我就被老師請去談話,老師說我兒子可能有過動傾向,可不可以帶他去看個醫生,老師覺得教我兒子壓力很大。

後來我去了兒童心智科,寫了一張評量,問診中醫生偶爾有觀察我兒子,然後說:我兒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伴隨情緒障礙。

請問有經驗的家長,過動兒的確診是靠評量就可以直接判斷的@@?
2015-10-02 17: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評估流程
黑雪公主 wrote:
這學期開學第三天我...(恕刪)



我姊以前是幼稚園老師
她說過動兒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
人家跟他說話 都會無法專心

小朋友最好不要給他吃奇奇怪怪的糖果
五顏六色的那種更不要
我姊說小朋友吃糖之後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
還會精神亢奮
他現在自己的小朋友才兩歲就連喝養樂多都要加水喝
50cc的養樂多+100cc的白開水
如果是去兒童心智科看診
醫師又判斷是過動 那麼可靠性就蠻大的
家醫科這類非專科的 才是參考
媽媽也不用太擔心 過動不是不能改善
醫師和家裡,學校一起努力 改善的情形還是很樂觀的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看診的第一次醫師直接開藥, 第一次開利他能14天, 第二次回診後改思銳,
看到藥盒裡的警語後, 再上網查藥,要不要給小孩吃藥讓我猶豫了@@
現在小孩其實很多都有疑似的情況
孩子從小生長的環境怎麼樣?
你們養到現在都不覺得有異狀嗎?

rezphiuv wrote:
孩子從小生長的環境...(恕刪)


生長環境正常@@ 爸爸比較嚴格
對我們家長來說, 就覺得他皮, 好動~ 因為他學習各方面都正常, 沒有課業落後的問題, 是個貼心的小孩,
從小到大, 在幼稚園時, 老師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二年級下學期時, 新接任的導師有跟我們提過覺得他好像有過動,
三年級, 才開學三天, 新的導師就覺得我兒子很好動,
上課會舉手愛發言, 一直問問題, 坐不住, 所以叫我們帶去看醫生
黑雪公主 wrote:
這學期開學第三天我...(恕刪)

是這個社會教育制度出問題,還是你孩子不適合這種教育環境?
假如是你孩子不適應,那就應該幫他找適合的環境,而不是強迫他吃藥!
好動的孩子有錯嗎?或許他天性只適應在草原奔跑,在天空遨翔,而不是關在圍籬當羊寶寶!
建議讓他學太極拳吧


黑雪公主 wrote:
生長環境正常@@ ...(恕刪)


建議多去看幾位醫生判斷一下
我上網google查的資料
好像有嚴格的判斷標準
可以問問醫生

之前不知道哪裡看的資料
說魚油 紫蘇油 亞麻仁油 這種富含omega-3的東西
可以安定神經
給小朋友服用過動症的現象可以減輕
平時注意下小孩子的飲食狀況
可以多跟醫生互動看看
如果看的是小兒神經科醫師
又做過評估診斷
使用藥物是幫助小孩 而不是害小孩
有什麼特別藥物反應再跟醫生溝通

不循正規治療 到處去嘗試偏方食療 預後不會好
轉貼一下治療的兩層面供參考
------------------------------------------------
ADHD個案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

1.【在藥物治療方面】許多家長對孩子要接受藥物治療,或有罪惡感,或有許多懷疑,經過各國多項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沒有使用藥物治療,患童的核心症狀無法獲得有效的控制,治療的成果相當有限且難以續。治療ADHD時最常用的藥物是中樞神經活化劑。
目前methylphenidate(Ritalin利他能)是醫師用藥的第一選擇,也是國內僅有的中樞神經活化劑。Methylphenidate已經被各國廣泛地研究使用超過30年以上,除了安全性已經過長時間的驗證外,且發現可以有效地減低過動及衝動並增加注意力、社交技巧、組織能力及情緒控制,進而對孩子學習上及人際互動上有正面的幫助。以前methylphenidate只有短效型,藥效約3~4小時,目前還有長效型製劑,一天一次可維持12小時,若個案同時伴有情緒困擾或不堪此藥的副作用如胃口不佳,睡眠困擾者可考慮Buproprion或中樞神經系統選擇性抑制突觸前腎上腺素傳導的Atmoxetine。
臨床上看到大約有25%~40%的ADHD兒童,特別是男生又併有品行問題,在長大成青少年或成人的會出現犯法行為或反社會性人格疾患,較易產生物質濫用問題。
使用中樞神經活化劑適當治療 ADHD,能降低55%病人濫用酒精或其他藥物毒物的風險。


2.【非藥物治療方式】包括有行為治療、父母就職訓練、兒童認知行為治療、個別支持性心理治療、家族治療、社交技巧訓練、學業學習技巧訓練,環境安排及治療性休閒活動。

家長必須認知ADHD為一種生理上的疾病,因此需要藥物的幫助來處理ADHD的核心症狀-過動、衝動及注意力不全。同時由於大部分的ADHD除了核心症狀以外可能還伴隨著行為規範的問題和負面的親子互動。因此,完整的治療計劃需要許多人的協調合作,包含兒童本身、家人、學校全體師生、臨床醫師及其他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其內容應包括家長的親職教育及行為管理的訓練、接納性的學校環境及社會大眾對ADHD的認識和藥物治療的正確認知。
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已被證實是最有效治療ADHD的策略。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