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工作不會爆肝,太胖才會爆。國泰醫院昨公布最新研究,分析一萬三千多名男性上班族,發現工作時數超過八小時者與工時八小時以下的人相較,肝功能異常風險並無不同,但體重過重者肝功能異常風險,卻比體重正常的人高出二十五個百分點。醫師表示,研究顯示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才是造成肝功能異常的最大殺手。
--------------------------------------------------------------------------------
國泰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昨表示,該研究針對一萬三千多名去年到該中心健檢的二十五到五十五歲男性上班族做肝功能調查,其中每天平均工時八到十小時有八千四百零二人、十小時以上有二千八百一十九人,合計每天工時逾八小時者有一萬一千二百二十一人,相較工時未達八小時的二千五百九十八人,兩者肝功能異常風險均為百分之二十八,並無明顯不同。
3成罹脂肪肝
但若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做比對,BMI超過標準值二十四、達過重或肥胖的受測者,其肝功能異常風險為百分之三十九,較未過重者的百分之十四,肝功能異常風險高出二十五個百分點。顯見肥胖才是造成肝功能異常的主因。BMI的算法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陳皇光說,肝功能異常是指肝臟細胞受到損傷、發炎,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以及酒精、脂肪肝等,但最常見的肝功能異常原因,仍以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為主。
陳皇光說,國內約二成五到三成三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門診曾收治一名四十多歲男子,檢查男子因體重過重患有脂肪肝,要求男子減重後,肝發炎指數已恢復正常。
嚴重恐變肝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振榕說,脂肪肝是因多吃、少動造成肝臟累積過脂肪,脂肪肝易致肝功能異常,恐引起肝炎、肝硬化,若當肝臟細胞嚴重壞死,甚至會罹患肝癌,建議應控制飲食、多運動、才能遠離肝病。
避免肝功能異常注意事項
●忌飲酒過量,男性一天酒精攝取量以30c.c.為限,女性15c.c.
●少吃薯條、炸雞、蛋糕等高熱量食物,以防脂肪累積肝臟,形成脂肪肝
●避免和人共用針頭、刺青等,以防感染B型肝炎,增加肝功能異常機會
●養成運動習慣,建議每天快走、慢跑30分鐘,提高體內脂肪代謝
●出現疲累、眼白泛黃、噁心等症狀,應懷疑為肝功能異常,應速就醫
資料來源:陳皇光醫師、張振榕醫師
所以瘦子熬夜工作是沒問題的?
飲食精緻化 瘦子也有脂肪肝
【元氣周報/記者趙容萱/報導】
「醫師,我這麼瘦,怎麼會有脂肪肝?」很多民眾和鄭姓小姐一樣,誤以為脂肪肝是胖子的專利,接到自己的健康檢查報告寫有「輕度脂肪肝」,懷疑自己是拿錯健康檢查報告,其實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
上班族群 43%肝臟包油
肝病基金會對9000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換句話說,每三個成人中,至少有一人是脂肪肝,遠高於B型、C型肝炎。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腸胃肝膽科主任陳季宏說,脂肪肝就是閩南語俗稱的「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最常見與肥胖有關。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肉吃得多,運動量不夠,肥胖造成的脂肪肝最常見,這也讓很多人誤以為肥油上身才會有脂肪肝。
肉多菜少 脂肪愛往肝裡去
但其實很多瘦子還是有脂肪肝的困擾,例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家族史者雖不胖,但卻有脂肪肝;瘦子族群中,生活作息不正常,包括熬夜、睡到中午、不吃早飯,不愛吃蔬果,甚至激烈減肥,都易引起脂肪肝。
陳季宏說,像飲酒過度,造成酒精性肝炎,以及B肝、C肝帶原者,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藥物影響(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容易有脂肪肝;體重過瘦,也有脂肪肝問題;甚至有些臥床病人因營養吸收不好,也有可能出現脂肪肝。
快速減肥 瘦了身體肥了肝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民眾快速減肥,也會有脂肪肝的問題。陳季宏說,有的病患採取禁食、吃素等方式快速減肥,一個月暴瘦十公斤以上,或者一周減肥超過五公斤,減肥很有成效,但容易出現脂肪肝。
原因出在攝取的營養成分不能滿足體內機能需要,體內缺少蛋白質和維生素,影響蛋白和磷脂的合成,導致脂蛋白生成不足,而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大量游離脂肪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脂蛋白轉運能力而沉積在肝臟內,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傷肝NG別再犯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洪毓琪/台北報導
身材「三比八」,怎麼會有脂肪肝?多數人常誤認為脂肪肝只會出現在胖子身上,卻忽略除了肥胖會造成脂肪堆積外,飲酒過量、慢性病等因素,都會導致肝臟代謝出問題,囤積大量脂肪,形成脂肪肝。因此,即使身材窈窕,脂肪肝問題一樣會找上門。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造成脂肪肝問題發生的原因,除了肥胖以外,飲酒過量、飲食習慣不佳,攝取過多的三酸甘油酯、慢性病,如B型、C型肝炎,或藥物副作用等問題,都會導致肝臟代謝發生異常,使脂肪大量囤積於體內,出現脂肪肝症狀。
脂肪肝使肝臟慢性發炎 輕忽恐致肝癌
王進崑教授提到,倘若民眾忽視脂肪肝問題,不加以控制自身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來改善,放任脂肪肝問題持續惡化。長時間下來,將造成肝臟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形成慢性發炎,出現肝炎性脂肪肝,導致肝臟細胞大量死亡。
一旦肝臟細胞大量死去,若便有可能在5~10年後出現肝臟纖維化病變,使肝臟逐漸被侵蝕,出現大面積的纖維化情形。此時,多半已屬於不可逆反應,若患者仍未發現、加以治療,恐造成肝硬化的發生,當肝硬化正式出現,每年將有1~3%的機率演變為肝癌,民眾不可輕忽。
提升肝臟保護力 抗氧化是關鍵
為避免脂肪肝問題出現,降低肝癌發生的風險,王進崑教授表示,民眾除了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外,在飲食中更要小心油脂的攝取,加強自身的體能活動,以及良好的睡眠習慣,讓肝臟得以自動修復,減少肝臟的損害。
事實上,不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會使人體中的自由基大量生成,對肝臟產生傷害。若民眾想要避免肝臟受損的情形更加惡化,達到保護肝臟健康的目的,則需從提升「肝的保護力,抵抗自由基」開始做起。至於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達到護肝效果?近年受到矚目,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植物營養素,就是不錯的選擇。
植物營養素抗氧化 日常飲食多補充
不過,一般民眾又該如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植化素」的植物營養素呢?王進崑教授表示,許多天然蔬果中都有植化素存在,例如,莓果類食物中的花青素、胡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以及含有木質多酚的五味子等,都是常見在日常飲食獲得的植物營養素。
五味子+芝麻素護肝 相輔相成效果佳
在眾多的植化素中,又以受到中國皇宮貴族與中藥師喜愛、經常作為強身補品的五味子最受學者討論。根據研究發現,五味子中含有高達30種木質多酚,而木質多酚可提供人體肝臟解毒所需的營養,達到幫助肝臟代謝、護肝、修復肝臟作用。
除了五味子外,經常被作為中醫滋養漢方使用的食材芝麻,在臨床上也被證實有潤腸,改善便祕不適、滋潤五臟的效果。同時,芝麻與五味子一樣有補肺氣、保護肝臟、滋腎的作用。
因為五味子及芝麻有上述提到的作用,也引發許多學者的好奇,為更進一步證實五味子與芝麻素對人體的好處,中山醫學大學於去年2013年,完成一項國內首度《利用五味子芝麻錠改善人體肝功能的研究》的人體實驗。
王進崑教授指出,參與實驗共有40位患有脂肪肝與輕微肝發炎症狀的受試者,且BMI值(身體質指數)約在27以上,屬於體重過重類型,經過5個月每日午晚餐前後,各服用1次五味子加芝麻素,在受試者體重無明顯變化下,受試者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脂肪明顯減少,且GOT與GPT的指數也回復正常,檢測血液中的氧化物、超氧化物與酯質過氧化物等指數也正常,表示肝功能已趨近正常。
此次人體實驗證明,五味子與芝麻素中所存在的營養成分確實有助於避免脂質過度氧化,達到保護肝臟、提高抗氧化功能、抵抗自由基,進而降低GOT/GPT改善脂肪肝問題的效果。此項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美國期刊《植物療效期刊》(PHYTOTHERAPY RESEARCH)。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