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我的母親有先天性心臟病及糖尿病,近日不知為何所服用的藥完全壓制不住血糖
導致產生糖尿病嚴重併發症,下肢水腫及下肢靜脈血管破裂,好不容易等到病房
住了五天後醫生只說只是腎功能不佳然後心臟三尖瓣膜破損,吃藥控制即可然後可以立即出院
可是我媽水腫及血管破裂情形跟住院時情形依舊沒啥改善,這算什麼
藥吃得跟以前一樣,也沒換藥,水腫及血管破裂情形跟住院前情況一樣
這樣就趕我媽出院,如果是要我們住自費病房請明說這樣趕病人出院是草菅人命嗎
我媽出院半夜掛急診得錢都可以住好幾天自費病房了
下面附上我媽出院時她腳的情形請大家評評理
醫生是否出院評估有問題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難道這是台灣署立醫院提供的醫療品質嗎?
2014-07-01 22:57 發佈
因為不是相關專業人士 所以無法就圖片而評斷什麼。

如果這間覺得不好(或病人情況一直覺得很不好),應儘速轉往當地更大型醫學中心或醫療品質很不錯的醫院就醫。病人健康最重要!(或回診心臟病與糖尿病長期診治的醫師,應對病人狀況比較瞭解[如果在同醫院,應該能坐輪椅去診間]。也能做出比較讓家屬覺得安心的建議?如果病房這位醫師就是比較不讓家屬放心的話...)


只是好奇印象中急診 不是健保卡+掛號費可能大概就是七八百元?應該沒超過一千元?

自費雙人房或單人房 不是都要兩三千 三四千 甚至有可能五六千起跳... 怎急診的花費已可住好幾天自費病房?

h961463 wrote:
所以還是先從急診室躺了一天才等到病房

沒辦法,如果沒認識什麼相關人士,或神奇的電話溝通,就是只能按照順序慢慢排隊(當然非常嚴重的還是會優先排到)。 (所有大一點的醫院皆是如此 應該說是所有機關都適用這原理。)

(就我所知在中榮看過好幾次病人需在那邊急診室等好幾天才等得到病房,好像也有新聞報導過這樣的情況。)


至於病人的痛楚,及醫師的判斷,這真的太專業了,不可能有網友能下評斷的!
就算是現場看見,水腫的程度也必須是要去碰觸一下(加上各式檢查),(而家屬天天跟病人相處,大概知道變化處在哪)

就算是長期看診的舊病人,醫生每天要看那麼多患者,也沒辦法像家人一樣能很明確知道老太太的水腫狀況變化。


另外就是檢驗的數值,如果都已經正常, 又加上健保的規定(這些規定我不懂,這有關醫院的經營與健保能補貼的情況,多數人應該也都不懂)

這種情況下或許就會建議病人出院?如果都已經沒病床的話 後面還有很多重症患者在等待的狀況下?


老太太的糖尿病與先天心臟疾病沒重大傷殘病卡嗎?這兩樣應該都算是大症狀了。


noelle wrote:
請教01註站醫生

沒用呀,科別不同,專業不同。
一個科裡面又可以分為好幾個科。
而且也不是主治醫師,怎麼可能只憑相片可以知道病人的情況?
還必須有很多檢驗的數值,判斷,病歷用藥等等的情況。

以我外行人的觀點來看,也看不出有水腫的情況。 但樓主那樣子說 表示一定是有水腫的狀況。
光急診就去了將近十次
沒辦法一直水腫,我媽一直唉唉叫
會回去原因是因為之前都是在哪看病做檢查
轉院的話要從頭做檢查,我媽當時已經蠻嚴重了
所以還是先從急診室躺了一天才等到病房
原本覺得謝天謝地,可以好好治療病畢竟是老病患了
醫生應該很了解她的身體狀況(住院時負責醫生跟門診醫生是同一個)
沒想到還沒好就被趕出醫院了
雙人房自費 一天1500
我急診就花了上萬元
都可以在住6天雙人房了

"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啊!醜八怪!"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 好貼切
我媽沒重大傷病卡,醫生說這樣還不夠嚴重資格不到神奇吧
檢驗數據腎功能不佳,水腫情形未改善只說出院後吃吃利尿劑就行
所以病人住院前跟住院後病情根本沒啥改善,情況依舊
吃的藥也跟以前一樣,也沒換藥,就是我生氣的地方
沒健保病房我也可以住付費病房而不是趕我們出院
出院後病人又一直出狀況,半夜一直掛急診,當我們時間多錢多阿
我們是有認識有力人士但是我們不想用特權
跟大家一樣排隊等病房,我知道醫藥有價,要好的醫療品質需要付出相對代價
我是不會去省這些錢的



血糖壓不下來,會不會有其他緣故?

你本文也提到了是"近日"來情況才惡化的,那代表這些藥原本也是有一定療效在

糖尿病是病患本身功能衰竭,藥物只能盡量控制而無法改善

如果是因為患者本身身體更虛弱的情況下,如果醫院換了更重的藥劑

你會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情嗎?

這種病症醫院能做的處置本來就很有限,掛急診說穿了只是浪費大家時間跟資源

因為醫院也只能做到維持現況而已

你的氣憤大家都能理解

但請先思考一下住院的意義是甚麼,你住院是希望醫院幫你換一整組新的嗎?

水腫說真的也只能開利尿劑下去加速排水,要不然就是裝個尿袋對大家都省事

至少我們家兩個老的都是這麼處理的
這種事應該要樓主自己直接和醫師反映吧,好好討論,了解醫師
處置的理由.怎麼會要不知所以然的網路鄉民們來"評理"呢?
有點本末倒置了吧.
得天下英才而共論之,一樂也.得天下蠢才而笑罵之,亦一樂也
h961463 wrote:
我的母親有先天性心臟...(恕刪)

醫生會不會誤診呀?..怎我怎麼看都覺得不單純是微血管破裂..
很像是丹毒
一種濾過性病毒的感染 類似蜂窩性組織炎組..
我爸糖尿病超過20年..
也常腳部感染 變成丹毒 就會發燒 整隻腳就會跟你母親的腳一樣..

這照片 幾乎跟我爸腳部感染丹毒一模一樣
腳部會發黃 水腫 微血管破裂 身體會發燒.




醫學名稱

丹毒;Erysipelas
俗稱

 
好發年齡

好發於幼童、老人。
分佈部位

以小腿、足部最常見,其次為臉部、頭皮。
致病原因

丹毒(Erysipelas)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傷口(如擦傷、騷抓、皸裂、外傷、手術傷口、靜脈曲張、淋巴性浮腫、皮膚慢性潰瘍、下肢曾開放性骨折或燒傷植皮者等)或各種皮膚疾病(如足癬、膿皮症、水痘等病毒性皮疹或濕疹樣皮膚炎)的傷口侵入,所引起的的續發性感染而造成的皮膚急性炎症。
症狀與特徵

前驅症狀:一般先有全周身不適,寒顫、高燒、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皮損情形:紅、腫、熱、痛的炎症極為明顯,先為小片紅斑,很快漫延成大片色如塗上胭脂或染上紅丹一般的鮮紅色、水腫性、表面灼熱發亮、觸之灼手、壓之則紅色減退,放手則又回復紅色的紅斑,自覺患部有灼熱、腫脹觸痛,嚴重的患者可發生水泡或血泡,常合併局部淋巴腺腫痛或淋巴管炎。反覆的炎症會使患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肥厚,漸漸失去彈性,呈現輕微鬱血性與色素沉著的象皮狀皮膚病變。

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丹毒的病灶為較淺層皮膚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而蜂窩性組織炎是為真皮以下及皮下組織發炎現象,患處又紅又腫,境界較不清楚,可與丹毒區別。

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造成菌血症並侵入心臟瓣膜、關節和骨骼。造成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SBE)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皮下小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輪廓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及小舞蹈病(chorea minor)等表徵的各種組合。

kf211434 wrote:
你的氣憤大家都能理解
但請先思考一下住院的意義是甚麼,你住院是希望醫院幫你換一整組新的嗎


老實說一句話就是老了
人不能像換機器一樣換零件
只能修修補補
尤其是這種慢性疾病
以後情況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很可悲的是吃藥也不是換零件
只是暫時緩解不舒服而已
如果希望住院的目標是"治好"疾病的話
那眞的是從一開始的期待就太高了
大家都希望進去醫院出來之後就會百病全消
可是事實卻是出來之後還是跟原來一樣
只是又多花了一些錢而已
住院只有對急性病症 外傷的效果比較好
慢性疾病其實效果不大

我是覺得讓還有狀況的病人,立即出院不是很好,是不是應該等病人改善後才出院才是應該。
而之前的藥對病人沒啥效果是不是應該嘗試換別的藥試試看,而不是打利尿劑然後吃原本的藥這種消極的作法。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