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為什麼來香港買中藥?
對許多內地人而言,「香港衛生署」恐怕是比同仁堂還閃亮的中藥「金字招牌」:嚴格的進口標準,嚴密的市場監控,讓遊客在香港購買中藥遠比在內地放心。港府和業界也致力於推動中藥的檢測和認證,希望將香港建設為具有高透明度、藥物成分療效一目了然的新型國際中藥市場。
「香港衛生署」幾乎是比同仁堂還閃亮的中藥「金字招牌」:嚴格的進口標準,嚴密的市場監控,讓遊客在香港購買中藥材和中成藥遠比在內地放心。
上周二,內地最負盛名的老字號同仁堂子公司國葯在港上市,市場蜂擁追捧,股價飆升一倍。香港衛生署卻潑上一盆冷水——當天宣布市面上出售的「同仁堂健體五補丸」查出水銀超標5倍,須強制回收,甚至「不排除檢控相關公司」。
當然,沒有人會認為這是衛生署有意讓同仁堂「難堪」,這類藥物回收消息,只是隔三差五就會發布的市場監控信息。對許多內地人而言,「香港衛生署」幾乎是比同仁堂還閃亮的中藥「金字招牌」:嚴格的進口標準,嚴密的市場監控,讓遊客在香港購買中藥材和中成藥遠比在內地放心。各類內外用中藥,和化妝品、嬰兒用品一樣,都是「自由行」旅客最愛購買的商品門類。
來香港買葯當然是有理由的。以中藥的重金屬限量標準為例,香港就比內地要嚴格得多。
內地《中國藥典》中藥材內鉛的含量限制是不能超過5mg/kg,而香港《中醫藥條例》規定僅為0.179mg/kg;水銀(汞)的限度內地為0.2mg/kg,香港僅為0.036mg/kg;
常見作為毒藥的砷,內地最高限度是2mg/kg,香港則規定不超過1.5mg/kg,各項標準可相差最高數十倍。
有些人說中藥講究相生相剋,不應以近似食品的嚴格標準來限製藥材中的重金屬,但這並非全部事實。至少我們祖先的中藥絕非如此。浸會大學中醫學博士崔紹漢指出,中藥受重金屬污染早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它們大都來自現代社會嚴峻的污染問題,例如砷超標常常源自水源污染,汞污染也來自於水中生態系統,鉛則來自汽車排放廢氣等人類活動。
香港對中藥材中重金屬含量的法定標準,則與目前國際藥物的通用標準更為接近。不僅如此,目前香港市場上的中藥對於中藥材、中成藥產地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以藥物炮製包裝中的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等多種標準上,都更接近於國際標準。
對於售賣中藥的藥品成分、藥效及毒副作用的清晰度,港府都有嚴格的要求。例如出售的中成藥說明書必須列明超過半數的有效成分種類以及每種成分的份量、功能和藥理作用、毒副作用和禁忌、成藥時須採取的預防措施等。
港府「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下設「推動中藥行業檢測和認證服務小組」,目的是為中藥建立一套「客觀」的評價體系,併為產品在檢測認證后頒發資質證書。
儘管部分內地同行不以為然,但醫療體系長期西化的香港,一直在為中藥努力建立更接近西式的標準化品質規範。
不少遊客來香港都會光顧的本地中藥老字號余仁生,就採用西方植物學「指紋圖譜」用於中藥材及中成藥的品質檢測,從來源地、品種、採收期、加工炮製、毒性等方面來鑒定中藥材,建立一套質量控制標準,保證藥材素質的穩定。另一家老字號位元堂,也嘗試從產品功能性、安全性和方便性三方面來訂立量化標準。
嚴格的中藥品質標準和精密的檢測技術,為並不出產中藥的香港在中藥市場上帶來巨大的商機。1997年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曾頗具前瞻性地提出,香港應該建立「中藥港」,事情雖不了了之,但隨著在港售賣的中藥品質越來越受消費者信任,香港事實上正在這一方向上邁進。
2010年,港府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下設「推動中藥行業檢測和認證服務小組」,目的是為中藥建立一套「客觀」的評價體系,併為產品在檢測認證后頒發資質證書。小組的召集人賴福明醫生指出,香港中藥檢測和認證服務的新商機,是鑒定中藥的「真偽優劣」。
香港衛生署不斷擴充的《香港中藥材標準》到去年底已經涵蓋200種常見中藥材,每種藥材都詳細列出了性狀和鑒別方式,包括大量顯微圖片以及測定成分的方法細節。現香港共有11家獲得認可的中藥測試實驗機構,可以為公眾提供藥材檢測服務。
有香港中藥業界人士認為,未來可大力發展經過認證的「標記藥材」,擺脫中藥數百年來僅僅依靠「老字號」口碑或內行人的介紹,「盲目交易」的狀況。「就算價錢較高,只要來源清晰、質量明確、物有所值,相信港人是願意花錢買的,『自由行』人士何不如是?」
香港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創始人黃伯偉和董事胡恩權認為,以香港的技術實力和消費者對香港市場的信任度而言,發展「中藥港」條件已綽綽有餘。
與香港中藥在質量、安全性上精益求精形成對照的,則是內地中藥品質日益令人憂慮。如今內地關於中藥材造假、摻入雜質、熏硫磺、漂白、用重金屬加重量等等消息時常見諸報端,消費者普遍缺乏信心。去年媒體還曾引述江蘇常州市中醫院院長張琪透露,在國家標準中明確炮製標準的藥材僅佔全部藥材的2.7%;尤其濃縮沖劑類中藥飲片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藥品稽查查出的案件中,48%都涉及中藥飲片。
儘管中藥的原材料大多來自內地,但未來香港若能率先讓經過檢測認證、成分療效一目了然的優質中藥材成為市場的主流,則有望建成一個以透明度高為特色的新型國際中藥市場,贏得全球消費者的青睞,相關的標準和經驗更可成為內地中藥市場的模範。
目前我所查到的有一間聽說藥效比較強,也是一般科學中藥的兩三倍價格。
(但是它是藥效比較強-濃度足,但我不確定它的重金屬 農藥標準等等是否有非常高標準的要求?)(類似日本或香港這類標準在要求‧‧‧)
在幾年前 台灣的中藥規範 比先進國家寬鬆許多。(應該是台灣人的身體都比先進國家人的身體強壯很多吧,所以可以承受更多污染物‧‧‧





而政府官員是解釋 一般人並沒有常吃中藥(久久吃一次) 所以 不用擔心。
(小弟在寬鬆標準前 吃了三四年的科學中藥阿

甚至當時有請問中醫師重金屬等等的問題,她答說她也會吃中藥呀。(可是她可能自己一年才吃一兩次感冒,我是長期吃呀。或是她吃的是成本貴的中藥,我吃的是成本低的中藥阿

近幾年雖然有把重金屬標準提高,但... 還是有差先進國家吧?
為什麼先進國家的中藥 可以控制在重金屬那麼低,而台灣卻不行?
(藥商是說做不到那種水準‧‧‧ 那先進國家的中藥是誰做的?為什麼污染物可以控制在那麼低?)
請問該吃哪一間的科學中藥 能最安心?錢的多寡完全沒關係,我需要的是幾乎都沒任何污染物的科學中藥。謝謝
(上次在診所問小姐她們用哪間藥廠的藥,小姐覺得我很奇怪。

傳說中許多中醫師自己都服用比較好的中藥(貴兩三倍)...這是真的?
(請問彰化 台中 有哪間診所中醫師醫術超強 心性超凡 又好溝通 同時診所開的藥是很優的藥[幾乎都沒污染物]?需自費補差價沒關係。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