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即溶咖啡的方便性,提高了「喝咖啡」的普及性。
根據調查,台灣人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120杯咖啡,其中,最多的還是三合一即溶咖啡(28%),其次才是便利商店的罐裝和研磨咖啡(21%)。
但很多喝三合一即溶咖啡的人不太深究品質。因為三合一咖啡較研磨咖啡便宜,消費者對於低價產品不好要求過高品質,久而久之,有些人也就不在乎自己喝了什麼東西。
1.你以為的無糖咖啡, 其實是高脂
每人每天從脂肪所攝取的熱量應只佔總熱量的10~20%,最多不超過30%。當一項產品的脂肪熱量比例超過30%,就進入了「高脂」的危險範圍。從市售三合一咖啡的營養標示資料計算,真鍋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脂肪熱量比例都超過30%。
更驚人的是,在「無糖」二合一咖啡背後,其實隱藏著「高脂」的真相。你可能以為無糖二合一咖啡比較健康,但數字會說話,二合一咖啡的脂肪熱量全都超過30%,甚至,真鍋經典無糖二合一及UCC炭燒二合一的脂肪熱量比例達50%以上。
相較於濾掛式研磨咖啡的脂肪含量幾乎為零,你喝哪一種咖啡,就決定了脂肪攝取量。
2.便利的三合一、二合一, 含了60~80%的奶精與糖
奶精、糖、咖啡豆都有碳水化合物。比較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醣密度)發現,三合一、二合一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與濾掛式咖啡相差6~8倍,其中的差異就是糖和奶精。
以濾掛式咖啡為例,醣密度是0.1,意即一包10克的咖啡粉只有1克是碳水化合物,且是來自於咖啡本身。
但三合一、二合一咖啡就完全不同,三合一咖啡的醣密度高達0.7~0.8,也就是說,在一份20克的三合一咖啡中,有12~16克是碳水化合物,且大多來自於糖和奶精,幾乎如含糖飲料一般。
二合一咖啡雖然沒加糖,但奶精也有碳水化合物,因此,醣密度雖比三合一的稍低,但也在0.6上下,僅UCC的炭燒二合一較低(醣密度0.4)。
若不計算份量差異,各品牌三合一咖啡單一包裝的熱量可達1.6倍;若與濾掛式咖啡相比,熱量差異超過20倍。
以UCC原味綜合便利沖咖啡(濾掛式)為例,熱量只有4卡,但UCC精選綜合三合一的熱量78.6卡,相差20倍;西雅圖即品曼特寧和貝納頌經典曼特寧都超過90卡,差異達23倍之多。
熱量密度為每公克食品所產生的熱量,若密度超過4,就屬高熱量食品。
3.無法驗證咖啡品質及含量
其實,即溶咖啡粉不論三合一或二合一,一開始就有香氣不足的缺點。「喝咖啡最重要的是香氣,但香氣會在即溶咖啡冷凍乾燥的製程中被破壞,只留下焦苦味。」拿來做三合一、二合一咖啡的咖啡豆可能是品質最低階的豆子,因為從價格來看,低價咖啡很難兼具品質。
而等到磨成粉又混和了砂糖、奶精之後的三合一咖啡更讓人無從判斷咖啡品質。
4.除了奶精、糖, 還有澱粉和香料
大部份三合一咖啡的成分都是奶精、砂糖、即溶咖啡,看來成分單純,但實際上奶精就含葡萄糖漿、氫化植物油、酪蛋白鈉、穩定劑、乳化劑、抗結劑等人工添加物。
除了奶精成分複雜之外,其實「三合一」咖啡是「六合一」甚至「七合一」。因為有些產品還添加色素、香料、食鹽等,有的摻了麥芽糊精、糊精纖維等澱粉類添加物為咖啡增加濃稠度。其中,貝納頌經典曼特寧的無糖二合一咖啡,還添加了甜味劑─麥芽糖醇。
在塑化劑事件中,各種糖漿、乳化劑都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人工添加物;有些代糖也存在著健康危害的爭議。如果你想吃的是真食物,最好離人工添加物遠一些。
參考內容來源《康健雜誌》
看完這些內容以後真的要認真考慮現泡的咖啡了~~~
關於中年大叔:
一個年屆40的中年大叔,在學期間是學產品設計。多年來也是一直從事本業,但是因為有社會競爭及工作壓力上的危機感,因此目前上從模具設計、產品定位及設計、市場調查、生產製程改善,甚至產品推銷及業務推廣都可以一手包辦了!!在一家10人以下的微型電子公司擔任主管職。
一次和老闆在理念上的嚴重衝突,激發起他多年來埋藏在心底的小小夢想!
我~~~的人生~~是否可以有點不一樣??
之前在01"職場甘苦談"發表一系列文章
01職場甘苦談
或是直接到我的臉書專業,一系列文章'圖片分享
HOFFE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