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一直有尿酸過高的問題(約7.5),之前都沒什麼事,今天突然腳掌關節劇痛,無法走路,想想有可能是痛風了,明天會醫院看看。想請問各位痛風的病友們,如果診斷出來是痛風,我是否就必須終身服用尿酸的藥嗎?大家都是第一次發作就開始服藥了嗎?還是可以用飲食控制?
感謝大家
不會要你長期服用
急性痛風 多半是短暫的 並不是長期的
所以不用像糖尿病患者一樣 密集監測尿酸或是吃藥
基本上就是飲食控制 注意飲水跟排尿的量
除非本身尿酸是一直居高不下 或是已經出現慢性痛風的症狀 關節變形
痛風石產生 才會需要長期服藥
詳情還是跟醫師討論比較好 看診可以順便安排抽血(注意空腹)
這樣一次掛號就能驗血+諮詢

如果已經有痛風史的話 還能順便拿藥當日常預防
因為多半不知道啥時會發作 多少都要準備個幾包藥 以防不時之需
以下截錄網路上的資訊 供參考
出處"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
痛風與高尿酸血症
痛風是尿酸結晶造成的關節病變。雖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一定有痛風的症狀,但是發生痛風的機會隨著尿酸濃度上升而增加,約有5-18.8%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最後會發生痛風。
流行病學
痛風的發生以四十歲以上男性為主,女性發病多在停經後。但近來因為飲食形態的改變,發病年齡似乎有下降的傾向。
臨床症狀及治療
分為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或是慢性的痛風關節炎。
1. 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標準為男性高於 8 mg/dl,女性高於 7 mg/dl。除非有痛風反覆發作、腎臟受損或尿酸高於12 mg/dl,否則通常並不用藥物治療而以飲食控制為主。
2. 急性痛風關節炎
通常是足部或踝部單一關節劇烈的疼痛,偶而為多個關節發作。有許多生活上的事件容易引起急性痛風關節炎的發作,例如飲酒、高嘌呤飲食、脫水、禁食、手術、外傷等等。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治療為主,儘速治療可以儘早控制。約有30%的患者在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時尿酸值為正常,因此尿酸的參考值要等到急性期過後較為準確。
3. 慢性痛風關節炎
如果急性痛風關節炎反覆發生,則可能造成痛風石及關節變形。因此在反覆發作的痛風病人,預防用藥是重要的。秋水仙素 (colchicine 0.5毫克每日一次或二次)可以用來預防急性發作的產生。
但是如果血液中持續有高尿酸、有腎臟的損害或關節炎發作頻繁等情形,則必須降低體內尿酸的濃度。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減少尿酸製造別嘌呤醇(allopurinol)及增加尿酸由腎臟排除的藥物 (如苯溴馬龍(benzbromarone))。如果腎功能不佳或本來有腎結石的患者,不宜使用排尿酸的藥物。需注意降/排尿酸的藥物如果本來沒有使用,應於急性發作緩解後方開始使用;如果本來就在使用,急性期則應保持,以避免尿酸濃度波動。使用別嘌呤醇(allopurinol)的患者約有 5% 發生由輕微到非常嚴重的副作用,主要是皮疹及其他全身過敏反應。少數患者使用苯溴馬龍(benzbromarone)會有肝功能異常。為了避免副作用,對藥物的認識與配合醫師門診追蹤是很重要的。
對於已經有痛風石生成的病人,尿酸控制的標準應在5 mg/dl以下。如果痛風石影響關節功能,可能需考慮手術清除。
生活習慣
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因此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在生活中要減少富含嘌呤(另譯為普林,purine )的食物,如芽菜類、香菇、海鮮如蟹、蛤、沙丁魚以及動物內臟(肝、腸及腎)等。此外要嚴格戒酒,因為喝酒是一個很強的誘發因子。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有助尿酸排除。高量的脂肪會抑制尿酸的排泄,應當避免;患者如食欲不振,也不可完全禁食,以免患者體內的脂肪加速分解,抑制尿酸排泄。患者應維持標準體重,體重過重時減重宜緩,每月以一公斤為宜,以免因組織快速分解而產生大量嘌呤引起急性發作。
有些藥品如阿斯匹靈、利尿劑、抗結核菌藥物,也會增高血中尿酸濃度誘發痛風發作,就醫時應提醒醫師有關痛風病史,於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儘量避免會誘發痛風的藥物。
出處"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กิิิิิิิิิิิิิิิิิิิิ ก้้้้้้้้้้้้้้้้้้้้ 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