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早上,坐在辦公桌前,我看著嚎小的產品介紹,腰痛脖子酸也覺得累了。這時候,最好的事情就是當大便來敲門。我就可以告辭一下人群、又不會有罪惡感。心理學家說:『就算是重度憂鬱的人,在一次順利的排便之後,也會感覺快樂』。原來,大便是老天送給我們喜悅的禮物,而且每天都有。

【圖片轉載自Planet Green.com】
日本的大便專家說:『理想的大便直徑大概是3公分,金黃色,柔軟,一次掉出二、三條是理想情況,大便裡的70-80%是水份,比重比水輕,所以應該會浮出水面』 (原文按我)
有時候大便很黏,在沖水時,它還會隨機黏一點在雪白的馬桶壁上。如果很不幸,你上的是捷運公廁,後面永遠有人在排隊等你的馬桶,那這種大便會讓主人很丟臉。有時候運氣更不好,上完廁所後,不管怎麼擦,都會在衛生紙上拉出一條黑色的線,這樣就很尷尬,你可能會一直擦個不停,擦到屁股都流血了,還覺得不乾淨。接著走出廁所,這時最怕遇到老外帥哥問路。
原文轉載自 「三分鐘熱度」
細心的讀者應該也發現如果水果吃多一點,那天的排便就會特別順暢,不會發生玷汙馬桶的慘事,擦屁屁時也會特別順利,一張衛生紙就能擦得乾乾淨淨。
關於衛生紙用太兇的煩惱,一位熱心網友提供方法:「大便的時候,身體向前傾,就能少用幾張衛生紙」(原文按我),可惜她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其實大便很黏,是因為吃得太油膩造成的,應該多吃一點蔬菜水果。(原文按此)

【圖片轉載自WikiCommon】
有時候,大便大得不徹底。總覺得大了還想再大,這樣一整天不管是作什麼事情,都很沒有效率,因為大腦會一直想著要去大便,一大又要擦,一擦又是十幾次,這樣子柔細的小屁屁就苦了。
大家都說少吃肉、吃素食有助排便。如果那天剛好吃素,而且一大早就吃菠菜,光是早上就要上三次廁所。
原文轉載自 「三分鐘熱度」
如果你的大便很快就沉到馬桶底,表示大便密度比水高,就是你的纖維攝取不足(原文按此)
如果大便完後,看到馬桶裡有一層浮油,那可能就是吃得太油。
如果大便很臭,可能是蛋白質攝取太多,牛奶或肉吃得太多。
如果大便裡面有泡泡,表示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多。
如果你投彈的時候,被馬桶裡的水花濺到,表示你坐的馬桶是美國進口的。
可能是美國喜歡大魚大肉的人多,所以屁股大、大便的尺寸也大一號。為了增加馬桶的效率和使用年限,美國馬桶的口徑要加大,積水又要放高一點,這樣大便降落時,才不會乾乾的卡在馬桶裡,沖下不去。因為這種設計,水面自然離你的後門就比較近。
如果是台灣的電光牌運到美國用,那這種水力和容量,最多只能擺在路邊的綠色小亭子裡,美其名為流動廁所,其實是不能沖水的桶子裝大便。

【上圖轉載自維基百科】
關於大便,其實我們不應該說太多。因為,作起來快樂的事情,通常都只能做不能說。最後要說的是,膳食中多攝取蔬菜水果少吃肉,可以減少溫室氣體、又能少用衛生紙,一舉數得愛護地球。
原文轉載自 「三分鐘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