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農曆年前小中風,斷層掃描後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兩顆大腫瘤及一些小腫瘤,其中一顆最大(3.7cm),經肝抽吸檢驗後已證實為惡性(肝癌),另一顆尚未確定。
A醫院發現腫瘤的醫生也是該方面的權威(副教授),google了一下,他應該是一位熱衷教學研究且有醫學道德的好醫生。他說未確定另一顆是否為惡性之前不宜開刀,要先採栓塞療法,先控制惡性腫瘤不再繼續成長,等兩個月後確定另一顆是否為惡性之後才能決定是否開刀。雖未明講,但聽得出來如果另一顆也是惡性的話可能就....。何況已確定是惡性的那一顆醫生說是在不好開的位置。
我們會聽從醫生的建議先採栓塞療法(要住院一個禮拜)。但醫生說最快也要到月底才有病房。所以母親現在是在等待住院接受栓塞療法中。
我沒有醫學的專業,想向01的網友請教一些問題:
1. 對肝癌病人來說,等待就是在給癌細胞繼續成長的機會。雖知不該懷疑A醫院醫師的專業,但總想從第二位專業人士口中聽到這只是一場錯誤。我從網路得知,B醫院有一種電腦刀配合標靶的療法似乎是肝癌病人的一線希望。在這段等待的期間,如果再到B醫院檢查是否可能會引起原A醫院醫師的不快?家屬或病人這樣的行為一般來說是否妥當?
2. 如果真的到B醫院去檢查,原來A醫院檢查的病歷資料(如斷層掃描)是否可共通使用?母親到B醫院後還要再做一次肝抽吸跟電腦斷層掃描嗎?(當兒子的實在不忍心再看一次那15公分長的針頭往母親的肝臟再插一次)
3. 網友們是否有其他推薦的南部的醫院跟醫師呢?請PM給我,謝謝。
例如x光片他會燒成一張光碟給你。
應該會收費,申請這些資料一般好像是直接跟病歷室請,應該不經過醫師,你可以到該院的掛號服務台或志工服務台那裡問問。
另外前面幾位都說到了過來人的心聲,如果年紀很大,如果超過第三期,任何療程都可能只會帶來不必要的痛苦。若是如此,不如讓他過得快樂
74歲,其實過多積極療法不見得有意義,家母肝上總膽管病變到往生,不到半年。其實並不是肝阻塞引起病變,而是在化療治療過程,因為虛弱,尿道感染敗血,他也才六十。
我建議你多跟醫生溝通,甚至找個時間,把所有有決定權的家人都約好,跟醫生約時間,看片子討論病情和醫療計畫,沒有絕對好的治療方法,醫病關係是要相互去培養的。最忌諱的是家屬東一個西一個照護,沒有妥善溝通病人病情,只是個別的追問醫生,導致醫生不耐。
檢查階段其實沒有太多必要去多家求醫,是不是惡性腫瘤,基本上以今天的醫學訓練來說,很容易判斷,這十年間,我歷經四個最親的家人罹癌,都是第一張超音波、或者第一張X光,就辦別正確了,後面的各種檢查檢驗,只是確認是否為惡性、以及精確檢驗影響範圍。畢竟用非破壞性檢驗,有時候有盲點,但要破壞性檢驗,就如同開刀一樣工程浩大。
如果該醫院品質不差、醫生耐心有,我建議你就跟醫生好好談,當然在治療計劃出來之後,你也可以申請一份病歷,自己去找其他醫院醫生諮詢該治療計畫,不一定要病人親自到,但是被諮詢的醫生是否有耐心?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74歲,要動大刀其實是很累人的,特別又是肝臟,許多藥劑都需要肝代謝,有時多做不如少做。保持良好精神,是對抗癌症的最好方式。
如果能的話,茶、每天走路一萬步,這兩個東西是醫學上,確認過有效的抗癌(不是防癌)方式,有足夠多的證明可以幫助病人對抗癌症,其他如食用十字花科蔬菜、豆製品,也被認為有效,但茶跟持續性運動,是能夠抑制轉移的最有效方式。
癌症病人很少是因為癌腫瘤本身而死亡的,往往都是因為一大多這樣那樣的併發症,比方肝的話,通常是腫脹到阻塞膽管,導致黃疸發炎,敗血、心肺衰竭,很少是因為腫瘤細胞潰爛,導致出血腹膜炎死亡。所以除非是已經開始到處亂跑的第四期,否則要做的事一個是消滅發病處的癌細胞,這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傳統化療、電療的工作,你說的啥刀,那都一樣是放射治療的一種方式,只是照射的定位準確度較高,如諾利刀之類的,那只是機器不同,作用方法原理都一樣,沒有啥某醫院的某刀是救星這種說法,如果真有某種方法是唯一救星,那各大小醫院都會買那個機器來用。
更重要的是阻止癌細胞擴散、亂跑,這就有賴心情愉悅、適當運動、以及充足飲食睡眠來幫助。做家屬的,應該在後面這部分幫助病人。至於醫療處置,還是信任醫生吧!
至於肝的權威,在南部通常是高雄長庚,在肝臟的外科手術跟治療上,算是台灣最強的,包括換肝等,不過同樣的,權威代表人多,每星期一陳肇隆院長的門診,是得前一天晚上來等待,而且如果確認腫瘤了,除非需要外科動刀,不然通常都是轉到血液腫瘤科,血液腫瘤的主任饒坤銘醫師就是專長肝臟腫瘤,人不錯,先母就是他治療的,不過沒撐多久,畢竟膽道癌本來就很難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