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何需再掛號? (10/17新增 同一療程免部分負擔)

在新聞中看到了某位官員的一段話:
如果回診只是看檢查報告,沒有接受診療服務,「何需再掛號?」

我不知道這篇報導是否詳實報導,不過仔細想想要不要掛號的問題...

當醫師開出的檢查單需要另外安排一天檢查或是檢查的報告當天無法完成時,通常醫生會說安排某日來看報告,通常也會同時安排出下次看診的號碼(預約掛號)。

假如看報告不需要掛號,結果你今天是需要醫師診斷的病患,當顯示器跳出1號,你很高興的進入診間,想說真好我掛到一號耶。不過這時候也擁入了十幾個病患:「醫生,醫生,我只是來看檢查報告的,因為不需要掛號,請先看一下我的報告。」轉眼之間,診間變成了菜市場。
「我先來的!」
「林爸先來的!」
「老子有刺青,前面的讓開!」

======================
我的個人意見,一定要掛號,這樣才有先來後到的順序。
報告還沒綜合判斷之前,不能確定病患是否要更進一步診療。如果沒有掛號而報告不正常時,是不是看過報告之後請病患另外掛號。

比較適當的補救措施就是,掛號看報告之後,如果結果正常不需要進一步的診療,可以由醫師在電腦系統直接取消病患掛號,不另收費。

我的建議是:
看報告,要掛號,一切正常,取消掛號不收費

=============================
9/30 19:33 補充說明
建議大家可以Google看看,「回診看報告」+「自費」+「健保」

了解一下,只有單純的看報告到底會產生哪些費用,除了掛號費用外,可能還有其他的隱藏費用存在。

=============================
20:24 補充說明

「看診一次」

醫師看診一次可以收取診察費一次。

今天病人懷疑自己有糖尿病,前去某醫院新陳代謝科掛號。醫師為了確認問題,安排抽血檢查,隔週看報告。
病人到院看診的目的是「檢查是否有糖尿病」,對病人而言判斷是否有糖尿病是屬於看診一次。
7天後,到院看報告,醫師說你很正常,沒有糖尿病的問題。

對病人而言雖然去了兩次醫院,但醫師只做了一次診察(有沒有糖尿病)。
不過目前的現況,第二次的門診醫師還是可以向健保局申請診察費,兩次門診可申請兩次診察費。

==============================
10/1 新增慢箋領藥問題

最近在新聞上看到衛生署長提到,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至醫療院所領藥不應該收取掛號費。
因為持慢箋領藥,沒有給醫師看診,也沒有調用病歷,不應收取掛號費

我常去的幾家醫院慢箋領藥是有收取掛號費。

網路上搜尋到的某醫院慢箋說明

第七頁的內容:一般健保民眾,只需要繳交100元掛號費,即可領取藥物

==============================
衛生署的說明:2009/9/29 下午 04:17:15
回診看檢查報告,掛號費收取問題

摘要內容:
另該署併將函請各縣市衛生局建議所轄醫院能免費提供病人主動電話了解其檢查(驗)結果之服務,且對於病人檢查(驗)之結果均屬正常,而醫院能主動提供告知病人,避免其需再複診之服務者,將研議列入醫院評鑑,予以鼓勵。

如果能夠落實這個做法,正常且不需複診的民眾可以省下時間和掛號費,健保局也可節省一點診察費的支出。

=======================
10/13 更新

我再強調一點,我開這個主題是想要讓大家了解「掛號費」產生的問題。
掛號費是為了支付醫療行政費用,如:掛號系統維護或改善,掛號人力成本,醫療等待空間改善。
因為掛號費是由各醫院規定,所收取的經費應該應用在改善行政品質,至於直接醫療品質應該由更專門的政府單位來監督。

如果要收掛號費,就得好好的拿這筆錢改善行政與一般服務系統。
電腦掛號系統、繳費系統、走道的告示牌、殘障輔助設備(廁所、輪椅、牆邊扶手)...這些東西都要做好。

繳費櫃台那麼高,電動輪椅雖然方便,不過缺少了升降功能怎麼繳費?
告示牌不清楚,誰知道什麼項目要走去哪裡檢查?
明天有診卻要給我掛7天後的診,是因為我身體比較好? 萬一多等幾天惡化了得住院怎麼辦?

=======================
10/17 新增
如果您就醫是因為「同一療程」,符合條件時可免繳部分負擔費用。
健保局資料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規定,同一療程診療項目,例如簡單傷口連續二日內的換藥、三日內注射同一針劑、中醫傷科及脫臼整復需連續治療六次的一項療程,及牙醫同部位需連續治療六次之內的根管治療,只需刷一次健保IC卡,繳交一次門診部分負擔,但仍需每次繳驗健保IC卡;其中,中醫傷科及簡單、中度物理治療的第2次到第6次治療,則需每次繳交50元的復健部分 負擔。

不過文章中並未提到,只看報告算不算是同一療程呢?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2009-09-30 8: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負擔 10/17
ppt18360 wrote:
在新聞中看到了某位官員的一段話:
如果回診只是看檢查報告,沒有接受診療服務,「何需再掛號?」...(恕刪)

不掛號 .......... 怎麼調病歷 ? 怎麼跑醫院流程 ?
如何讓相關工作人員把病歷找出來送到該去的門診 ?
官大學問大 ............ 官啊 ! 只剩下兩個口能用而已 .........
我覺得....掛號....但不收費~~~
像我以前腰閃到.....看一次醫生.....照張X光.....還要掛2天後再看報告~~~
明明就己經電子化了~~~明明一下子就出來了,,,,硬是要你再掛一次號~~~

2次掛號就要走了我半張小朋友~~~
合理嗎????
That's All
ppt18360 wrote:
比較適當的補救措施就是,掛號看報告之後,如果結果正常不需要進一步的診療,可以由醫師在電腦系統直接取消病患掛號,不另收費。

我的建議是:
看報告,要掛號,一切正常,取消掛號不收費



不同意

你知道醫生要看報告說出你結果正常
背後是需要多少專業知識和訓練嗎?
不論是正常或不正常
都需要醫生的判讀和分析
如果你覺得看報告很容易
那你就帶回家自己判讀就好了

真的在唸書
難的不是唸教科書上的內容
而是實際上去判讀超音波、CT、MRI的圖
還有如何去分析實驗室數據
再配合臨床症狀去診斷

你以為要醫生說出病患正常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如果都醫院都可以電腦化之後,應該是可以不用掛號的..
只要在診間門口放台抽號機就可以..
真的會有人想看簽名?
cooltyus wrote:
不同意你知道醫生要看...(恕刪)

醫改會這麼棒 ...........
為什麼不開一家 "醫改會專責醫院"
來好好教教大家 甚麼是 "正確的醫療制度" .......

某關黑  wrote:
如果都醫院都可以電腦化之後,應該是可以不用掛號的..
只要在診間門口放台抽號機就可以.....(恕刪)

乾脆更省事一點
請健保局成立 "全國檢驗資料查詢系統網站"
大家不用去醫院
自己在家上網查不是更好 ............ 連出門都省了
反正醫生解釋又不重要 大家自己會 GOOGLE
jackychen23 wrote:
我覺得....掛號....但不收費~~~
....(恕刪)


我也覺得他想講的是這點...........

數據正常病人臨床就正常嗎?
科科
如果看數據就能診斷
那醫學中醫等科系也不用唸那麼久
說到這個 『預約掛號』
還真不知怎麼說也,
常常去看醫生,明明掛個36號,
去看時已33號了,眼看還差3號就到我了,
不過却是個千里遠丫,
中間還會有個現場號,還會一直往回跳的,
比如跳回9號,16號的,過號一大堆,
那預約掛號的目的是什麼???
cooltyus wrote:
你知道醫生要看報告說出你結果正常
背後是需要多少專業知識和訓練嗎?
不論是正常或不正常
都需要醫生的判讀和分析...(恕刪)


關於醫師的專業我同意您的意見。

=======================

至於收費的部分,讓我來解釋一下。
我今天去醫院掛號,醫院會收取掛號費、診療費(健保局支付)....。
如果醫師認為需要多做檢查,例如抽血或拍照X光片,這都屬於同一次醫療的流程。
報告顯示正常代表這一次的流程結束,一次流程計費一次(診療費已經給過了),醫師並沒有吃虧。
我認為看報告屬於第一次診療的其中一個環節,如果再收費一次的確可議。

例如:某些檢查在診療室可直接操作,檢查完醫師看到報告可下結論(正常,不必再來)。
門診時間即可獲得資訊的正常報告就少了一次掛號費用,而需要安排時間回來看報告的卻要多加一次掛號費用,兩者之間為何會發生費用差異。

如果報告顯示異常(看報告屬於第一次診療的結束),醫師並不會直接讓病人回家不做診療,代表需要更進一步的診療。
於是掛號看完報告之後,啟動了第二次的診療過程,第二次的診療可以另外收費。
因為這次醫師的做法和第一次來看診的診療過程想必是不一樣,當然掛號費與診療費都得再付一次。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