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某個田橋仔在醫院鬧一些事,細節就不講,但是突然恍然大悟很多
其實有人抱怨健保諸多「對付醫方」的措施

壓低醫療水準
但是我認為不妨把健保看成一種「醫院公司的低價套餐」管道,讓很多以前古早因為金錢門檻太高不敢進醫院,有病就默默在家忍的阿信們,開始敢進醫院看個病,所以當然是只求有 不能求好的一種廉價醫療套餐。
真正有錢的,在古早醫生亂坑人的年代還是看得起病的「那種人」
其實那種「高價套餐」方案依然存在;你只要一開始就講清楚,我不吃健保老子全部自費,老子有得是錢,什麼藥都可以開。還是可以找到醫院買到那種你想要的醫療水準,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看到大金主進來哪家公司不想賺。
古早社會就是分成富人和窮人兩種生活品質,現在依然一樣,從未改變過。只是以前富人才有看醫生之權利,現在靠健保窮人也能有個便宜的入口多少能隨便看個一下。
=========================
接下來則是重點
因為遇到了那件事,我就查了點資料和問一些人,接觸了些健保知識
我發現健保根本一開始「名字」就取錯,不應該是視同「保險」,而應該是醫療「福利」計畫
而健保的虧損也不該算作虧損;而應該稱作福利支出
1.其實健保局員工被罵得半死,其實他們薪水和公務員比是沒有多的,退休福利還較少
本質上就是普通公務員而已
只是「衰」 工作內容剛好牽涉到錢,所以工作表現被用健保基金的金錢收支狀況來「量化」
發現是長期支出大於收入,所以就被罵得狗血淋頭,別說什麼獎金好像光拿薪水就是罪大惡極
但反向來看;政府中有大量公務員的工作內容是和錢無關的,例如司法、宣導、管制...等等
他們是不是運氣比較好??? 因為沒有個金錢標準來量化,所以拿什薪水都不會被用『量化比較法』來罵?
2.另一方面其實有一個保險公司主管的雜誌文章說得在理,健保要獲利其實不難,甚至可大賺
只要一個法令修改;以後健保可以比照所有民間保險公司手段經營
可以把風險高的老殘病全部拒保,可以理賠時加派人刁難,可以隨意調整每個人保費(依風險度)
可以像民間保險一樣亂發明一堆套餐
保證一年內大賺。
但是法律規定這些都不行幹,所以顯見它是一家被綁住手腳的非營利化保險公司,等於開穩虧的善堂
因此應該視同是社會福利部門,而不是賺錢事業。
長篇大論,夸夸其談,不吝指教;但我相信整個看下來,多少也會隱約感到其實健保長期是有個邏輯性誤解存在媒體和大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