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dashum wrote:
肥胖會使細胞對胰島素...(恕刪)
問過醫師,有肌肉、常常運動,肌肉能夠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
評估方式不是看身體重量,是看體脂肪率、再來看肌肉量,學校健康中心有些配置的體重機可以測肌肉重量、體脂肪。
例如:林書豪 和連勝文 身高差不多,連勝文約比林書豪重8—10公斤,但兩人身體肌肉量是有很大差異。
hittaku0413 wrote:
我不知道這位仁兄,但...(恕刪)
運動方面,即使病情有控制,像放肆人生一樣不用吃藥,也是要像放肆人生一樣每天運動。
假設某樣運動有成就感 ( 例如 學會網球、游泳 ... ) ,是會沈癮,像有些跑步的人,一天不跑會腳癢癢。
過著運動員生活般的人,也是有,自由經商、或退休人、或暫時休養復健的人;
以彰化海線認識的網球球友為例:陳先生就是,他星期一 至 星期日 ,每天上午從6:00打球到9:00,下午由15:00打球到18:00,除了下雨、重要節日 ( 三節 ),他幾乎全年無休。
我沒有問過他的身體抽血指數,他約58—65歲,跑動距離很遠,網球場來回短跑救球,堪稱球場數一數二的高手。
我想,他應該是運動成癮了。
此外,台灣跑馬風氣勝,有些人除了每天下班之後跑步兩三小時,每周六、日都參加馬拉松,一個月參加4—8場,一年跑50—60場,兩年總共累積100場馬拉松。
他們每天運動,健康是可預期的。
【麵包超人】 wrote:
問過醫師,有肌肉、...(恕刪)
糖尿病患者 不必吃藥控制 不代表"已經好了".

就算天天運動 如果 不忌口甜食 一樣會血糖爆表的啦..

都跟你講了..我是糖尿病患者 我已經不用吃藥血糖跟一般人無異..
但是..我如果吃甜食 血糖一樣會瞬間爆表..

我也不敢說我的糖尿病""好了""..

跟你講一堆 你還在那裡"好了".."全好".

不用吃藥 又可以天天甜食不忌口 那才能叫做"全好"啦.



你想要幫助你女朋友運動擺脫糖尿病的觀念是沒錯啦..但是 你那種會"全好"的觀念不對啦..
不太可能全好啦..簡單講 你女朋友想要下半輩子的人生能順利健康的話 她的人生世界裡就要永遠跟甜食說掰掰了啦..
如果 她天天一杯珍奶或天天一杯可樂加蛋糕的話 怎麼運動都沒用啦.
運動 是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但基本上 還是要配合嚴格控制飲食..絕對不是""可以治癒糖尿病""

隨邊google搜尋 糖尿病 自行車運動
隨便一篇文章都是講.."運動 可以協助患者控制血糖".....絕對沒有一篇是有"運動可以治癒糖尿病"的觀念.

yedashum wrote:
肥胖會使細胞對胰島素...(恕刪)
所以要趁碑塔細胞還在時,努力於減肥,才有機會捥救,對嗎?
飲食方面少糖,再加上每天運動,增加肌肉、減少脂肪,這樣應該是可以進行方案?
初期病患應該是要吃藥,等待減肥成功,追蹤治療一段時間,再問醫師意見。
如果能夠增加肌肉、減少脂肪,那即使像 彰化海線陳先生一樣每天運動六小時,也是值得的,等到身體減肥成功,再將運動減至每天兩小時、或一小時 ( 回到正職 職位 )。
之前認識一位大學講師,同時也是企業執行長,事業成功,卻離婚。基督教是認為:即使事業成功,然而家庭經營失敗,也不能稱之人生有成。
同樣,即使事業成功,卻犧牲健康,也不能稱人生成功。
( 有認識開店的老闆,一天要顧店12—16小時,每天無休;也有人是周一到周六忙工作,到了周日要到教會做禮拜,沒有時間運動,以前約他們,他們周日也是整天要忙。)
關於前面網友說的,飲食很重要,這個沒錯。
女友她在10年前跟我到某佛教學校 ( 讀書、求學 ),當時也沒有運動,但減重20公斤 ( 一年 ),可能是佛教學校的飲食都很清淡。
然而,現在人們都是外食族,飲食也無奈的要重口味,店家若清淡,人們會嫌不好吃,所以市場法則就是:外食的店家都重口味。
但另一類型人群,伙食卻很重質、重量,就是「01 健身版的猛男、中年猛男 」,每天跑健身房舉重,練肌肉,他們很重視營養。
身體雖然70—90,但肌肉雄偉,血糖也正常,有人魚線。
雖然高熱量不好,但跑全馬的人,卻希望大會補給站有提供熱量的食物 ( 香蕉、巧克力、西瓜 ),在01慢跑版有人抱怨 鳳凰谷馬拉松的補給站水果竟是低熱量,讓跑者很「飢渴」。
總之,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我的空腹血糖是69、70,飯後是89。
我的運動量是夠的,有運動狂,手和臉都是碳黑色;
主要是擔心女友的血糖,所以和大家求教。
如有得罪,還請見諒。
我的個性比較急,抱歉。
yedashum wrote:
肥胖會使細胞對胰島...(恕刪)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