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B肝心情,每半年一次的心理煎熬(肝友一起來蓋大樓吧)

yblin99 wrote:
很巧,敝人就是於20歲突然急性肝炎發作,接著去當兵(驗退不成),
轉為慢性活動性直至今日。.. ...(恕刪)

你沒法驗退,應該就不是e抗原,
急性肝炎並不是e抗原,急性肝炎好了之後,同樣要去當兵。
但若你沒去檢驗是否為e抗原,做複驗變更體位,同樣會把你抓去當兵。

你會急性肝炎,有可能是從未感染過B肝,一被感染後才引發急性肝炎,但要看你20歲前檢驗表面抗原的結果.
而垂直感染B肝的人...應該早就有某種驗不出的抗體機制,才能與B肝病毒共存很久!

yblin99 wrote:
天生... 就是母體垂直感染。亞洲人不知在某個時期或時代,大量人口感染B肝,且代代相傳至今。

我的瞭解(也是西醫)是干擾素也是免疫系統的機制,干擾病毒複製,跟DNA誘發突變有何關連?

這就和牛痘一樣,牛若感染了天花,根本就沒事!所以才能讓牛得天花,再把牛痘感染給人,讓人也沒事!
亞洲人既已幾乎全面感染B肝,且代代相傳至今,就像牛得天花沒啥好怕的! 要怕的是從未感染過的"人"。

就代表B肝病毒已在亞洲人的DNA裡,且有某種未知的保護或啟動機制,
目前知道的保護機制是B肝抗體,但可能還有某種抗體未被發現,才讓e抗原的人能壽終正寢。
若B肝病毒真的很恐怖,亞洲人應該全都死光光了,能活著的則是與B肝病毒共存的"種族"!
而用干擾素去除代代相傳天生的B肝病毒,就代表要改造DNA,這是相當困難的!除非是突變..

西醫發明牛痘疫苗,這是相當偉大的發明! 但干擾素治療e抗原, 做法卻和牛痘疫苗的著力點不同!
而B肝疫苗讓未曾感染過的人極輕度感染B肝,讓自身產生抗體,則與牛痘疫苗相符。

後來查到了,B肝e抗原就算用干擾素...
http://tw.myblog.yahoo.com/jw!hxi7RImaFRs8iX3OysuUWj.O87qBKA--/article?mid=4480
然而,在台灣情況卻稍有不同,只有約25%的成功率,同時血中表面抗原也不會消失,如果有消失的話,也只是極少數的例外。
--
我還以為有 30%,原來才25%,
說實在話,這種"成功機率",搞不好只是某些e抗原自動產生抗體 +檢測不確定性+統計中的誤差值而已!
甚至可能過沒多久e抗體又沒了! 樓主是成功產生e抗體25%的其中一個,算是很厲害了!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我當了二十幾年的B肝帶原者,在去年突然B肝病毒驗不出來,

高中時去捐血都被拒絕在外.

有一次冒用同學的身分證去驗,報告寄回來也是有B肝..(這是不好的行為,

會害到別人)

然後當兵時酒喝太多肝指數飆非常高,想說要好好的保養了..

退伍後這十年來每四個月都有去抽血照超音波,

直到去年做完檢察問醫生我的B肝現在狀況如何,

醫生居然說"什麼B肝,沒有 B 肝阿,翻一翻前面幾次的報告,都沒有,沒抗

原也沒抗體..

他說有可能他們的檢驗方式是用甚麼酵素方式.可能病毒量太低這個方法

驗不出來,要去醫學中心用更精密的方式驗,

後來在去驗的結果也是一樣,沒抗原也沒抗體.醫生叫我趕快去打疫苗.

三劑療程打完後,過四個月抗體就出現了...,

發生甚麼事怎麼好的沒有人不知道



先前有人提到肝的檢查,有侵入性與非侵入性。

1. 抽驗血(侵入性)
主要是GOT、GPT、表面抗原及抗體、e抗原及抗體及其他一些蛋白酵素等。
只能瞭解肝功能及病毒感染狀況。
Flycode兄提到的放射免疫分析是歸於此類。

2. 超音波(非侵入性)
看肝臟形狀是否有變化,是否有纖維化肝硬化。同時亦可掃瞄脾臟是否腫大,
門靜脈是否肥大現象。可評估初期肝硬化程度。

3. 胃鏡(侵入性)
檢查是否有食道靜脈曲張。肝硬化程度之之指標。

4. 肝穿刺(侵入性)
從肝取一小塊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從腹部進去,需用超音波定位,以免勾到血管等)。
直接瞭解肝臟組織狀況。GOT、GPT有時正常,切片卻有肝硬化及纖維化的現象。

5. 電腦斷層(CT)(非侵入性,但有X光及顯影劑)
用X光(有輻射)層層掃檢查部位,再用電腦組合成像。
要注射顯影劑到靜脈,以利成像。事後需要多喝水代謝掉。

6. 磁振造影(MRI)(非侵入性,但暴露於電磁場)
以強大磁場(電磁場)激發人體氫原子產生共振,再以電腦成像。
不同器官,或有病兆的組織共振會不一樣。
可取代CT,但貴,醫院通常會先排CT檢查,除非不能照X光(孕婦等)。
也可能需要注射顯影劑做前後比對,除非有過敏。

7. 正子造影(PET)(非侵入性,但須打同位素有輻射線)
要注射同位素到靜脈,依同位素於人體代謝的狀況,判定組織器官的生理狀況。
注射之同位素有放射線但很微弱,要等幾小時之半衰期。照顧之家屬會受影響。

8. 其他(侵入性)
栓塞(從大腿動脈進入)及其造影。
膽道內視鏡(從胃進去再從膽道進去)。
膽汁引流及造影(腹部穿過肝到膽囊或膽管,引流阻塞之膽汁也可打顯影劑進去觀察)。

個人經驗提出參考,敝人做 1 2 3。敝人母親 1 ~ 8 全做過。

基本上只要每半年做 1 及 2 即可。

如有變嚴重,醫生會建議做到 3 及 4。
做 3 會不舒服,但基本上還好。
做 4 有風險,但小痛一下下。
做 3 及 4 有時是評斷是否可開立抗病毒的藥,要不要做要自行評估。

5 以後的是肝臟比較差的時候的事。
到這時...

2010/11/24更新
醫生建議我做 CT 更進一步確認, 我怕X光, 他很好心的改叫我做MRI。
做了發現脾有腫大, 及靜脈曲張(原超音波沒看出來),然後又抽血驗病毒量...
如果病毒數量夠多... 就要開抗病毒要給我(健保給付)...

flycode wrote:
你這樣就只要持續追蹤,定期檢驗看有沒有"抗體"就好了!(恕刪)


那麼一旦抗體出現之後是否有可能消失?
我十年前剛檢驗出自己有B肝時吃了一陣子的保肝片
最後醫生告訴我檢驗都正常而且出現抗體,不過前陣子去小診所
檢驗,報告是 表面抗原陽性 e抗原陰性,我想醫生當時不會指的是
e抗體出現
斯圖亞特 wrote:
那麼一旦抗體出現之後...
報告是 表面抗原陽性 e抗原陰性,我想醫生當時不會指的是e抗體出現
(恕刪)


別想太多,有感染過B肝,表面抗原可能會一輩子存在。
重要是 e抗原要陰性(沒有),有可能是濃度很低測不出來,
有可能是因為有 e抗體所以e抗原才陰性。

請參考
http://www.ever-health.com.tw/shownews.asp?pid=70&cid=106&nid=217

可以跟醫師確認清楚。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