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部影片的醫生說吃鈣片也會有問題 然後點入他給的連結說喝牛奶也會有問題
是不是因為他是針對外國人每天喝牛奶太多導致磷過高? 然後出心血管疾病?
亞洲人應該不會吧?
最近買了600mg鈣質 +500m維生素D +鎂+鋅的鈣片 1罐200多元 150片
這樣每天吃真的不會有他說的問題嗎? 會不會血管鈣化+腎結石
跟善存一起吃會有問題嗎?
之前上網查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好像也跟磷酸鹽有關
我2年前就被醫生診斷出來有這問題,再加上骨質酥鬆症我越來越懷疑磷酸鹽的問題很大
但是維生素D3肯定是有用的 每天至少要400IU
不曬太陽大概只能吃吃善存或鈣片了.......我想不到有什麼解決辦法
上網可以查到以下資訊
因為維生素D只能被皮膚合成 曬太陽的中波紫外線UVB合成,而且不是可見光不要以為光很強就有UVB
紫外線B(UVB):波長居中,波長介於280~320奈米,會被臭氧層所吸收
早上和下午大氣層雖然也很亮,但是大氣太厚,所以陽光斜射穿過更厚的大氣層
(我很少中午在曬太陽的)
中波紫外線是無法穿透太厚大氣的 UVB也無法穿透玻璃 所以不要以為靠窗戶透光就解決問題
副作用賽太多會得皮膚癌+變黑 但不曬會缺乏維生素D 也可以靠食補
因為高維生素D3的食物只有黑木耳 曬過的香菇
或是一整罐很油的鮪魚罐頭才200IU 或是魚肝油
維生素D是脂融性的正常人不可能每天吃1整罐鮪魚也太油
那吃善存或鈣片應該是最簡單的方法 我想應該是這樣
路人39 wrote:
OK~那既然知道了黃(恕刪)
上網能查到每100g各食物含磷量表 然後計算吃多少重量
https://ihealth.vghtpe.gov.tw/media/1050
含磷食物成分表 - 三軍總醫院
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files/web/192/contents/10052/%E5%90%AB%E7%A3%B7%E9%A3%9F%E7%89%A9%E6%88%90%E5%88%86%E8%A1%A82011.03%E5%AF%A9%E6%A0%B8.pdf
我是感覺只要吃天然食物不吃加工食物都還好,更詳細的要問專家
因為化學合成的磷酸鹽人體吸收率超過90%~100%
而天然食物的磷要經過酶轉化吸收率只有40%
但是還是有少數天然食物是高磷查表得知 樓上那個醫生可能對西方人講的有點道理,
但亞洲人有許多是不天天喝牛奶的
例外我查到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800毫克
正常人吃加工食品1天2000~3000mg都算超標
高糖,高鈉食物:
導致高血糖和肥胖,也會改變造骨細胞,骨細胞的受器和傳遞訊號,影響造骨細胞的分化與成熟,讓新的骨骼不容易長出來,等於高血糖讓骨質變脆弱,卻又不會有新的骨骼
喝酒:酒精會抑制成骨細胞,妨礙鈣、鎂的吸收及利用,飲酒過量將加速骨質疏鬆形成
麵食易造成胃食道逆流、糖分會導致骨質疏鬆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食藥署於官網指出,長期服用含鋁的胃藥(制酸劑),是造成骨鬆的原因之一。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37157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