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人毒不死

tim5168 wrote:
不過我相信有良心的餐廳不多...
外食族農藥就是吃一堆...(恕刪)


家人親眼見過,在自助餐的洗菜區,有新進員工OBS菜多洗了一次
馬上被罵你這樣很浪費水耶...我想菜只浸一下水才是標準作法吧
好文

衷心地希望這"正向"循環能起來!



Aee jo wrote:
都是誰把關? 誰負責? 好像都沒有,一切都是默默地進行中,為什麼我要不停地被毒死
為什麼都沒人跳出來講句話?
是因為有權利有錢的人都喝乾淨瓶裝水、吃無汙染的空運進口食物嗎?
擺放在那邊的SGS報告,真的當我們白癡嗎?
一張影印的紙能代表什麼? 真的有送驗? 上個月的報告又


良心的小提醒

1.瓶裝水,並不一定乾淨(原水水質?瓶子的釋出有毒物質疑慮?不環保(碳足跡)....);又貴(比汽油還貴)


2.空運進口食物---保鮮問題(用藥往往超標),愈長的運送-->愈多的丟棄比率...;同樣也是不環保(碳足跡)....)!


結論,花大錢≠健康、無毒!


以上
平安、健康最重要
小弟本身即是務農以及銷售的一員,看到諸位大大各有兩方極不同的理念的意見,總覺得先來佔個位吧! 當然雙方若對農藥及化肥(除草劑)這兩種二十世紀的聖品有一定認知的話,有一方一定會冏很大的喔!

laurenchoch wrote:
假日回母親家,附近很...(恕刪)

Lisa_Hsu wrote:
一般來說,有機農法因為生長慢,質地會比較結實,香氣濃郁,滋味豐富。就我種植的心得,蔬果會反應泥土健康狀況,化肥農藥愈少,土壤生態愈健康複雜,蔬果滋味就會跟著複雜多層次,這是慣行農法絕對做不到的。像我種的茄子,香氣超重,就算用大蒜醬油膏都蓋不住。


Lisa的這段話非常正確
我說過我對吃的慾望很低,但經妳這樣說,我仔細想想。父親自己種的空心菜和地瓜葉,就完全沒有農藥。每次吃的時候都感受到甘甘甜甜、香香的,有回甘的味道,但是到市場買來的很多空心菜和地瓜葉,感覺好像在吃草吃纖維,真的沒甚麼味道,就是妳說的那樣。

所以認同妳說的話。
laurenchoch wrote:
Lisa的這段話非常...(恕刪)


菜好不好吃,風味口感如何,和化肥農藥沒有關係,取決於品種差異與肥基管理,別在那叭噗有機栽培就比較好吃,那只是你的錯覺。一般慣性農法的農夫,菜是交給果菜批發市場拍賣,面對的是那些盤商,盤商考慮的是菜的美醜(特優劣分級)與新鮮與否(攸關保存),利潤好不好賣,而不是甜度口感那些,再加上運輸的損耗,時間一久甜度氣味都會遞減,大盤中盤小盤攤商層層運輸,消費者買到手可能已經3-5天了,自然口感比不上你自家種現採的。
說到肥基管理,一般蔬菜要好吃,肥料的比例很重要,交市場的就是要大(重秤)又漂亮(好看頭),所以尿素(氮肥)比例會下較重,磷鉀等其他主要元素較少,更別說鎂鈣那些微量元素了,菜吃起來當然風味就差些,但一般消費者也不要奢求農夫下重本(肥)種菜,肥料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本。

KevinD wrote:
菜好不好吃,風味口感...(恕刪)


沒有3-5天那麼久 放那麼久菜早就乾掉了
今天採收 5點以前到集貨場 再由大貨車運到台北果菜市場拍賣
拍賣時間是凌晨 而菜販在這時間購買備貨
隔天就出現在攤位上了 公斤買台斤賣

至於風味 像前文有說存放時間 保存方式
其他像 澆水與施肥時機.種類 氣候問題 等等都是造成口感風味不同的因素
每個人的管理手法不一樣 就造成口感風味上的差異
小班教學VS大班教學 (陽台VS田地)

肥料 就像人的營養食品一樣 EX. 小朋友要長高 需要鈣質 我們就買含有鈣質的東西給他吃
吃進去的東西 不是全部吸收 有一些由代謝排掉 那我們就給他身體剛好可以吸收的量 這樣對他成長有幫助 也避免浪費← 合理化施肥 營養食品(肥料)很貴 每天吃也不好 別以為我們可以像植物工廠那麼有錢可以種在肥料水裡面


很多事情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很多東西都可以來炒作
思維別被固定住了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因發文者發起主題討論後又大量編輯自己過往發言內容,故本文先設定成唯讀,請見諒,謝謝。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