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母親直腸癌末期肝轉移

"我們目前要接受手術切除和化療,
然後想靠著飲食調整、作息調整、陪伴運動等方法來度過化療和減少化療....."


very good choice!!
去一趟 諸元中醫診所(蔡爾湟中西醫師), 台中雙十路二段40巷32號 22386706 ,全勞健保 , 可以的話帶上醫院的檢驗報告 ,相信你會有很好的收獲…………我們是有此經驗的過來人的家屬,住高雄
加油!

過程中不免許多療程帶來的痛苦副作用,
相信有親情的陪伴能幫助您母親渡過這段過渡期。

另外,保持愉快且樂觀的心情真的對病情有極大助益,
個人覺得更勝飲食控制等等,
供您參考~~
看了真是令人難過............

也"強烈"建議您,任何非正式的醫療方式,都先跟您母親的主治醫生討論後再進行,不然後果難料.....沒錯;





有正反兩面、甚至多面的意見,正面、負面的結果都有,因為這個本來就很複雜,各種狀況都有,科學、醫學不是萬能,還沒有到達完美的境界,甚至是高等境界都還沒有,所以很難有百分之百的肯定治療方法,比例的差別而已,除了選擇以外,還有運氣的成分......


除了母親的問題外,你們自己也要多加注意,人類發明、使用了這麼多有毒化學物質,黑心商人亂加有毒化學物質到食物中,人類正在品嚐這些惡果,要非常注意食物,才能減少毒害;







另外,我強烈懷疑現在食物中的化學毒物,在身體中的破壞力應該遠比我們知道的還大很多,

例如這些食物化學毒物,帶走某些身體必須的物質,造成軟骨、脊椎附近組織的破壞;有的則腐蝕腸胃道系統.....

當然這個還無法得到完全的證實,但是還沒有證實不代表就是沒有,有時候是複雜到難以證實,或醫學界還沒有注意到.....

不管如何,這些化學物質都是風險,這是肯定的;化學系教授【國家標準的審查召集人】時常這樣提醒我們大家,純天然的物質比較保險,起碼經過千年的經驗驗證;


改善食物,百利而只有一害【

不過把錢花在好食物,比花在醫療費上要值得百倍以上的價值;

我控制飲食以後,很多不明疾病都消失了,看醫生看了20年都好不了,

以前不吃負面表列的東西,有改善一點;


但是現在潛藏在食物裡的化學毒物太多,一不小心就不明不白地吃到化學毒物,後來乾脆

只吃正面表列的食物,而且幾乎全部都是有機的,不明疾病都消失了,也不用再看醫生了,


外面的食物、飲料幾乎都有問題,要小心;我已經幾乎完全不吃了;

牛奶也是很多爭議,不要被廣告誤導了;
所有的液體,我只吃白開水【要確定無污染、乾淨】,煮安全食物時候的湯,安全水果的液體...

===最近的毒澱粉、毒醬油、毒米......事件,許多醫學、化學專家已經證實我的懷疑,這些有毒物質造成許多疾病,遠遠超過我們想像的到的疾病,這些毒物破壞我們的身體,帶走我們身體所需的物質,留下有害的物質...............,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最基本的就是不要吃到有毒物質,而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



貧民會員 wrote:
推薦你 可以向醫師詢問 植物性高蛋白。當初都是托人從加拿大帶回來的...(恕刪)


黃豆蛋白?
有啥用?

joe_c145 wrote:
要不要搜尋一下犁頭草,很多人吃了都好很多
我爸爸之前也是肝腫瘤,也在醫院做一些治療
栓塞加電療,以經半年了沒有復發,可以參考一下...(恕刪)


犁頭草????!!!!
這可不好喔!!!!
〈獨家〉犁頭草治病? 北榮收5中毒個案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ghost20080910193948
網路追追追/無敵藥方犁頭草 抗癌解毒治百病?
http://rumor.nownews.com/2008/11/10/515-2360786.htm

風吹裙丟飛 wrote:
黎頭草是真的有毒性,古代人麻醉就是用此草藥...(恕刪)


所有中藥典籍都沒有這一味...
你的說法從何而來?

Agripina wrote:
酸鹼體質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也經不起任何科學驗證的。

珍惜生命,請勿相信網路謠言。
...(恕刪)




cary006557 wrote:
我曾經在FB上看到一位退休的醫生分析癌症的由來 & 抗癌 ..... 給您當參考

我記得內文中說明 " 強鹼的食物是癌細胞的剋星,他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且消滅它 , 反之強酸的體質癌細胞最喜歡居住在理面 " "

也就是說癌症患者要從飲食上做改變 , 不再吃酸性食物 , 開始大量吃鹼性食物 , 慢慢的身體理的癌細胞會慢慢的變小(少) , 慢慢的會痊癒的 , 網路上可以查的到鹼性食物的資訊

鹼性食物

FB的文章如下供您參考囉 :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對自身健康很有幫助。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場選派技朮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

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

張先生非常失望之餘,一直懷疑診斷有誤﹔於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証實原來的診斷并無錯誤。

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在人生絕望之餘,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

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
并請位同學協助其後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院長1949-55

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的呂革令博士)系知交好友。

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愿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

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士并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

我請教你:『癌為什麼叫絕症,你可知道嗎?』」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
「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

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鈷60或其他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

另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為什麼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

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院做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并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

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

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

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

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鹼性食物,

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并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

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愿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

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跡,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後,有位前台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

同樣得到肺癌﹔
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愈癌症。

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後呂博士回來台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并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

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況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為成果。
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并廣為宣導........。」

~~~~~~~~~~~~~~~~~~~~~~~~~~

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成弱鹼性的,約是PH7.35~7.45左右
*嬰兒也是屬於弱鹼性的體質
*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
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布的研究,
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

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疾病的第一步。

~~~~~~~~~~~~~~~~~~~~~~~~~~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
為什麼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

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 以及肩膀僵硬
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 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里,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
能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
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 就亦百病滋
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松弛,
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朮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

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或手朮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
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他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
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 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
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 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奶
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乾、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
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
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恕刪)


正統西醫及正統中醫都沒酸鹼性食物或酸鹼性體質的說法!


闢謠:關於飲食改變酸鹼體質及食物分酸鹼性之說
http://tw.myblog.yahoo.com/fisheries-01/article?mid=115
人體酸鹼值(ph值)? 怎麼測? 這是最大的問題!
有人測過人體連皮帶骨打成泥(是否帶消化管內容物?)測ph值的結果嗎?
或許納粹跟日本731部隊測過!? 但有人見過此資料嗎?
人體不同部份的酸鹼值都不同
膽汁pH值約為7.4
胰液pH值約為8.0
胃液pH值約為2.0
血液pH值為7.35-7.45

若以血液為人體酸鹼值的代表. 人體血液系統為一效能強大的酸鹼值(ph值)緩衝液,人體血液酸鹼值幾乎維持恆定,變化極微,不會因飲食而改變,因個體差異,但酸鹼值(ph值)都在7.35-7.45之間.超過此一範圍為酸血症或鹼血症; >7.45為鹼血症(Alkalemia),<7.35為酸血症(Acidemia)對此兩病有興趣可google一下即知,正統西醫並無酸性體質&鹼性體質此一說法,翻遍國內外所有生理學,病理學,血液學,營養學教科書也找不到酸性體質& 鹼性體質的字眼.原因如上!

至於中醫因無化學元素,官能基,電位,ph值的觀念. 所以根本無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字眼.翻遍古今所有中藥典籍也絕對找不到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字眼及探討.

現在很多在講酸性體質&鹼性體質的人,不是未經正統西方生理學或中醫訓練, 就是掛著野雞學校學歷想圖利(賣書,賣水,賣器材,賣東西...)圖利的騙子,請大家千萬小心,花錢事小,傷身事大.

對於酸鹼體質之說最簡單的破解與駁斥:既然人體血液ph值都在7.35-7.45之間,酸性與鹼性體值的定義ph值區間各為何? 如何量測? 保證沒有人答得出來.....(7.35-7.45是弱鹼性, 何來酸性體質?)因為根本沒酸性
體質&鹼性體質這回事!

會有酸性鹼性食物這種誤導的觀念, 是在以前國小健康教育課本中提及酸性的柑橘類食物攝入體中後排出之殘渣為鹼性! 原文本是要表達腸胃道能改變食物的PH值, 但卻變成柑橘類食物是鹼性這種說法, 正常人糞便PH值為7~8, 主要因腸液之pH值約7~8 .

「食物的酸鹼﹐並不是憑口感」,人會覺得酸,是因為有有機酸R-COO-存在,可樂中並沒有有機酸,但是pH值達3~4,是因為裡面含有磷酸之故,人的舌頭感覺不出磷酸。科學上一般偵測的是H+,所以測出來pH值很低。

食物屬酸或鹼,也是以化學的方式來測定的。一般人所說檸檬是酸性,都是採阿瑞尼士酸鹼,以水溶液狀態進行測量, 所以檸檬是酸性。

但很多講食物分酸鹼性的說法, 其所說的食物的酸鹼性跟一般人的認知不同, 是用灰化法後進行量測的. 現在一些宣揚酸鹼性體質的網頁與資料中滿常見的.

此法在測定時, 乃將100克的食物燃燒成灰質(灰化)後溶於水中,再以酸(或鹼)來中和, 所需要的酸(或鹼)的毫升數,就稱為此食物的鹼(或酸)度. 為何要燃燒成灰質呢?其說法是為了要模擬食物在體內被消化的過程.(但這樣能模擬嗎? 此原始想法是來自於食物熱量的量測)其說法為:酸鹼食物是酸或鹼,並不是以吃起來的口感來決定的,也不是指食物在體外未經消化時的酸鹼度!而是看它進入人體,經消化、代謝後
,會產生酸性或鹼性物質來決定.這往往跟食物所含的礦物質種類及多少有關。例如:一般來說:含硫、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呈現酸性;而含鉀、鈣、鎂較多的食物呈鹼性。 檸檬具有有機酸,在體外呈酸性,但進了體內被代謝成了鹼性;而醋所含的礦物質很少,所以幾乎是中性的。
「灰化法」在分析實驗,主要用來檢測動植物內所含的重金屬離子。尤其是砒霜(砷)、鉛、汞、磷等等, 灰化是去除樣品中有機物的步驟。
但是, 現並無證據顯示灰化法可模仿或重現等化人體消化過程, 此理論的論證非常薄弱.且幾無意義可言.
不過,可以保證檸檬(灰化法中檸檬為鹼性)不會中和胃酸, 且在胃部檸檬並不會代謝。有人喝醋喝到胃穿孔 ,檸檬原汁也一樣危險。

另外,光酸鹼定義在化學上常見的正規學說就有三種
阿瑞尼士酸鹼學說、布忍斯特及羅瑞酸鹼學說、路易士酸鹼學說。
一般人所說的指的是阿瑞尼士酸鹼,必須要有水溶性。
但是,以其他兩者的理論而言,不一定需要有水溶性。
一般人所說的,都是阿瑞尼士酸鹼,所以檸檬是酸性。

現在對於人體酸鹼性,完全沒有正規論文顯示有其因果性,請勿相信那些國外雜牌大學的野雞博士像你推銷商品的說詞,你可以調查一下那些博士學位,幾乎都是有錢就給你學位的野雞學校。

相信這些人拿大學程度的生理學及生物化學給他們考, 應該會不及格且會很低分.

一些醫師,營養師對酸鹼性體質的駁斥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5605&category=%E9%81%93%E8%81%BD%E4%B8%8D%E5%A1%97%E8%AA%AA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say/essay.html?pid=5274&category=%B9D%C5%A5%A4%A3%B6%EE%BB%A1

chentcj wrote:
酸鹼體質我是不知有沒有科學根據的,但是值得討論不是嗎,一味否定不是好的態度。...(恕刪)


早就是確定是偽科學謬論了, 還有啥好討論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0&t=3398897&p=1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