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esun5985 wrote:
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很多,像蔬菜,運動飲料,柑橘類,檸檬.....
所以重點是含有「檸檬酸」。
吃了過量的檸檬酸身體是無法完全代謝,會從尿液中排出,這個過程可能有其用處。
所以我才會猜測是不是拿來當螯合劑。
risesun5985 wrote:
酸的檸檬或鹼的檸檬酸鈉,進入身體後都可成為鹼的HCO3-
上次就已經解釋過了,檸檬酸完全氧化代謝之後是產生二氧化碳與水。
二氧化碳溶解在血中變成碳酸,碳酸是酸性物質,會解離成氫離子與碳酸氫根離子。
H2CO3 --> H+ + HCO3-
碳酸在水中解離之後產生可成為鹼的碳酸氫根離子,但並不會有人因此把碳酸歸類為鹼。
在水中添加碳酸(酸)或碳酸鹽(鹼)都能夠增加水中的碳酸氫根濃度,碳酸氫根的量不是決定溶液酸鹼性的因素,氫離子/氫氧離子才是主角。
===============================================
檸檬酸氧化
_C6H8O7 + _O2 --> _HCO3- + _H2O + _H+
檸檬酸氧化1分子可以產生6分子的二氧化碳,就是產生6分子的碳酸,完全解離成碳酸氫根就會產生6個氫離子。
化學上指碳酸氫根是鹼性沒錯,那是把碳酸氫鹽加入水中會碳酸氫根與水作用產生碳酸與氫氧根。所以吃碳酸氫鈉可以鹼化身體。
HCO3- + H2O --> H2CO3 + OH-
碳酸解離也會產碳酸氫根:
H2CO3 --> H+ + HCO3-
以上兩種狀況都有碳酸氫根存在,但是依照反應的趨勢,結果卻大不相同。
前者碳酸氫根是反應物結果是pH值上升(變鹼),後者碳酸氫根是產物結果是pH值下降(變酸)。
所以,當檸檬酸氧化產生碳酸氫根時,整體反應是H+離子增加,pH值下降,水溶液變酸。
================================================
檸檬酸鹽就比較複雜一點,因為檸檬酸有三個酸根,得看檸檬酸與陽離子的比例。
代謝後對溶液酸鹼性的影響,得依照陽離子的比例而定。
如果吃的是檸檬酸鈉的話,效果應該和吃碳酸氫鈉類似。
實際上吃進去的食物中所含的檸檬酸/檸檬酸鹽的比例,可用pKa去計算評估。
http://microscopy.berkeley.edu/Resources/instruction/buffers.html
CITRATE BUFFER; pH 3.0–6.2, pKa = 6.40
也就是說,吃進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如果只考慮這個系統(檸檬酸與檸檬酸鹽),酸與酸根兩者的比例也會影響代謝後的酸鹼值。
以檸檬的酸性而言,應該大部分都是以檸檬酸的型態存在,檸檬酸根的量應該很少。
另外,補充一篇參考資料:
淺談尿液分析
正常尿液的酸鹼度(PH)介於5.5至6.5,是因身體的代謝活動而呈微酸性,蛋白飲食及酸性的水果使尿液呈酸性,但如飲食富含檸檬酸鹽就可使尿液呈鹼性...
可見,對尿液的影響,酸性的水果還是酸性,檸檬酸鹽原本是鹼性的還是鹼性。
吃酸性的富含檸檬酸的水果(例如:檸檬)之後,結果尿液是酸或是鹼? 對體內的影響是偏酸或偏鹼??
===============================================
化學酸鹼理論(氫離子/氫氧離子為主角)應該沒辦法解釋這個問題。
以anion gap的方式解釋碳酸氫根(主要角色之一)可能會比較恰當。
不過,除非病患本身也是醫療專業,要不然應該不會有醫師在門診時和病患提出anion gap的解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