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關於二代健保,請大家一起討論,讓媒體與政府看見我們的意見

jonny2008 wrote:
4. 強制電子病歷流通。不准在期限內重複不必要檢查。

現實是就算有電子病歷一樣不能避免作重複檢查

原因很簡單

抽血、驗尿
先別提儀器校正....等操作性問題
這東西沒幾個小時就會有變化
你拿A醫院一週前的報告給B醫院的醫生叫他研判你現在的身體狀況
除非他瘋了 不然他一定絕對叫你重作


X光、CT... 等影像檢驗
這方面儀器的校正跟操作就很重要
這就如同照相一樣
機器的好壞及操作人員的素質對成像的品質會有絕對性的影響
(很多地區、區域醫院一副要倒不倒的模樣 你覺得他會花多少錢在這上面?!)
爛儀器、爛操作人員照出來的爛片子就算你拿給"怪醫黑傑克"或是"朝田龍太郎"他一樣是看不出什麼東西
所以醫生不可能100%的信任非自身院所提供的片子
最多只會信任同集團或是同等級醫院所提供的片子
(因為錯誤的片子 做出錯誤的診斷 這責任要算誰的?!)
所以就算你拿了不過前幾個禮拜在A地區醫院照的X光給B醫學中心的醫生請他幫你診斷
他還是會有很大的可能會叫你重照

因此要靠電子病歷流通解決重複檢查的問題
除非衛生署能給全國醫療院所的檢驗相關科別做統一的標準檢驗及審核
並確定他們會維持一定的品質
不然一切都是妄想....



以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有個病人因為乳房腫瘤到x總接受乳房細胞學穿刺檢查
報告顯示是乳癌細胞
這個病人就拿著這個檢查報告到x庚就診
乳房外科醫師就根據這個報告,動手術將病人乳房切去
結果手術後病理報告出來
卻是良性腫瘤
這個醫師因此被法院判決有罪
因為他"未再做一次切片檢查確認"
所以你想,如果你是醫生,你不會重複再做一次檢查嗎?
這算是醫療浪費嗎?

在健保卡上設限以避免重複檢查能否減少健保支出是一回事
但是醫療糾紛一定會大幅增加


如果重複檢查的浪費應該避免,那重點就不在於有多少實質困難,而是在技術或管理上如何去克服及規範,來達到重複檢查的浪費。畢竟我們只能先確定方向是對的,然後再來談其他的例如如何克服醫療上的可行性、適用性及例外狀況等等。

舉例,只要有轉診制度,那重複檢查就可以少很多,不是嗎?光從這點來看,那不是技術或醫療問題,很單純是制度問題。只要制度改,重複檢查便可以少很多很多。

省下的經費拿來提高給醫師的診斷及檢查費用,可以啊!因為這樣的重新分配才合理啊,問題是大家願不願意?

在國外有多少機會可以這樣浪費?X片子就算三個月、甚至六個月前做的,都可以用。為什麼?因為若要輪到你重新去照,可能還要等三個月!那...如果急,那先用舊的吧。在台灣是因為大家都浪費習慣了,才會「上週做的今天不能用」,畢竟除非很明顯預期疾病進展會很快,不然為何不能用?

簡單說,只要大家都這樣平等,便沒有不能用的問題!重點在於制度及規範,未必是在技術。

結論是,我們不能拿「個案」(某醫療糾紛)來否定通案(改革方向)的正確性。因為就算是通案,也絕對會有執行上的問題,只是如何克服罷了。

至於你提到的醫療糾紛,我完全不擔心。只要大家都如此必須慢慢等,你還會擔心政府、制度、輿論、媒體會不站在你這邊?現在的狀況就是醫師隨時都可以幫病人做,「應注意而未注意」,當然容易站不住腳。

至於檢驗品質不統一,一位醫師信不過另外一位不同層級醫師的檢查,這有點好笑了。如果讓高層級醫院的醫師(Specialist)信不過,應該抓前一位醫師來打屁股,甚至可以控告他檢查有問題啊!擔什麼心啊?我覺得醫界往往是這樣,你不敢得罪在你前面給病人胡搞的,然後再來怪自己倒楣,或說自己要盡責,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所以要重做。問題是如果前後兩位醫師一共只有10000元可花在病人身上,前面的胡亂花掉8000,你不跟他嗆聲,要他省點,或共思節省之道,反而要全部承受(所以檢查要重做,再花8000),合理嗎?記住,只有10000元!難道你會幫病人找到另外的6000來補貼?當然不會。

你應該去告前面那位醫師亂花8000才對!
jonny2008 wrote:
至於檢驗品質不統一,一位醫師信不過另外一位不同層級醫師的檢查,這有點好笑了。如果讓高層級醫院的醫師(Specialist)信不過,應該抓前一位醫師來打屁股,甚至可以控告他檢查有問題啊!擔什麼心啊?我覺得醫界往往是這樣,你不敢得罪在你前面給病人胡搞的,然後再來怪自己倒楣,或說自己要盡責,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所以要重做。問題是如果前後兩位醫師一共只有10000元可花在病人身上,前面的胡亂花掉8000,你不跟他嗆聲,要他省點,或共思節省之道,反而要全部承受(所以檢查要重做,再花8000),合理嗎?記住,只有10000元!難道你會幫病人找到另外的6000來補貼?當然不會。

你應該去告前面那位醫師亂花8000才對!

你這種講法完全是把醫院跟醫生當神
不會出現任何錯誤跟誤差


講個比較簡單的"骨折"好了
有些骨折就算以不同的角度照多張x光也會有3-4成的機率會照不出來
A醫院怎麼照都照不出來的東西到B醫院就好運被他照到了
你要怎麼說A醫院檢查有問題?!

在講個自己家人的例子好了
家中有個長輩前陣子去醫院作檢查照超音波
同一家醫院相同的儀器、時間 不同的檢查人員
一個照的出類似腫瘤的異物 一個不管怎麼橋畫面顯示都是正常的
(就算是那個可以照出東西的資深人員在旁指導 還是一樣照不出來)

所以別以為醫療檢查就一定準確
有的時候檢查結果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除來要看儀器及醫生外
還是要看你的運氣......

先聲明我不在台大服務。


kateshy wrote:
我不知道婦產科狀況是怎樣,這個不敢批評,
但是一般外科呢?也是健保病床是空的嗎?
若真如此,為何院內將我妹安置道腦外科的病床去。
...(恕刪)


這段中文有點難以理解,除了腦外科有空床外,
婦產科和一般外科到底是有沒有空床?

我幾天前看新聞哇哇哇
來賓在抱怨,雖然某某科沒有空床,但另外一科有
為什麼不把病人轉去另一科住院云云

我的結論是,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
有人願意跨科住院,有人不願意,真的很難符同時合每個人的需求。

kateshy wrote:
六人一間八人一間的,確實沒有滿
...(恕刪)


所以台大健保床是供過於求的
應該再縮減健保床位嗎?

kateshy wrote:
這種6-8人的設計是合理的人道的設計嗎
...(恕刪)


可是像台大這種在台北市市區精華地段開的醫院
增加每床空間的結果,就是縮減病床數吧?


kateshy wrote:
健保病床一可以請領多少單位的價錢,
那個錢不夠住院加上醫護的專業薪水?
...(恕刪)


不知道,大大該精算一下,而不是只用感覺的?

kateshy wrote:
如果覺得沒道理,就請醫院退出健保,不要作健保特約病院,
...(恕刪)


我猜台大是有本錢退出健保,改做純自費的醫院的。
如果真的如此,可能又有別的不滿,嫌台大只做有錢人的生意。
Elros1224 wrote:
你這種講法完全是把醫院跟醫生當神
不會出現任何錯誤跟誤差...(恕刪)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冤有頭,債有主,就算醫師或醫院出錯,也要分清楚責任。我論點的重點在於不要浪費。

也就是說,如果落實轉診,第二位醫師或後面的醫院不用幫前面的背書,全權負責。至於你提的看不出病人問題的「機會」,其實第一和第二位醫師都是均等的。不管病人轉不轉診,第一位或第二位醫師都會發生。但光強調這個沒有多少意義。不要忘記,我論點是在談重複檢查的浪費。

重點在於,如果轉診可以節省成本,那就沒有理由不這樣做,也沒有理由在目前的醫療現況下討論剩下的,例如種種醫療責任和糾紛上的個案。那些個案,我都同意會發生,因為醫學有其極限及無知。


題外話,我還真希望醫師是神,看一眼便能將病治好。問題是,如果我故意誤解你的意思,說那是「惡神」(因為有高醫那位「個案」),幫我自己解套,光是打嘴砲,那討論還有意義嗎?所以我說,不要討論個案,我們靜下來討論通案(制度)。

好的制度,應該是將壞的個案降低,好的個案越來越多,這對整體,包括病人都才有助益。

最後,10000就是10000,醫界在不同層級都應該想想怎麼花那「10000」才對。不是老想著醫學中心應該分8000,診所分2000。討論82、73、64比是很無聊、都只是想著搶錢、搶病人的。老是這種思維,會讓病人及大眾看得起嗎?
我不能認同台大的很重要一點,是在於用公家資源去搞自費市場。一流人才都是公家預算培養出來,而一般民眾卻沒有資格或平等機會去看。

這些一流人才(資深、主任級的)將大部分時間去照顧有錢人的景福門診,那窮人怎麼辦?多分給住院醫師看?
kateshy wrote:
積極討論取代言語批評...(恕刪)


有工作.就是有...沒有就沒有....何須造假

你不生小朋友..要我小朋友..長大繳稅......養你...為什...憑什..???

jonny2008 wrote:
我不能認同台大的很重要一點,是在於用公家資源去搞自費市場。一流人才都是公家預算培養出來,而一般民眾卻沒有資格或平等機會去看。

這些一流人才(資深、主任級的)將大部分時間去照顧有錢人的景福門診,那窮人怎麼辦?多分給住院醫師看?


這種希望窮人有錢人就醫平等的想法基本上並沒有錯, 而道義上也應該如此
然而很輕易的我們就可以找到邏輯上產生的問題...

1. 好的或熱門的醫師就那些診號空間, 想掛號的人本來就多. 請問, 當健保限制看診的個別醫師差別費用時, 你會去找熱門醫師還是一般不太出名的? 當然是大家都想找好的, 於是, 供不應求

然後, 當大家都很難掛到號或住院要拜託時, 你認為到底是有錢有勢有官位特別是有親友在議會立法院健保局衛生局當官的先要到號, 還是一般的小老百姓? 當然是有錢有勢的. 再說一次, 政客在醫院要特權的醜惡嘴臉在每一家醫院都毫無例外的出現過.

所以拉, 強迫教授看診與總醫師同價格的健保, 到底是在補貼有錢人還是窮人? 沒有價格差其實是在補助有錢有勢的人!! 但是很多民眾的腦袋早被媒體洗成電燈泡~~裡面是真空, 外面的東西還進不去~~ 大家真的認為X大的自費門診只有在替有錢有勢的人服務? 不完全是, 它還可以彌補一些健保對不起重症病人的壓價虧損.

真正解決的方法是: 同科各個醫師依其特性做出價差, 同時自費門診價位應該要再調高. 以台大而言, 1000~2000元的門診簡直是太便宜了, 在錢都台北一點鑑別度都沒有. 應該調到4000~6000元, 補足醫院的虧損以維持運轉!!
seedturtle1976 wrote:
因為健保是比較趨向於社會福利的保險政策 其中一部分費用也是由政府及國內企業所支出
所以我想 健保可以運用的資源或財源 大概就跟國民所得或是國家的GDP成一個正比的關係

各位非醫界的人請想一下
"我們到底要不要花這麼多的資源(錢) 去支持一個超出國家平均應有水準的醫療體系"
(恕刪)



講得太好了, 值得另外開一欄


如果某人發生中風的機會是3%,
A藥每天要2元(一個月60元),可以健低40%的發生風險(降為1.8%),
而B藥的效果比A藥好20%(可使中風的機會從3%降為1.44%),但藥費貴20倍(每天要40元,一個月1200元)
要從自己口袋拿錢出來付,你選哪一種?很難說,可能覺得機率太低了,根本不想吃
如果都由健保出呢?如果醫生不開40塊的原廠藥而開32塊的台廠藥,可能會覺得醫生沒醫德吧?



隨著高齡化的社會來臨,能付稅金(和健保費的)會越來越少
但是需要社會服利和醫療的人會越來越多
即使把所有的黑洞都填滿,錢還是會有不夠用的一天的
今天把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到醫療照顧上
那應該被削減的,是教育預算?國防預算?研發新科技的預算?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