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癌轉移!婦3度切肝保命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3.06.06 02:59 pm
十年前,只要是被確診為腸癌肝轉移患者,幾乎等於「穩死」,隨著外科及標靶藥物的進步,挽救不少末期大腸癌患者。一名60多歲晚期腸癌且肝轉移的婦人治療過程中,前後復發兩次,歷經三次切肝手術,保住了性命。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新增六千多名晚期肝癌患者,癌細胞轉移至肝臟的比率最高,約四成二患者接受切肝手術,有效延長生命。大陸北京、天津、上海等知名腫瘤醫師組團至台中榮總參訪,進行技術交流。
「可以切肝,就盡量切肝!」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十年前,晚期大腸癌肝臟轉移患者五年存活率僅有5%,但現在切肝手術進步,肝臟會自行再生,存活率提高至四成以上。
王輝明說,2002年之前,由於沒有好的藥物,這類患者幾乎「穩死」,只要腫瘤轉移到肝臟,就等於宣判死刑。但隨著藥物的研發,有效縮小腫瘤,加上手術技巧的提升,挽救許多患者的生命。
一名60多歲女性三年多前被確診為晚期腸癌,腫瘤已經轉移至肝臟。為求保命,必須切肝,先接受標靶藥物來縮小腫瘤,順利切除部分肝臟。不料,術後一再復發,前後切了三次肝臟。
王輝明自豪地說,最高紀錄是幫一名男性腸癌患者前後切了七次肝臟,只要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就用藥縮小腫瘤,再行切除。
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行政副所長王磊指出,大陸腸癌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年成長率達4%,其中又以僅約15公分長的直腸癌比率最高,占腸癌六、七成之多,切除難度較高,且易復發。
王磊表示,隨著化療、放療及標靶藥物的進步,在多科整合,設計個人化治療策略,就有機會先將腫瘤縮小,提高手術的可行性,達到切肝救命的目的,甚至有機會可以「保肛」。
【2013/06/06 聯合晚報】
以下是個人淺見:
一個人的尊嚴並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形貌"之上,只要病患本人感到被愛,病患家屬打從心底愛護病患,尊重病患本人意願,病患便擁有100%尊嚴。
外在的衰頹,不過是為生存奮戰的印記!!
版主,癌症只是一個統稱,不同部位的癌症,它的預後是相當的不同的,末期是比較棘手,但非常建議你進行正統醫療,因為它的各種資訊-----不論成功或失敗率----都相對公開,不會報喜不報憂,在此時此刻想必不論你母親或其他家人的身心都已經承受巨大壓力,若又再為了一些"聽說有效"的特殊療法而疲於奔命,實在沒有必要啊!
版主,前面有很多正面的鼓勵文,希望你能多讀幾次,每一個人的人生路儘管不同,但是有樂觀相隨,沿途的風景也會變的美麗許多。
有孝順的子女在旁,版主的母親是個幸福的人,祝福她最終可以戰勝病魔!
在書中 近藤醫師 舉出詳細的科學數據,徹底粉碎你習以為常的錯誤認知,讓你重新認識癌症的真實面貌,書中並告訴你在被宣告罹患癌症時,應該具備哪些必要的知識,千萬別急著開刀。
與一般大眾認知不同的是,除了少數幾種癌症,化療對一般癌症〈直腸癌、胃癌、大腸癌、食道癌、乳癌''''〉延長患者壽命非常有限,甚至可說幾近無效,化療對一般常見癌症,最大的功效大概是一定時間內讓腫瘤大小變小,但是之後又回復,甚至轉移到更多地方,而化療的毒性卻讓患者痛苦不堪,倒楣的甚至提早結束生命。
版主也可以找一下許達夫醫師的網站,聽一聽除了化療以外的選擇。當然如果版主英文夠好,也可在google搜尋chemotherapy effect應該對你有更大的幫助
看起來好像蠻慘的,但是只要看得開,快樂的生活,不要讓生活沒了重心,還是可以好好的活下去.
其實大腸癌的化療沒那麼恐怖,像我有做放射治療30次+化療12次,發生的副作用只有白血球比較低,聞到油味會覺得有點噁心,但是不會吐,頭髮也沒掉,體重只從76掉到73(其實體重是因為腹膜炎開刀才掉下來),已經一年了,鄰居沒人知道我有生病過.
生病要看醫生,不要道聽塗說,不要太相信偏方,有些偏方跟中藥會跟化療藥物起衝突,造成治療效果不彰,
要記得多補充高蛋白食物,吃不下也要喝的下,只要能撐過半年到一年的治療,體重跟精神都保持不錯的話,抗癌就成功一半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