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開始有媽媽手的症狀時,也看過中醫,中醫就說這是肌腱發炎,只能多休息。後來痛了一個月,去看骨科,醫生診斷後說,庝痛一個月還沒有緩合的跡象,可以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不過也告知,這類固醇不能常常施打,間隔至少要三個月以上,否則會導致紉帶脆化。
施打完約一個星期,確實有開始舒緩,之後一、個月就不再痛了,但是過了第三個月,又開始緩緩的疼痛了,然後就跟之前一樣,愈來愈痛。後來去了成大復建科,花了約五百元的看診費,做了一個謢木來穿戴,只是我有太多事情要做,幾乎只有在晚上購覺時才能穿戴。最近也去了中醫診所看傷骨科,針灸三針,然後說明一些復健的方法。
媽媽手,算是肌腱發炎的一種,一定要讓手多休息,並配合消炎藥治療,急性期後,可以扳扳拇指,以不產生巨大疼痛為原則,讓肌腱發炎處不至於產生沾黏。
所以後來我就不去打類固醇了,決定透過讓手多休息及復健的方式,讓我的媽媽手能"徹底"根治。
以上經驗給妳參考。
casio88 wrote:
類固醇打了會改善是沒錯
但這是欺騙身體我好了
但實際上患部還是沒有復原...(恕刪)
這不對吧,他和一般醫生常開的消炎止痛藥一樣都是屬於抗發炎劑。
下面是永和耕莘醫院藥劑科 蘇志欽藥師的文章部分片段...全文請參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3952
類固醇又稱「腎上腺皮質素」,是存在人體內正常情況下的分泌的賀爾蒙,除了控制身體的養份代謝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質、電解質的平衡、影響免疫系統外,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會大量分泌,讓身體可以應付一些緊急的需要,所以又屬於「壓力性賀爾蒙」的一種。既然是人體自然產生的物質,理論上它就不可能是對身體有害的「毒藥」,之所以讓大眾聞聲色變,完全是因為過去被濫用的後果。
類固醇是一種強力的抗發炎劑,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此外,還能提高情緒、增加食慾,所以對疼痛整體性改善都有幫助。舉凡因為發炎或自體免疫(也是一種發炎)而導致的疾病,例如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等,類固醇都可以扮演著救命仙丹的角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