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喝茶愛好者~大集合

四物雞 wrote:
這位大大還真有趣。我...(恕刪)


哈哈!我也常用不鏽鋼杯裝茶,比一般泡茶的陶壺容易"黑金"耶!
flyorfall wrote:

礦泉水最沒味,半過濾水則比較中性.

...(恕刪)




一般來說,
泡茶還是「軟水」比較好喝,
「軟水」是礦物質比較低的水。


但有的人喜歡用特殊的山泉水去泡,
為的是泡出來的獨特氣味和口感。

許小鵬 wrote:
看了大大們的文章,很...(恕刪)



歡迎所有喝茶愛好者發言,
當然也很歡迎這位大大發言,

不會筆戰啦,
大家都是說出自己的心得,
互相交流啊。


說到臺灣茶的特殊~「喉韻」應該是一點吧?

也許大大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
好茶的喉韻是怎樣?


如果有其他想法,
也很歡迎跟大家分享!
許小鵬 wrote:
看了大大們的文章,很...(恕刪)

這位許大道出了台灣茶業興衰史.

台灣老茶和老普洱不同之處,是台灣老茶需要定期再做烘培(這是有很大的風險的),而不是像老普洱放著讓他自然陳化.
台灣茶的存放很講究,一不小心就會走味,不似普洱茶可以隨便放.
所以台灣老茶自我認識以來的價格就是這麼貴.

老普洱在民國7X年代可是便宜到爆,台灣人也不喝,只有極少數人在收藏.
只是像古董一樣年代越久所以價格漸漸高了起來.
而"臭普味"其實就是濕倉普洱茶的特色,超過25年以上的才會漸漸沒味道.
濕倉的茶因為製作的控制變數多,所以我都沒收藏.
而乾倉的青餅5年就不錯喝了,而且還"青"的很勒.

茶壺也是,早期一些偷渡過來的很多都有機油味,缺角的....
名家壺只有早期的國家工藝美術師的壺有藝術氣息(老顧,朱可心,蔣蓉,王寅春...),
不似現今的"名家壺"商品味這麼重.

所以說還是老朱泥壺好,泡出來的茶也比較香.
以前可是一兩朱泥一兩金耶......
說到古壺也不能講太多,怕會斷人財路....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小弟希望大家能對茶,有正面的認識。發表的意見,不一定敢說都正確 (小弟也還在學習中),各位大大們可以檢視是否合理。倘若覺得合理聽的進去,僅供各位大大們參考之;要是與你的所知的不同,就當小弟說則笑話給你聽吧!!
大大們所說的"好茶"。何謂好茶?! 高山、高海拔~但是是夏茶或秋茶? 茶的"門面"很漂亮 (商人誇說是製茶師父特別製作的)? 還是好幾等或所謂的冠軍茶?或是一斤好幾千甚至萬的茶?
對我來說~ 只要是採收的時間正確(春跟冬茶) 、製作的工續完整(遵古法製)~~那是好茶!!
各位大大們喝下去,感覺生津止渴、甘甜回甘~~ 那就是好茶!!
浸的久一點,雖苦但能回甘且不澀~~ 那也是好茶!!
價格便宜、雖機器採收的,有以上條件,我相信那一定是好茶!!

請不要再迷思的,一昧往高山、高海拔去了! 高山的夏茶、秋茶,你能說是好茶嗎?那些茶去了哪裡,你知道嗎?更何況,不是每座山的氣候、土壤都適合種茶的!還不加上製茶師父、採茶工等等的外在因素。
請不要再無知的,相信不肖賣家跟你說:這茶門面很"水",是"特別製作"! ~ 採收期一到,採茶、製茶都沒時間了,誰還跟你在那裡"特別製作"! 就算有,那一斤要賣你多少?
請不要再當冤大頭,幾等或是冠軍茶在比賽時就是那幾斤,有的農會、協會會抽一半,你保證買到的是真正在"比賽時"所製作的茶嗎?更何況比賽評審一口氣要喝、要聞幾十甚至上百杯以上的茶;人不是機器,味覺、嗅覺不會麻痺嗎?! 怎麼評審的,大家心知肚明吧!! 連包裝盒子與標籤都可以買了,你說呢?

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茶葉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以及帶給人們最主要的目的。
只要經濟上負擔的起、喝下去能生津止渴。那就是~~好茶!!

要問誰是專家?我都會告訴客人:你自己就是專家!
人的"感覺"很靈敏的。給你吃過好吃的食物、住過豪華的住宅或開過舒適的車,再給你比較差的東西時,你會感覺不出來嗎?

大大所說的"喉韻",恐怕這又要說一大篇了。台灣人把綠茶(包種茶)品茗方式與審查標準,用在烏龍茶上了。那是不對的!(真多虧了當時的吳姓主審與各位商家的鼓吹下的結果)
烏龍茶的茶種與工續,是一定要經過烘培的,要不然就不能說是烏龍茶!
烘培下才會產生烏龍茶獨特的風味,那就是~喉韻!!
"綠茶品香味,烏龍重喉韻"! 這才應該是正確的方向吧! 但知道的又有幾個呢?

大大說台灣老茶的特殊風味,不是喉韻,也並非所說"茶人"才會存放。不知所謂茶人是指賣茶的人呢?還是製茶的人?如果是後者,那不可能也不會多。因為一年中,茶可以採收4~5次以上,你覺得他能擺多少(倉庫夠嗎)?
會想去擺嗎(再來採就有,有人要買儘量出)?
講穿了,大部分都在老的茶行手上。原因很簡單,因為不是每年進茶,都賣的完(如果能捉管銷那麼準,我們都改行當通靈的去了!!)
分享一個辨識的方法。年代越久的茶(烏龍),捲曲的程度越是無法像現在的茶那樣密實、成團;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柔輾成團的工續,是用手或腳而非現在的機器,幾百斤做下來你說會不會累?
再者外觀應該是紅(包括茶枝,烏龍與包種都適用)而非死黑。你可以參考普洱茶~ (綠轉紅轉黑)~
喝下去應該要有酸 (是果酸)。 如果沒有,那我敢斷定絕非老茶!台灣老茶一定會"酸",有的還有帶有微微的甘蔗味;這是不論你怎麼烘培都無法去除的,因為葉綠素的轉換你無法去改變。不是仿間培的黑黑的就要充當老茶!
酸的程度隨年份呈曲線狀,增加後慢慢遞減。
我家賣老茶,不需要關係也賣!應該沒講的那樣麻煩、神秘吧~

我絕非推廣某種茶(大家剛好有說起,附和而已),也不是要想來01這賣茶(小店雖小,還不需來此招攬生意)。
如果大大們有疑問或討論,可以在這發言。小弟願意提供一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flyorfall 想必也是同好。能說出:名家壺只有早期的國家工藝美術師的壺有藝術氣息(老顧,朱可心,蔣蓉,王寅春...),不似現今的"名家壺"商品味這麼重.
在現在能說出,這樣客觀的話的"玩壺者"已經很少見嚕!
想當年茶壺在台灣風行、炒作時,家父一口氣丟出十六支何道洪、二十多支鮑仲梅跟無數支顧老、朱可心、蔣蓉和周桂珍...等高級工藝美術師的壺。
老爹只淡淡的說:台灣人愛炒,就給你們去炒吧!
只感嘆的說,台灣人都不願去看藝術家要表達在藝術品上的工藝技術與內在涵養;只知道今天買了x萬,轉手就要賣 n倍的暴利炒作心態。
殊不知,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會有高與低!不是顧老的壺就完美 (我老爹就買過顧老沒開氣孔或是壺蓋不緊密的;若以現在的標準,不是假的就是暇此品嚕!!)
也曾經在我不解,為何把顧老自己製作、刻字、書畫的洋桶牛蓋壺賣出;事後再拿出斐石民的洋桶牛蓋時,我才恍然大悟! ~ 原來藝術家的作品,真的有高有低! 不能只看作者名字就收藏,那樣永遠收不完。但有幾個人有機會比較?又能同時持客觀的心態?

老爹很欣賞朱可心的壺,常說:要不是朱老學歷沒有顧老高(不太識字)、又早死,以他的工藝水準應該超越顧老。

建議你朱泥壺別泡普洱茶,土胎(內、外)會養的"不討喜"。找支汕頭壺還是宜興黑鐵砂 、或紫砂(我是用水磨貢局)
千萬別用綠泥或段泥的壺來泡!會............
茶壺跟茶葉是一樣的,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只要是"真品",只有高、低沒所謂好、壞!
反正,賣金的遇上買金的。大家高興就好!
許小鵬 wrote:
flyorfall ...(恕刪)

原來令尊也曾是大咖喔...

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會有高與低!
藝術家也是人,人就會有年齡因素,作品當然會有好壞.
老顧在全盛時期的壺最工整,泥質最好...(老顧的壺最重基本幾何的韻味及土坯)
那支經典的葵菱壺能捏出來的現在找不到吧...這支小弟剛好有收到.
在晚年的話則可能是弟子捏壺師父蓋印吧...以上我猜的,看不慣這句就請跳過.
所以老顧有很多種刻印代表製作時期(我是喜歡"曼晞陶藝",和"景記"),每個時期的風味都有不同...(後期的老顧壺簡直是賣證書而不是賣壺)

朱可心壺最有特色的是"報春"...可惜作品真少,可惜了....
小弟不才也把玩過.

蔣蓉的花貨也是很有名氣,尤其是"荷葉青蛙"...正確名稱不知,抱歉.
把玩過後直呼經典.

何道洪特色就是那個特別的壺嘴,但是看久會膩.
鮑仲梅和周桂珍的壺就與前輩們有一些差距了...只看不收.

斐石民就很討厭,沒事把刻印換來換去,"民"也改成"銘"讓後代人吵來吵去...
不過這人練泥倒是有特色,很喜歡.

其他如何心舟,朱堅,李寶珍,王寅春...不收個幾支還真對不起自己.


現在我泡普洱也只是拿文革時期的鴿流壺在泡而已.
老朱泥在我手上裂過2支,還蠻心疼的.
貢局壺也分清中末到民初,我每個時期也都收了幾支當樣本,之前養過一陣子就收起來了.

其他清中末老朱泥也數不清到底幾支,也只是象徵性養了幾支,爽過就收好了.(最難玩的還是提梁壺)
文革時期的朱泥太暗色而且普遍比較大支所以收的少.(個人喜好小品,泥好的)

朱泥壺泡普洱的話,真的是裡面黑壓壓,外面亮晶晶.
用墨泥是最好的,裡外都是黑,可惜手上的這支墨泥太小支...

反正現今這些玩意也不太值錢(真是感慨),自己玩得開心就好.
改天許大也可來個圖片交流一下喔.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說到水....內行的都知道
淡水出好水
泡出來的茶....
載水好麻煩
請問阿
各位喝茶的達人
像我們這種外行人
要怎麼入門阿?
買茶葉要怎麼買才不會被當盤子阿?
純台灣茶.....要多少錢才買的到?

謝謝大家
jerry su wrote:
純台灣茶.....要多少錢才買的到?
...(恕刪)

台灣茶一斤數百到上萬....這..........言語難以說清的啦.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