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的問題老實說我不清楚. 我知道的不是google來的, 就是看那3台學來的.
這邊有個2003的資料給您參考一下數量的問題.
==========================================================
然而新研究發現,採用19世紀中期未經證實的鯨豚數量資料並不妥當。學者們認為過去的捕鯨行動大幅減少了鬚鯨的族群量,但卻缺少以往鯨豚族群詳細數量的資料。日前一項科學研究指出,藉由分析動物族群內不同個體的基因變異,可以估算過去的族群量大小。經由分析188隻座頭鯨的DNA資料顯示,牠們過去在北大西洋的族群量可達24萬隻,但此數量卻是IWC現今政策所採用數字的12倍之多。同樣利用此法,學者們推估過去全球座頭鯨族群量可能超過1500萬頭,北大西洋小鬚鯨族群至少有26萬5千頭,這些數字都遠高於IWC目前所依據的鯨豚族群歷史數量,此外長鬚鯨也有類似的情形。
如果依照這些新的科學資料,IWC將面臨難題。舉例來說,北大西洋座頭鯨族群量以往被認定為只有2萬頭左右,目前座頭鯨的數量已達到1萬頭,因此在接下來的10年,IWC將允許部分會員國開始捕殺座頭鯨。但是,若根據遺傳學者的研究結果,座頭鯨的歷史族群量曾有24萬頭,接下來的70-100年內不應允許捕鯨活動。因此,根據研究結果,座頭鯨或長鬚鯨近期內都不適合開放捕獵,而小鬚鯨更是趨近於遺傳族群量的臨界值。因此,學者們建議若要進行捕鯨活動必須要有更好的理由及資料支持。
原文出處
http://www.swan.org.tw/downloadfiles/newsletter/C2003_09.pdf
==========================================================
ps. 日本是以"科學研究"的名義鑽漏洞, 跟IWC要捕獵額度.
以殺死鯨魚的方式來研究鯨魚...
ziv0225 wrote:
http://news.sina.com.tw/global/ycwb/cn/2007-11-18/135012761515.shtml
這將是國際捕鯨協會1963年禁止在南半球捕殺座頭鯨以來,首次有國家大規模捕殺這一瀕危物種。
據美聯社17日報導,這支捕鯨船隊將從南部港口城市下關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地區,計劃捕殺50頭座頭鯨、935頭南極小須鯨以及50頭長須鯨。長須鯨也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這將是日本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科學研究”捕鯨活動。
43
但日本漁業官員解釋說,座頭鯨和長須鯨的數量已經反彈,大約升至6萬頭,“不再面臨滅絕危險”。
日本農林水產省水產廳官員稱,捕殺座頭鯨將有利於海洋生物學家研究這種生物的內部器官,了解其生活習性。
但綠色和平組織反駁說,這種捕鯨不是科學研究。
43
日本將赴南太平洋捕殺座頭鯨,引起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關切。澳大利亞工黨表示,如果本黨在即將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中獲勝,就將動用軍用飛機監視日本捕鯨活動,搜集反對這種“科研”項目的法律證據。
澳大利亞等南太平洋國家一直反對日本在這一地區捕鯨。除了環保因素,經濟利益也在這些國家重要考慮中。
座頭鯨是澳大利亞鯨魚觀光旅遊的支柱,這一產業每年產值達3億美元。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2005年前往澳觀賞座頭鯨的遊客共消費2100萬美元,大大超過1998年的120萬美元。(新華)



moonstone wrote:就算不論數量, 這也是應該的...
要進行捕鯨活動必須要有更好的理由及資料支持。
01感情版沙豬太多, 身為男人也不屑再去, 男人啊, 嫌女人的改變, 何不看看自己長進甚微, 女權不壓過男權, 男權放低近女權, 兩性平權之日可臨
日本政府之所以堅持會這樣做,不光只是維護傳統文化這點...
日本漁業近年來是蕭條的...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傳統食品不敢興趣...
補鯨是漁業的重要指標,日本政府不可能不去支持它...它有來自於漁民的壓力...
至於他們之所以可以去獵捕,那也是在被允許的範圍內...
幾十年的禁獵,鯨魚數量的確有增加...但是否有回復到安全範圍就有待研究了...
其實挪威也是漁業大國...一樣也補鯨...卻少見歐美保育團體跟他們抗議...
這裡面夾雜太多文化種族的歧視跟商業利益的壓力...還有得吵了...
鯨魚沒有不能吃的道理,也沒有非吃牠不可的道理...一切只看是否合理或過當而已...
相較這件事,我對之前美國人批評韓國人吃狗肉殘忍的事很反感...
我家養狗,當然不可能會去吃牠們...
我也很討厭韓國人...但是我能夠理解這是他們的飲食文化...
那個腦殘女明星自己不知道吃了多少頭可愛的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