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知算不算懂茶, 只是從小跟家中的長輩一直喝茶到長大成家, 現在也會自己去尋覓自己喜歡的茶, 除了前面各位先進的分享, 小弟也貢獻一點點心得跟各位交流:
台灣茶種很多,有金萱,烏龍,包種,鐵觀音,翠玉等等, 近年來還有一些新的例如明潭紅茶, 蜜香紅茶等等, 加上烘培深度不同, 其實滋味各異!!
各地的茶其實也不盡相同,就是我們會說的[山頭氣], 像前面先進提到的大禹嶺, 或是梨山等, 甚至更有細分各山頭中的地區如碧綠溪, 翠峰湖等等!
近年來由於大陸的茶也陸續進口到台灣來, 會發現幾個大宗賣茶的地區也開始會有各種的大陸茶出現, 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普洱, 苻磚茶等!!
我喝茶喝的很雜, 各種茶我都略有接觸, 但最讓我喜愛的還是台灣的高山烏龍, 也可能是因為從小接觸熟悉的關係, 但台灣高山烏龍的風味的確是一絕, 香氣淡雅不突兀, 水軟甘甜綿長, 各種烘培深度都有不同的風味表現, 這是其他茶比較難超越的!!
製茶的流程我不是很懂, 所以僅能就個人買茶的幾個經驗跟大家分享!!
1.茶的價格很亂, 剛入門的朋友要特別注意:茶葉雖然是農產品, 但是他的分級不像一般蔬果可能分個4~5級就沒了, 你會發現有一斤800的茶, 也有一斤8000的茶, 甚至更高的都有, 單價是一個可以評斷茶好壞的參考, 但不是絕對值, 個人的建議是, 可以用你現有的茶來作為價格基準, 你喝到更好的, 多加價是正常的, 比較差, 但還能接受, 就別比你現在的茶買的貴就是了!!
2.建議買茶有固定的店家, 而且不要零散的買:買茶不要逛到哪買到哪, 雖然一開始做功課比較很重要, 但是如果有覺得哪一個茶行很不錯, 建議就固定下來, 茶行通常都會養客人, 所以一個熟客可能可以用7折的價格買到入門玩家相同的茶, 另外, 買量也會左右你的價格(買5斤跟買半斤絕對有價差), 現在的茶包裝都很精美, 又是鋁箔包抽真空加外盒的, 保存上不會困難, 倒是包裝上要請店家配合, 我個人覺得4兩一包裝是最合適的, 開封後大約2個星期就能剛好用完, 不會讓茶走味了! 所以真的有喜歡的茶, 不妨評估一下自己茶葉的耗量, 多採購來壓低單價!!
3.茶要試了才知道好壞, 而且好壞你知道就好:茶是很奇妙的, 就算是相同的地方同一個茶農, 今年的春茶跟去年的春茶就是不一樣, 所以試茶是一定要的, 而且試茶的時候, 請注意老闆用的是甚麼工具, 如果老闆用的是宜興壺, 我建議你請他換一個瓷杯來讓你試茶, 如果瓷杯試茶這茶有一定水準, 你只要泡茶基本的步驟正確, 味道應該不至於相差太遠!! 再者, 試茶的同時, 店家一定會問你喝的如何, 請切記, 不要一個勁的把你知道的茶常識茶知識全部跟老闆分享, 更重要的是, 千萬不要一個勁的誇茶好, 不然, 你買茶的價錢會非常難談, 茶好茶壞, 老闆比你清楚, 你的茶知識, 也很難唬的過店家, 畢竟, 他們是真的專業玩家, 這部分我們就別爭了!! 用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我們要的東西才是重點!! 個人建議, 當老闆問你茶喝的如何, 也不用一直雞蛋裡挑骨頭把茶嫌的一文不值, 畢竟沒有人喜歡奥客的, [還好]或是[跟去年的味道不太一樣]這種萬用安全詞是一個非常好的答案, 好壞自己知道就好!!
4.試完茶, 要記得先問價錢, 再決定買多少:茶的價差很大, 要下手之前, 請千萬先確定單價, 尤其有些茶是沒有標價的, 如果沒先問清楚價錢就決定要多少斤, 你最好要確定自己有帶夠錢!!
以上是自己一點點心得, 跟大家一起交流, 有緣的話, 大家再以茶會友吧!!
茶具的材質會對茶的表現有直接影響, 我們就2個部份來討論, 一是燒水的大茶壺, 一是泡茶的茶壺!
燒水的茶壺, 有直接用火加熱的(燒瓦斯,燒木炭, 酒精燈加熱的), 有電熱的, 有人說用炭火燒水比較有風味, 我個人是感覺不出來啦, 不過燒水茶壺的材質會影響水質, 這點我倒是覺得是真的!!
燒水茶壺的材質非常多, 最常見的是不鏽鋼, 也有陶壺, 紫砂壺(目前我主要是用這種電熱的, 算是安全與水質兼顧平衡的一個選擇), 玻璃, 耐熱塑膠, 生鐵壺等等, 陶壺跟紫砂壺, 在水溫的穩定度上可以有較佳的表現, 但是真的要說能對水質有幫助的, 生鐵壺是我感覺變化最大的工具, 生鐵壺在使用後內壁會產生一層鐵銹, 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生鐵壺只是黑黑的不會銹, 建議你再找找換一把), 也是因為這層鐵銹的關係, 能產生軟水的效果, 有碰到這種水壺的朋友, 不妨跟他討一杯清水喝喝看, 應該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只是生鐵壺使用及保養上蠻麻煩的, 熱源的使用上不太建議用瓦斯爐加熱, 太大火會把壺燒壞, 一般會建議用炭火或是酒精燈加熱, 但是這樣燒水會非常花時間, 而且安全上要注意, 電磁爐加熱也可以, 就是要注意別空燒!! 使用完畢後必須要把水倒乾, 用餘溫把壺內的水分蒸發, 長時間不用時要保持通風, 不然你要再用的時候會需要花非常多時間整理清潔!!
特別的是, 生鐵壺的壺蓋沒有氣孔, 燒水時請注意溢水的問題, 不然就是自己用電鑽打個氣孔比較方便(請打在蓋子上, 如果打在壺身上那就......), 同時一般生鐵壺整把都是生鐵鑄成, 提把不會有包覆隔熱材料, 壺蓋上的鈕也是, 使用中請千萬注意安全隔熱的問題, 不然手指起水泡的事會常常發生!!
先寫到這, 該認真上班了, 稍晚再來分享泡茶的茶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