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

呼吸中止症與陽壓呼吸器討論<第一頁注意事項必讀>

各位大大好
我被診斷有中度睡眠呼吸中止
想購買陽壓呼吸器來使用
看各位都是使用Resmed居多
請問這台還可以海外購買嗎 ?
看大家貼的香港網站目前停售中

另外
有找到台灣有代理進來的一台 : 路威特_睡眠治療儀_Lowenstein Prisma20A【旗艦款】單相自動陽壓呼吸器(含加濕器)
請問這台效果如何呢 ?
先感謝各位大大回答
len832

20A我目前個人試用中感覺跟S10還是有差異,S10使用介面比較簡單,加上使用N20面罩比較不會漏氣

2022-03-19 13:19
感謝各位前輩呼友給予寶貴經驗跟意見,但是時代一直在變,補助方法,購買方式,價位好像也一直在變,香港的網站好像連不上去? 安心睡好像也沒代理Resmed品牌了,中國淘寶可以買得到,但是仍擔心進口時的問題,若有近期購買經驗的大大還請不吝分享,再次感謝廣大呼友前輩們!
我看國外網站上,有關CPAP產品大都缺貨或延遲。與疫情有關。睡眠呼吸機美國製造商Devilbiss公告,因為要全力生產氧氣機及肺功能障礙用呼吸機,已經暫停CPAP生產線。呼吸器的維護保養服務正常。
(112. 睡眠呼吸機美國製造商Devilbiss公告,呼吸機生產線中止;好消息!! 有新機種發表,全功能睡眠呼吸機 CUBE 30 ATV 產地變更為 德國)。
(更正 ;美國製造商Devilbiss 似乎也遭遇了吸音泡棉降解的滅頂災難;停產似乎是在躲避責任!!!與飛利浦問題相同)。
再加上另一大廠飛利浦公司深陷數百萬台各型呼吸機召回(Recall)事件衝擊;網上幾乎看不見商品在銷售;商譽嚴重受損。
RESMED在市場上寡頭獨佔,價格更加順勢堅挺向上。其他廠牌介於400~600美元左右的自動調壓CPAP幾乎消失不見。連台灣的品牌機APEX雅博,也都消失不見了。到底發生何事?看來疫情之下,我們是被犧牲的一群;被全世界給遺忘了。
其實正壓呼吸機目前做得都不錯,到底已經開發演進了這麼多代,大家互相觀摩學習下,差異都不大。
主要問題還是在使用者自己。
有了這毛病,只能靠呼吸機(幾乎是)。只能去適應它(必須是)。這是無法繞過去的山(必須上)。除非有新的更好的治療方法。目前這是中重度患者最佳治療方案;風險最小,有效性最廣,適用性最大。
療效再好,也要肯配戴才行。請繼續看下去。

老婆愛我,在忍無可忍下,拿了張報紙新聞給我看(丟在我臉上,希望我看清楚),叫我馬上立刻現在滾去檢查。報紙說一種常被忽略的疾病;叫做睡眠呼中止症;症狀是晚上打呼嚴重,打呼會中斷,然後用力吸氣;白天坐著會睡著,最可怕的是開車會打瞌睡;我曾經因此出過車禍;總經理不敢找我開會;因為我會隨時鼾聲大作。我記得門診後安排遞補插隊檢查,檢查完後因為人在大陸,過了半年才看報告。林清基醫師安慰我說;不晚不晚,這病至少十年了,慢半年不算晚。
我初次2007.11.20在台北馬偕醫院睡眠中心做睡眠多項監測得到的結果是 :
睡眠時長 6小時17分43秒,睡眠延遲 2分鐘,睡眠效率 87.3%,血氧低於90%以下時間128分鐘
睡眠階段 3+4 5.8% , 快速動眼期 13.4% ;打鼾指數 91.7 ;Arousal index 70.2
RDI 78.5 /hr 血氧低至 60%以下共約6.5min;發生過最低血氧50%以下事件(儀器測試範圍以下),
Arousal Index 11.5 /hr(覺醒指數 : 非血氧過低引起的覺醒;是其他原因被驚醒;但不會記得;等於睡眠中斷次數)
AHI = RDI - Arousal Index=67 次/hr ; 確診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比較驚奇的是,sleep latency 2 min 。意思是我躺下去2分鐘就睡著了。
現今一般 RDI(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AHI + RERA(Respiratory Effort-Related Arousals (呼吸努力的相關覺醒;白話文 : 被腦袋喚醒,因為需要你呼吸,不然會死)。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不會睡眠窒息而亡;都是併發症引起的死亡。也就是三高會引起的併發症。

剛開始在社團法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尋求幫助;租借一台睡眠呼吸機試用了半年多(GoodKnight 420E Auto CPAP),後來在大陸也照型號買了一台。剛開始使用問題很多,戴不安穩;但感覺效果還可以。

後來又回院複診,安排了第二次睡眠多項檢查,又在醫院睡了一晚。目的是要了解我的治療壓力範圍;結果是 5 ~ 9 cmH2O。呼吸技師說,手動調壓過程中,發現壓力在 6 cmH2O 左右時,睡得最沉穩舒適。所以我會很清楚的了解,我的壓力控制目標是在6 cmH2O附近以上。

同時在醫師的協助下申請到了一張永久有效的身障手冊。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實屬"不治之症"。治不好,死不了;只是逐漸加速凋零枯槁。

目前機器設定如下;自動調壓範圍設定在6~12cmH2O,自動檢測呼吸開關機功能啟動,RAMP OFF(初始緩升壓功能關閉),SmartFlex OFF(吐氣降壓功能關閉),加濕器啟用,加濕強度為2(可設定範圍 0~5)。就是很單純的窄範圍自動調壓功能而已。壓力從6cmH2O開始,而不是最低壓力,是不希望壓力由低爬升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呼吸中止事件。直接由最佳治療壓力開始是好的選擇。

我使用過4台呼吸機,第一台用兩年,馬達就掛了(GoodKnight 420E Auto CPAP);緊急買了一台固定壓力型的庫存機救急(SUNRISE Horizon LT Model 8000),因為機器上沒有氣壓計可供參考,無法調節正確的壓力;壓力調太高,每天起床滿頭汗(目前已知有簡單的方法,只是利用在呼吸管彎成U型,內灌入清水,開機後量測U型管內水柱高度差(cm),即是cmH2O值。國中物理)。第3台Devilbiss DV54D-HH,使用超過五年退役備用。現役機種是 Devilbiss Intellipap 2 Autoadjust DV64D-HH 含加濕器,2019年3月購入(這後兩台都是憑醫師證明向衛服部申請自用進口,並申請到購機補助款;目前身障手冊還在效期內),使用鼻面罩,搭配原廠SmartLink 3.0記錄分析治療情況,自己依現況進行參數調整,使用效果很好。
機器含運費兩組面罩及半年的耗材,稅金,約台幣2萬元。我個人只出了稅金及運費還有醫師證明費用及郵資;大概三千台幣(現在申請自用進口,衛福部要加收"兩千元手續費")。

Devilbiss機器有一個獨特的功能;就算不下載機器上的使用紀錄資料及分析軟體;一樣能上網輸入機器上的壓縮紀錄編碼;共六組,每組16個英文及數字混合字串;各別代表前晚,一週內,一個月內,三個月內的平均AHI,CAI,面罩密合不良時間%,張嘴吐氣時間%,90%壓力值,95%壓力值,高壓高原維持時間%,依從性(出廠設定每天使用>4小時,為依從性合格。以天為計算單位記數;機器上依從性時間長度可調),治療開始日期,使用總時間等資訊;並自動產生相關的報告及圖表的PDF檔案,可下載儲存。可提供醫師或自己參考,作為治療方案調整依據。
這個獨特功能叫做 "SmartCode"。Devilbiss呼吸機用戶可上網免費使用。

另外還有特殊功能叫做;"Remote Control"。包含在SmartLink 3.0的軟體中。舊版的軟體是分開的。
可經由USB Port連接機器與電腦;提供進階功能。譬如直接修改機器內參數;提供即時的(實時的)吸吐氣量(連續器流量曲線),所發現的呼吸事件,治療壓力變化,,,等等。比較像是提供睡眠檢測時的鑑定(滴定)功能。看來可提供部分的睡眠檢測功能。應該也能將機器判讀的呼吸事件及演算法與醫院的設備做比對;做進一步的治療參數調整及療效確認。

原先我使用呼吸機時也是在嘗試採用各種機器上提供的"時髦"功能;主要是因為剛開始戴不住,很難受,看啟用這些功能是否改善。不斷嘗試發現大都會影響療效不穩定或沒效果。後來發現真正好用的功能只有兩個。
1.選擇自動模式,設定合適壓力範圍;壓力範圍經由睡眠檢查過程中確認,醫生在報告中會提供給患者。千萬不要設太寬範圍,如4~20 cmH2O;由機器大範圍自動調壓,治療效果反而不佳。
2.使用加濕器 + 加熱呼吸管(還沒買來用過);不會口乾舌燥,不會被管子內壁的凝結水,流入面罩吸入氣管而嗆醒。

至於RAMP功能對剛入門者或治療壓力高的患者或許有幫助;開始戴上面罩時壓力由低逐漸升高,比較容易入睡。一般在緩升壓過程中,如果發生呼吸中止事件(一般是睡著了,呼吸道鬆弛塌陷);一般機器會立即中止緩升壓功能,進入治療控制模式;有此功能就可放心使用緩升壓功能。想要入睡前壓力不要太高;時間可設定長點(>45分鐘)。反正只要有呼吸中止事件發生,自動會進入調壓模式。建議能不用最好。
其他功能個人覺得沒什麼效果;也可能是已經適應機器的原因。

接下去的重點是要控制漏氣;影響漏氣的問題如下;也就是面罩的選用與適應及壓力問題。
1.是面罩密合與否;鬆緊要適度。要多花時間調整。我個人覺得鼻面罩適用性廣,可優先考慮,且也便宜。
就是你在醫院檢測時配戴的面罩款式。
2.要降低治療壓力範圍。使用壓力太大,就會容易漏氣;且不舒服,容易半夜不自覺地拔掉面罩;或被大量漏氣吹醒。要找到原因來解決壓力過高的問題。
3. 要解決嘴巴洩漏氣問題。主要要維持閉嘴,用鼻子呼吸。這點非常重要,閉嘴舌頭就不會往後倒,就不會阻塞呼吸道。問題解決一半。舌頭正確位置應該是閉嘴後,舌尖頂在上顎牙齦根部靠近軟顎,舌面貼在上軟顎。

如果常鼻塞、過敏性鼻炎,建議每天用溫鹽水沖洗鼻腔至少三次;加上低劑量局部鼻腔類固醇鼻噴劑,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鼻噴劑可以長期使用,非常安全。其他像鼻腔黏膜血管收縮劑(歐X鼻類似產品);剛用效果顯著,千萬不要連續用超過五天,鼻腔反而會塞死;感覺生不如死,想把鼻子打個洞。

剛開始使用時常會被面罩漏氣吹醒或吵醒,無意識地摘掉面罩。是因為面罩適應及配戴問題,及鼻道阻塞問題。如果使用壓力過高,會無法忍受且容易漏氣。

面罩更換及適應要花時間,調整得好不好要看漏氣數值,我現在平均漏氣值31 公升/min(不同機型及面罩及使用壓力下,會有不小差異;重點是要看漏氣量是否穩定,漏氣量穩定就好,如果經常上下波動,治療效果肯定不好)。面罩一定要提供固定的洩氣孔隙,才能排出呼出的二氧化碳廢氣。所以適當的穩定漏氣量是必須的。

如果經常張嘴呼吸造成嘴巴漏氣,連帶引起口乾舌燥或鼻腔乾燥,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可考慮使用下巴帶、封嘴膠帶或全面罩。為減少漏氣及壓迫感,可選用混合式全面罩;就是罩住嘴巴含鼻枕或鼻罩封住鼻孔。使用下巴帶限制張嘴呼吸;也可用膠帶封嘴效果也不錯。全面罩很不容易適應,不得已沒招了再試試它;比如治療壓力大於15cmH2O,可能就必須用全面罩。弔詭的是全面罩很難適應;張嘴呼吸就算使用全面罩,也難解漏氣問題。
所以上呼吸道阻力大或者會張嘴呼吸,打鼾嚴重,影響呼吸機治療效果;還是要找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治療解決。

要經常檢查使用紀錄,微調使用壓力範圍。參考機器上記錄的95th %壓力值,設定為自動調壓的壓力上限;以50th%,設定為自動調壓的壓力下限。如果90th%=95th%=設定的壓力上限值;則壓力上限適度+1。控制的目標是 : AHI 小於 5/hr ,漏氣要小於 35 L/min (與機器及面罩種類及壓力有關,差異有點大;重點是數值要穩定);壓力上限要小於12,否則有可能被壓力或漏氣驚醒;重點是要能整晚使用,一覺到天亮。這是我的經驗方法。我的考量是 : 壓力下限要接近 50th %壓力;減少機器壓力調控動態範圍,也避免調升氣壓過程中AHI發生頻率,同時要考慮舒適度。至於壓力上限、是盡量讓機器有足夠的升壓範圍,能動態解決其他原因引起的阻塞型呼吸中止事件發生,而又不至於因過高壓力而驚醒。如果壓力高原時間百分比 >10 % 或接近時(出現設定的最高壓力的時間總和百分比),也要適度調高上限壓力值。最簡單的原則是(建議穩定治療使用半年後),在AHI<5 的情況下,可嘗試調降壓力上下限,每次減少0.5cmH2O ,再觀察一週;只要AHI沒有>5就可以;這個調整方式可以重複循環。尤其是你會被壓力驚醒,漏氣吹醒;睡不安穩,無法一覺到天亮;而與面罩配戴無關時;就可以嘗試調降壓力。請依照醫師指示設定。

我目前自動壓力設定範圍 6-12cmH2O;機器記錄統計數字分析(90天) : AHI 2.4次/hr;CAI 0.5次/hr ;平均使用壓力7cmH2O。90th % : 8.5 cmH2O,95th % : 8.5 cmH2O ;壓力高原時間百分比 : 0 % ;每日使用4小時以上比率 96%,使用天數 86/90天;張嘴吐氣 1% ;低通氣時間 11%;面罩密閉不良時間 3% ; 平均使用時間6.5小時。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治療效果好;不再坐下就開始昏沉入睡,開車不再打瞌睡,總經理也敢找我去開會,會議中不會再聽見令人尷尬的打呼聲。


重點整理
要先關注控制漏氣,再減少漏氣,再來降低使用壓力,增加舒適度,自然容易配戴得久。這時AHI自然會小於5次/小時,晚上配戴時間就能加長,一覺到天亮。
減少漏氣及降低壓力可同時優化。否則先漏氣後壓力。其實這兩個問題互為因果。每個人問題不一樣;要多嘗試找出原因並解決它。剛開始戴不久,很正常;請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
同時要維持閉嘴呼吸。必要時可倚靠下巴帶或封嘴膠帶來達成。
保持上呼吸道通暢是閉嘴呼吸的先決條件;能整晚閉嘴呼吸,舌頭不下滑,就不會容易阻塞呼吸道。

我個人覺得12 cmH2O的壓力是我可忍受的上限。因此超過這個壓力範圍就要找出原因或想辦法來解決它,使壓力上限降下來。
巨大的壓力雖然可打通呼吸道阻塞現象,但使人無法入睡或常被高壓驚醒,或大量漏氣吹醒;這樣就失去了治療的本意;無法"安穩休息睡個好覺"。

猶如手術房裡的冷笑話(醫師自我解嘲吧?) : "手術很成功,但病人死了"。

使用睡眠呼吸機的真實悲劇 : "氣壓打通了呼吸道;但把你給搞醒了!"。另類的睡眠中止症(類似RERA)。
手段毀了目的。

另外要注意中樞性呼吸中止次數(CAI)。與一般阻塞式呼吸中止的差別是,呼吸道是通的,但是沒有擴胸呼吸動作。
是因為中樞神經沒有發出呼吸的指令所造成(現象是胸部沒有擴張)。
新的機器一般都可分辦出這兩種差異,如果分辨不出來,就會當作一般的呼吸中止,計入AHI值。
一般血中二氧化碳含量過低時,可能誘發此現象。建議與AHI指數一樣關注看待。當CAI值會大於AI值(非AHI)時要找醫師檢查看看;尤其是CAI 會大於 5 /hr。CSA(Central sleep apnea) 問題是無法靠單正壓呼吸機來解決的;嚴重時可能需要改用雙正壓呼吸器(這時可能必須搭配使用全面罩)。
有些中樞性呼吸中止症狀及陣發性呼吸症狀(陳施氏呼吸又稱潮式呼吸(Cheyne -Stokes respiration ));與心臟血管疾病有關,且相互加乘誘發。呼吸科醫師應該會建議你去找心臟科醫師診察。

TECSA(Treatment-emergent central sleep apnea (TECSA))
是一種因為陽壓呼吸機介入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時;可能誘發中樞性呼吸中止事件的增加。
一般原因是過度換氣造成。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過低,抑制腦部呼吸驅動造成。
可以試試將呼吸機壓力上限調低,應可獲得改善。

漏氣不可能是零,否則呼出的廢氣排不出去。口罩上的氣孔氣隙就是排廢氣的;呼出的二氧化碳。別堵起來。
如果呼吸道有病灶阻礙呼吸,使治療壓力居高不下;還是要先治療。包括開刀處理。記得先保守治療,盡量不開刀。因為開刀有風險,統計上開刀後的效果不是很好;1~3年會某種程度的回復原狀;因為這本來也是種組織結構退化性疾病。所以要觀察呼吸機上的趨勢變化,發現逐漸變差後,要回院找醫師尋求協助。治療方案及呼吸機使用設定是需要隨時調整的。
每個人的呼吸阻力不同,正常壓力範圍也不同,只要控制到能舒服的睡整晚就可以了。

加熱氣管推薦使用,避免天氣冷時,加濕的空氣會凝結在呼吸管壁內而流入面罩,把人嗆醒或管內水珠與氣流激盪發出聲音把人吵醒。
我的方法是將機器放在床邊地上或比床低一些的地方,水珠自然會順管路依地心引力流回機器內。
把呼吸管掛起來,會使凝結水更容易流入面罩把人嗆醒;如果使用的是加熱呼吸氣管,就沒問題。試著調高臥室溫度降低機器的加濕度,可減少凝結水的產生。
如果怕戴不習慣,剛開始可以在看書划手機、看電視或聽音樂時,就先戴著面罩打開呼吸機適應它;記得閉上嘴巴呼吸,會加快上手。習慣了對抗吐氣的壓力後,比較不會半夜拔掉它。訓練時使用固定壓力模式;將壓力調高到平常設定的上限壓力。
側睡會有幫助,可測試一下效果。如果要固定側睡睡姿,可以背一 個雙肩帶背包,要勒緊背帶,裡面塞滿泡棉或保麗龍,保證側睡,翻不過身。如果側睡效果很好,那就堅持維持側睡姿勢,想辦法適應。

有關機器的清潔問題,主要是面罩與呼吸管,應該每天清洗晾乾;但我是想起來才洗一下晾乾。空氣濾棉每周清洗晾乾。儲水盒每天清空晾乾,每月可加少許檸檬酸浸泡以去除盒中金屬底板上的水垢石灰結晶。矽膠材質的水密膠圈也會累積石灰結晶可一起浸泡去除;久不處理石灰結晶會擠壓膠圈變形,就容易漏水。
因為是正壓呼吸機,口部的唾液分泌物不容易流入機器內部;記得清理水箱即可。
強烈建議千萬別用臭氧清潔消毒機器內部,紫外線也別用(會產生臭氧);會使塑膠材料及吸音棉劣化降解被吸入肺裡。
建議呼吸機出口與呼吸管之間可加上可更換式空氣過濾器;有的呼吸機加裝後要變更設定;因為會增加阻力,降低壓力。

經驗整理如下
正壓呼吸機是目前最佳治療方法,應該會陪伴一生。好處是可以喜新厭舊,新機勝舊機;這是肯定的。
不必為了減輕呼吸中止症而減肥;呼吸機戴習慣了體重自然掉下來。再來控制飲食方式(168),事半功倍。
我剛開始戴呼吸機一年沒有控制飲食也沒運動,減了六公斤;游泳運動加生酮飲食+168;陸續減了30公斤。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未消失;但有改善。另外的驚喜是,多年的脂肪肝也消除了。
生酮飲食一定要每天檢測尿酮值,否則飲食控制是否正確有效,將無法了解及調整。早期漁獵採集維生的人類,有這頓沒下頓,澱粉及醣類攝取量少;沒東西吃血糖降低時,都要依靠製造出酮體維持所需能量(脂肪代謝出的能量);現在人們醣類吃多了,血糖過高到用不完,已經不會(用)代謝脂肪,只堆積脂肪不消耗,所以越來越胖。過度堆積脂肪就會生病。古代人一直在執行生酮飲食,我們只是重新找回而已。
至於怎樣進入葡萄糖及酮體双能量系統自由切換的境界;請自己上網查閱。如果已經有慢性病症狀,請諮詢對生酮飲食認同的醫師協助。記得生酮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太久沒用給忘記了;再找回來就是了。可解決肥胖,胰島素阻抗。慢性病根源於此。了解生酮就掌握了不易復胖的鑰匙;胖了也很容易瘦回來。
記得一句話;是因健康而減肥,不是減肥而健康;肥胖是不健康的"果"。我們是因為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才造成生理上的代償作用;引起多吃而肥胖。當然肥胖後更容易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發生次數。
醫生很忙沒時間聽你的呼吸機使用問題;找呼吸治療師或個案管理師,記得帶報表或SD卡,甚至整台機抱去。
如果他們對你的機器不熟悉(通常是非醫院推薦機種),就找賣機器的代理商提問,如果是國外自購,那只能問自己了;或上相關網站。要努力看相關使用說明書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文獻,否則提問沒重點,自然沒有好答案。
疫情期間允許自用進口一台血氧機。買了一台腕戴式血氧機(含運費3千多台幣),含分析軟體,可記錄整晚血氧濃度;比對了幾個晚上,發現都在90%以上;血氧降低的事件與呼吸中止的發生並沒有明確相依性,而且大部份的呼吸中止或低通氣事件並沒有造成血氧降低太多(<3%)。總的來說情況會比呼吸機(AHI)統計出的問題次數少很多,安心不少。呼吸機上也有配合的同步紀錄的第三方血氧機,太貴了;比我買呼吸機的價格都貴2.5倍。而且並不能優化呼吸機的治療功能(演算法);呼吸機並未將血氧因素計入壓力控制迴路中;只是記錄參考而已;因為血氧值降低對於呼吸中止事件的控制來說是落後指標。只要沒有呼吸中止事件,就不會有血氧降低。除非你有心肺功能障礙,監測血氧或可發現這類問題。
一般連續血氧紀錄儀都會附帶分析軟體;將整晚的紀錄檔案帶入分析軟體,會產生自動判讀過的血氧事件報告,有點像呼吸機產生的呼吸中止事件報告;可以相互比對一下。一般很難發現有關聯性。比如發生呼吸中止事件或低通氣時,血氧會下降,心跳會加快。如果整晚血氧值都在90%以上;或偶而下降一點,應該就表示呼吸正常。如果兩者之間有比較大的偏離,再找醫師問問。血氧值的趨勢分析還是有點參考價值的。
血氧值的目標不是100%,那是不可能的。不必為提高血氧值而加入氧氣。而且血氧過高會抑制腦部細胞氧氣交換的動力;而血液中過低的二氧化碳,會抑制腦部產生呼吸驅動力,容易產生中樞性呼吸中止症。都是過猶不及的現象。

記得一句話;"疾病找醫師,健康靠自己"。你是自己健康的受益者,最終的決定權在你。你和醫師、醫院、藥商、保險公司(或健保局)、設備商之間...........(某些角度看有利益不同的衝突?有立場不同的衝突?有觀點不同的衝突?有目的不同的衝突?)。


醫師只能處理有疾病編碼的病症,而且檢查及療法是有固定的SOP,健保才有給付;"健康"不是病,沒有編碼,所以健保不保;醫院也不管。當然也有一些自然醫學門診,強調正確生活習慣,調理身心,飲食營養補充,增進自癒力;這個健保也不保,這是要自費的。所以想要健康只能靠自己。醫者父母心;但制度扼殺了部份醫師 的仁心。可笑可悲可嘆。


通常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都難免有慢性病在身(共病症);名為"代謝症候群"(也就是三高)。其實都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日本醫界特別將"代謝症候群"病症,正名為"不良生活習慣病";因為病症名稱對了,醫病雙方才能聚焦。開始戴呼吸機治療後,要開始調整生活習慣。少吃,多動,早睡;吃對的東西尤為重要。慢性病靠吃藥控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以糖尿病來說,藥越吃越重,胰島素越打越多,人越來越胖;洗腎,心血管,腦血管,視網膜,等等陸續出問題,,,,。病因主要是錯誤飲食習慣造成;一定要嚴格控制醣的攝取量。在我發現我是呼吸中止症患者前,就診斷出三高;一直是吃藥控制。直到開始戴呼吸機後,三高病情穩定。調整生活習慣後,吃藥種類數量遞減;目前只有吃少量降血壓藥。
源頭控制才能解決病症;智商157以上的醫師難道不知道嗎?醫師有空且心情好時,可以小心地問看看。
提供看病經驗;對於疾病或慢性疾病先找專科醫師確認病症,對症下藥,病情穩定後,找家醫科醫師追蹤管理,進行生活飲食調整,針對健康情況的改善進行減藥管理。專科醫師太忙,家醫科醫師相對空閒有耐心,願意傾聽,會幫你在多病種間依照優先順序調配藥物。記得同時吃多種的藥物,相互影响風險高,藥物互相干擾,要懂得取捨輕重;不重要的先放下。
年紀越長,有病在身很正常;很多病症其實是老化過程。一些小毛病要容忍,要學會共存,放下焦慮,好好生活。
一次只專注在一個主要病症(眾病之源);吃藥為支持療法,重點是改變生活習慣,補充營養,改變食物內容及配比;方法對不對就看藥量是否可減量或者能維持只吃最小劑量就能控制症狀。

我不是醫生,也不賣任何東西;也不提供"醫療建議"。以上都是我的個人親身體驗。聽聽就好,如果想試試看;請先諮詢你的醫師?!希望他也像我一樣的真的關心你?!。

最後鄭重推薦一個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中文知識寶庫;"欠睡一族";各位病友快上去看看,一定有你想知道而欠缺的部份,必有大收穫。完整,專業、純淨、與時俱進在不斷更新中。
https://sleepytribe.wordpress.com/

" 一個你可以找到所有關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陽壓呼吸器”相關知識的科普部落格 "
williamwu1107

結論;傳統的鼻面罩才是面罩中的王者;適用性強,又便宜。大概是P30I/N30I 的半價;且更穩定不易漏氣。還好P30i/N30i共用面罩框架,多一種選擇;只要更換不同型式的cushion即可。

2022-03-25 15:18
williamwu1107

110.10.30睡眠檢查結果 : AHI 32.4,覺醒指數38.9次每小時,睡眠效率71.5%(307/429分鐘)。。打鼾140次每小時。RDI = 32.4 +38.9 = 71.3;很糟糕。

2025-03-27 11:31
各位病友大家好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確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後,醫師也依照醫療指引最佳方案,建議使用睡眠呼吸機治療。
那健保為什麼不補助個人買機器或是提供免費機器使用。而開刀治療睡眠呼吸問題就有給付(非最佳建議方案)?
正壓呼吸機的治療方法有效且適用性高,副作用小;比開刀治療要安全,也不會效果遞減,最終可能白挨刀。

看來健保署要改名為病保署才對(生病才有用的保險;不追求促進健康)。

因為不願先期治療病症,防範未然;寧可等惡化成三高,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腎臟病、中風、憂鬱,阿茲海默 .......... 再花大錢治療。
莫非這是健保署,醫療體系,藥商共同的陰謀嗎?把病養大了,再來治療?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太可惡了。
或許是我想太多了?、、、、他只是單純的夠"蠢"罷了?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九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直接相關。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是國內睡眠門診先鋒,預估全台約有110萬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潛在患者,但實際接受治療者不到五成。"
而這所謂的"五成",是指經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確診的病患且"持續積極治療者";約11萬人中的5~6萬人而已。另一說法是1/4,約2~3萬人。這種疾病患者的自覺性低;戴呼吸器睡覺的順從性差,再加上健保不給付呼吸機費用,因此病患積極治療意願也會降低,醫院無利可圖,也就沒了推廣治療的意願。
也就是說有超過百萬人未接受積極治療;正逐步發展成慢性疾病,降低生活品質,侵蝕工作能力,增加健保負擔。

這是被國際醫療組織確認的疾病,有標準的治療方案。其中正壓睡眠呼吸機是最佳最適用最優先方案;國外醫療保險一般都有給付呼吸機費用,台灣的健保為何不給付?是什麼原因?

如果健保能給付睡眠呼吸機的費用,我們還需要在這裡討論這些屁問題嗎?
醫生如果處方開出使用正壓呼吸機,代理商提供機器及售後服務。呼吸治療師負責分析紀錄資料來調校機器,解決面罩適應問題,提高病患順從性,使能整晚舒適使用,健保局負責買單付帳。疾病得到源頭管控,後續的併發症就不會出現了。對健保與社會負擔來說,不是更省錢嗎?

還有甚麼問題漏掉要討論嗎?

國內的呼吸機製造商應該出來帶頭,推動健保局支持國產正壓呼吸機及維護醫療費用。
如果國內市場都沒站穩,更不用想國際市場。只能降價銷售或接國外廠商代工,豈不可惜。
利潤是摳出來的;只要量大穩定,售後服務對象單純,製造及營銷成本就容易降低;利潤就會增長。

國產機器製造商的機會來了,還不趕快努力推動,我們廣大病友是你堅強後盾;共創三贏。
美國醫療保險就是主推美國國內製造商Devilbiss的睡眠呼吸機。國內市場或許不夠大,只要數量穩定;要維持產品的生存利潤,肯定是夠的。立足台灣,面向世界。
已刪
williamwu1107 wrote:

醫生如果處方開出使用正壓呼吸機,代理商提供機器及售後服務。呼吸治療師負責分析紀錄資料來調校機器,解決面罩適應問題,提高病患順從性,使能整晚舒適使用,健保局負責買單付帳。

健保局應該會砍價砍到外國原廠不願意出貨吧?
williamwu1107

只要還有利潤,總會有人出貨的。更何況利潤是摳出來的;只要量大穩定,售後服務對象單純,製造及營銷成本就容易降低;利潤就會增長。國產機器製造商的機會來,還不趕快努力,我們廣大病友是堅強後盾。推動健保給付

2022-02-14 17:54
前陣子被女朋友說吵到完全沒辦法睡覺後終於去看了睡眠門診,發現自己AHI有57.9次就決定要購入呼吸器,查了一下之後看到Resmed剛推出了第11代,但是只有美加澳幾個地方買的到,秉持著既然有最新一代的機器那就不要買舊的(第10代),發現了這個代購網站https://www.uscpaps.com/

不得不說其實真的運氣也很好,由於恰巧剛好親戚有因手術治療過後用不到的第10代呼吸器和全新面罩可以讓我先試用體驗一下Resmed的強大,因此毫不猶豫的就跟代購下訂,價格也比從台灣購入便宜一些,機器也比台灣現有的新了一些,我下訂後大概2周拿到機器,昨晚睡了一場舒服覺,完全不後悔。
williamwu1107

只便宜一些嗎?那還不如在台灣買,還有售後服務。参考售價可看國外網購價;一般乘上2.5~3左右是國內代理商售價。

2022-03-21 12:26
didinolee2 wrote:
前陣子被女朋友說吵到(恕刪)

我的S11是新加坡製造的
淡水老吳

代表什麼意思?

2022-02-15 2:27
magpul

沒有 好像跟S10不同產地

2022-02-18 9:51
呼友報到,
近期診斷出有呼吸中止現象,
昨天奇美借了一台正壓呼吸器回家,
才試一晚發現白天的精神真的變好很多,
不太確定是否是心理作用(可以試用1個禮拜再觀察),

想請教各位呼友,
我近期也胖不少,
減肥是否可以治療呼吸中止的情況?
(也要減得下來囧rz)
一台儀器6萬真的好貴啊...orz
空有善 無惡 有智慧 有原則 心是空
williamwu1107

我的經驗是,呼吸機用習慣了,自然會瘦下來。睡不夠,就會吃得多;這是身體的代償作用。

2022-02-15 22:26
williamwu1107 wrote:
我看國外網站上,有關...(恕刪)

前幾年的3年多壓力值都用4和20,看到分享後,把高壓設到10,半夜醒來的次數變少了。
我的值是:
漏氣14升/分,AHI 1.0,壓力9.5。請問上面這個值的低壓應該設多少?高壓設多少?會比較適合呢?
williamwu1107

如果9.5是你長期穩定的平均使用壓力,我建議壓力範圍設定值8~12,開啟ramp 30min,如果啟始壓力8不難入睡的話,關掉ramp比較好。如果感覺舒服,AHI略昇高小于5就可,否則上限可再加一些

2022-02-17 12:33
williamwu1107

如果上限壓力設定為10 H2Ocm,AHI能小於5,更好。

2022-02-17 12:49
  • 59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