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心臟冠狀動脈斷層影像(CCTA)顯示高鈣化分數731及斑塊推估最大阻塞60%,高血脂,高尿酸、輕度高血壓,輕度高血糖

西醫只有檢查比較行,建議看看中醫試試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中醫我不懂,沒啥想法;但是中藥一直是團迷霧。隨便一片草藥或礦物,裡面就有上千種成分;不同季節或不同產地成分及濃度也不相同。怎麼下藥,真玄。

2025-07-19 20:41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這可能是中醫的硬傷。再加上台灣有在大量種植及發展中藥嗎?大陸的中藥聽說農藥殘留厲害?

2025-07-20 10:35
恭喜
另外,請問您一天吃幾個蛋? 印象中您生酮飲食一天吃兩顆蛋以上!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第一餐中午11:30;防彈咖啡加4~5顆,豬油煎荷包蛋。是有點嚇人。我會加40~50CC油脂在飲料中;冷軋橄欖油,草飼奶油,椰子油,中鏈脂肪酸。配方在首頁。吃這種儀式感餐食要有十足的信念才行,、、、。

2025-07-21 11:47
williamwu1107
williamwu1107 樓主

看來膽固醇主要來源真的是肝臟自己製造的;食物吸收的不多。降血脂藥效成果驚人,只是不知是否對心腦血管疾病真有預防功效。感覺還是生活習慣及飲食改善比較實在。不會有藥物副作用而令人擔心。

2025-07-21 21:09
bin888 wrote:
西醫只有檢查比較行,...(恕刪)


中醫藥的發展受限,中醫教學及養成不易、、、、、

我近半年來處理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引發的心臟冠狀動脈血管阻塞、鈣化問題。
沒有症狀只是聽醫師建議,自費花了兩萬塊做了CCTA檢查;把自己嚇得不輕。

在心臟科,腦血管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肝膽胃腸科,睡眠障礙科、、、、、
來回轉悠、、、、、

得到的教訓就是、、、、、
"目前的醫療保險制度,都只是為了"治病"。
我們要的是健康才能遠離疾病;而沒"病症"醫院醫師是沒法管的,所以健康"沒藥醫"。
我們要用治病的醫療體系來維護自身的健康,是需要智慧的。
用你自己的智慧,保你自己的健康。
想當個甩手掌櫃,就只能等著醫師來幫你治病。"

"我都會先過濾網路上的看法,整理條列出統一的理論方法,分門別類,和專科醫師討論專科問題,討論治療方法修正或稱妥協。
找出醫師認同,醫院有資源配合,適合自己的醫療及生活型態的改善方法去執行。
同時規劃、執行、驗證、改進(PDCA)。邁向成功。
我個人經驗是,你必須是這個治療計畫主持發起人。
不要把壓力放在一位醫師身上;因為每位醫師資源有限,要多找幾位不同科別醫師協助分攤醫療檢查壓力,及專業知識共享包覆。
就好像我要成為一位運動選手,肯定需要多位不同專長的教練來訓練,協助我達成目標。每個教練各有專業範疇,兜起來才完善。"

"健檢報告沒有紅字,就代表身體健康嗎?治療及預防是有不同的檢驗標準範圍的,而健康更是要保證你能甩開疾病好幾條街,讓他望塵莫及。
看健檢報告要看連續幾年的趨勢,不是只看數字顏色。
專注在單項檢驗數據意義不大,一定要組合對比關聯起來看才有真實意義。
你知道健檢報告項目的合格範圍是怎麼訂出來的嗎?
為甚麼血壓血脂標準一直在降低?
為什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率,隨著醫療藥品手術的大力介入,仍然居高不下?
治病與健康是大不同的。殊途不同歸。
值得想想?"

要促進健康就要從飲食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入手;目標你自己要清楚明白。
醫師是教練,醫院是健身器材訓練場地及成果驗收檢驗。
以上是我的心得,不是醫療建;"請諮詢你的醫師"。

5 個不容忽視的動脈阻塞隱性跡象(即使您感覺良好)


章節:
0:00 - 毫無徵兆的致命症狀
5:10 - 大多數人忽視的信號
10:20 - 你的腿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15:30 - 你的追踪器已經知道了
20:40 - 你忽略的警告
25:50 - 你的耳朵可能告訴你什麼
31:00 - 10 - 你忽略的警告25:50 - 你的耳朵可能告訴你什麼
31:00 - 100 開始


@DrSarahSeniorWellness
1 天前
以下是此資訊影片中討論的關鍵健康指標和行動步驟的細分: - 01:55跡象 1:牙齦炎和牙齦出血 - 慢性發炎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跡象。 - 07:25跡象 2:小腿脫髮 - 表示血液循環受損和潛在的周邊動脈疾病 (PAD)。 - 12:15跡象 3:靜止心率和 HRV - 靜止心率上升和心率變異性 (HRV) 下降如何發出潛在代謝壓力的訊號。 - 21:15跡象 4:勃起功能障礙 (ED) - 通常是血流問題,可能在心臟症狀出現前幾年出現。 - 26:40跡象 5:耳垂皺褶(弗蘭克徵) - 與全身微血管損傷相關的視覺線索。 - 30:55行動計畫:如何偵測、監測和逆轉軟斑塊。 - 31:35步驟 1:進行正確的測試(CIMT、OGTT、發炎面板、高級脂質)。 - 34:40步驟 2:追蹤您的長期健康趨勢(HRV、靜止心率)。 - 35:10步驟 3:透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變狀況(降低胰島素、更明智的運動、優先恢復和減輕壓力)。
williamwu1107 wrote:
2025.07.16做了血液及尿液檢查。
7.23要去門診見醫師;改由新陳代謝科醫師回診。
看一些資料,衡量我的病況;我覺得比較偏重內分泌代謝異常問題。
雖然好像心腦血管症狀比較明顯。

體重幾乎沒變 78公斤 身高 171 腰臀比 94/101=0.93 ;BMI 26.7
血壓 110/70 脈搏 65
血糖及糖化血色素略高;維持原樣沒怎麼變。A1C 5.8,空腹血糖 108
胰島素濃度及胰島素阻抗變比較差。 空腹胰島素 6.7,胰島素阻抗 1.79
血脂 進步最大;年初測出TC 313,LDL 239,HDL 推算值 58,TG 82。
07/16檢測結果大幅改善;TC 152,LDL 67, HDL 實測值 73,TG 64。
腎絲球過濾率略差 78.37;最後一次去年年初體檢還有95?不知是否是吃了降尿酸藥物引起的?
尿酸 3.7 優; 過往長期檢查(有案可查,連續10年)一直都高於7以上。3個月前開始吃降尿酸藥。

目前的改善方案加上吃藥控制,結果應該是成功的。
結論應該是目前看來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低。
心中大石終於暫時可以放下。


A1C 5.8,糖化血色素
空腹血糖 108
APO A1 189.8,載脂蛋白A1,HDL中的主要結構蛋白
APO B 64.7,載脂蛋白B,LDL中的主要結構蛋白
Insulin 6.7,空腹胰島素濃度(血液)
LDL-C 67,低密度膽固醇
HDL-C 73,高密度膽固醇
TC 152,總膽固醇
TG 64,三酸甘油脂
UA 3.7,尿酸(血液)
Crea. 0.96,肌酸酐(血液)
eGRF 78.37,推估腎絲球過濾率
CK 145,肌酸磷化酶
Bil-T 0.59,膽紅素總量
ALT 17,肝功能指數(發炎指數)
AST 24,肝功能指數(發炎指數)

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LP(a) 17.9 ;載脂蛋白 a;小於 30,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2025.1.20測試值;一般受基因決定,不太會改變)
TC/HDL-C 2.1 ; 小於 3.5,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HOMA-IR 1.79 ;小於1 優,1~1.4正常, 1.5 ~ 1.9,輕微胰島素阻抗
TG/HDL-C 0.88 ;小於 2,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APO B/APO A1 0.34 ;小於 0.5,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LDL-C/HDL-C 0.92 ;小於 3.5,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non-HDL-C/HDL-C 1.08 ;小於3.5,心腦血管疾病低風險



今天去回診我的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看了檢驗報告後,減了一顆血脂藥,怡妥 10mg。三個月連續處方簽。
驗血單及心血管發炎指數檢查單;

高敏感性 C反應蛋白 hs-CRP;
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維他命B12 Vitamin B12;
葉酸 Folate;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