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 wrote:
不過分,不過健保局給的給付是按件計酬的.
牙醫一個小時本來可以處理四件,因為你的要求變成只能處理兩件,對於牙醫收入馬上少一半.
ATB wrote:
你可以自費洗三十分鐘,絕對很仔細.
我自費過,1800多元,同一名醫生,照樣以他平常的模式洗。
你真的自費過嗎?
如何確定一定會有不同態度?
ATB wrote:
你要求每個人洗牙都升級到30分鐘,請問這多出來的費用由誰來負擔?
健保給付?那不是每個人的健保費又要漲? 你覺得台灣人可以接受嗎?
有些人牙齒都沒什麼問題也不需要30分鐘,硬性規定要30分鐘其實不合理.
據我的觀察,人性沒有本善或本惡的問題,只有人性本"懶"。
尤其亞洲人更是喜歡搞小聰明、鑽漏洞,
如果不明定規則,詳細規範,在惡性競爭下,病患的權益只會愈來愈薄,
你能拿到多少醫療品質,全看醫生的良心和對你的喜惡。
你覺得現在的牙醫靠甚麼攬客?
主要是靠地緣關係,初次上門的病患留下資料後,往後全是靠櫃台人員拼命打電話、架網站、搞app,
美其名是去提醒病患,實際上是競爭太激烈,必須這樣才能"綁住客戶"。
為何我用"客戶"這個詞? 因為我覺得"病患"這個詞已經不適用。
我舉個例,台北大安區,從捷運科技大樓站到麟光站間,牙醫診所的密度超高,
每間診所又有多名醫生。
我因故只臨時去1次,登記一次基本資料,之後被連續提醒回診、洗牙長達兩年,
直到我言明以後不會再去;我在松山及其他地方的診所也遇到這情況。
不要以為醫生都是和顏悅色、抗壓性強,我遇過不少很跩的、傲嬌的、抗壓性低的、敷衍的,
這些情況大多是較年輕的醫生。
靠行的年輕醫生因為不滿被診所抽成,或是早早買了不動產,想盡速還清,
都會想拚案件量,多撈一點健保錢,請問最後犧牲的是誰?
為啥我知道這些牙醫的心態? 因為我家裡有4個牙醫。
挖開一看,原來同一個牙縫的相鄰兩顆臼齒都蛀了,
這位醫生有讓我確認每一個處理細節,幸好第2顆發現得快,今天一同處理了。
回頭過來說,第2顆蛀得比較淺,但是範圍寬,如果仔細檢查是看的到黑斑的;
這一位醫生也有給我看另一顆的範圍。
這讓我更加確信前一位牙醫行事太過粗略。
由於這名醫生的前一名病患很早就弄好了,我後面也沒病患,我從進診所到離開共約40分鐘,
幫我弄牙齒就是不疾不徐穩穩做。
我真的認為看牙醫不要挑病患一堆的那種,醫生也是普通人,體力有限、精神力有限,
一堆病患擠在同一個醫生,每一個病患獲得的醫療品質一定下降。
另外,如果看到有哪一位醫生忙到超過吃飯時間點,而且你推估留給醫生的午休時間又短於2h,
除非急症或你很信賴該名醫生,否則最好退掛,換個時段再來,
這對醫生或病患都好。
牙醫屬於外科,很吃手藝的,你在精神不佳、飢餓狀態下,你的手藝程度會不會下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