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3 wrote:我覺得是口罩工廠趁機發疾病財,那時SARS時口罩雖變貴,但還買得到,這次病毒比上次SARS弱很多,口罩卻供不應求,所以.... 那時的台灣和現在一樣?那時的台灣會有人捐一堆口罩給中國大陸人用?怪口罩工廠之前,要不要先怪一下藍色政客、舔共藝人,先把台灣的口罩庫存搬空?
那不叫集思廣益 得到共識比較正確的描述語應該是七嘴八舌,三姑六婆如果基本統計學,經濟學,產銷供應都不懂的話就乖乖在家看電視,也不要外出閒晃,因為外出戴口罩又增加需求量子山 wrote:自由民主的社會,大家都有發聲的權利。可能提出的方法不夠周全、完整。但可以大家討論 盡量集思廣益 得到共識而不是 霸凌、攻擊提出想解決問題的人 [沒腦、閉嘴]
叫里長發口罩是最蠢的一件事情,人力、資料準確度、優先權問題都有待克服,況且可能還會被有心人士大作文章。現階段透過通路販售口罩是最好的方式,一來全台灣便利商店密集,二來也是二十四小時營業,三來還有系統可以開立發票。政府後續要做的,是計畫建立一套緊急物資發放系統,整合身分證、健保卡、護照,來即時同步領取資訊,如能搭配大數據跟無人販賣機,就可以解決日後物資發放的問題。但老實說,身分證部分個人覺得沒有大問題,但是在健保卡部分,會有病歷資料隱私顧慮,況且醫療院所連線健保局資料都是走私有網路,安全性部分也必須在從嚴評估。
jlhwu wrote:這裡有解釋為何不這樣(恕刪) 之前不知道在哪看過一個文章說有人為了出門買口罩,戴了一個口罩,而且也走了十幾家超商,那天半片口罩也沒買到還浪費了一個口罩又在xx社團看到,某人為了買口罩,連續跟了物流車至各間超商,再去一一跟店員買口罩的亂象所以我才說超商不是不好,而是有需求的人不一定買的到,用健保卡我也覺得是好意見
我是這樣覺得, 每一種生意, 都會有發財的時節,賣電暖器的寒冬發財, 賣溫度計的流感時發財,賣金子的戰爭時發財, 賣口罩的SARS發財.遇到適當的時間, 廠商多賺一點錢是無可厚非,不是網路上講得這麼十惡不赦.只要在合理,有仁義的範圍賺錢,就好了.例如賣貴一點可以, 不要刻意大量囤積,做好就拿出來賣.價格拉高可以, 不要聯手哄抬.東西品質不要亂做, 盡量趕工,幫助弱勢.這樣子,賺點仁義之財,是合理的.政府一直花精力在想,怎麼壓低價格,不要讓廠商賺,大家一直花精力討論口罩賺多少錢.這些精力,拿來好好的想,如何迅速公平的分配口罩,比較實在.我本身可不是廠商,不要誤會.我只是希望社會不要搞錯方向,現在的問題是: 買不到口罩 !針對這問題去解決, 是最重要的.每天看到大家一直吵口罩賺多少錢,就覺得很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