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vs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哪一個過濾效果更強?

我有下載國內口罩廠商CNS15980的測試報告,A法用的粒子平均大小是0.29X微米,我買的是C級平均防護率是86.X%
同廠商CNS14774測試報告是用平均大小2.9X微米的粒子
X代表數字我忘記了
oyc4388 wrote:我有下載國內口罩廠商CNS15980的測試報告,A法用的粒子平均大小是0.29X微米,我買的是C級平均防護率是86.X%
同廠商CNS14774測試報告是用平均大小2.9X微米的粒子
X代表數字我忘記了
 
 
所以A廠商、廠商、C廠商..........的A法(採0.1微米 - 5微米的粒子來測試)取樣的粒子平均大小是不一樣的?
另外A廠商每一次用A法測試的取樣的粒子平均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都在賭人品好不好就是了?
 
我如果是廠商一定拿最漂亮的那一份測試報告給大家看,而且你難道不會懷疑為什麼取樣明明是0.1微米 - 5微米的粒子(隨機)來測試,但實際取樣的粒子平均大小卻是0.3微米(0.29X微米),剛好偏下限? 而且還是NIOSH N95所測試的固定粒子大小0.3微米
 
 
還是一句話 請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和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比照美國NIOSH的測試方式  直球對決: 選擇固定粒子大小來做測試最公平精準、沒有運氣成分在
oyc4388 wrote:
我有下載國內口罩廠商CNS15980...(恕刪)

基本上應該一樣,都是在FTTS測試的,中位數粒徑是0.3+-0.03um,這是規範不可能挑漂亮的數字來標示
http://www.tnet.org.tw/Article/Detail/18190
oyc4388 wrote:基本上應該一樣,都是...(恕刪) 
 
 
所以台灣的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測試標準是取0.1微米~5微米還是?
 
還是0.2微米~5微米?

PS:我比較相信這個可能是在講A法+B法,也就PM2.5+次微米的測試標準 
 
還是 空氣動力學粒徑分布為0.02µm(微米)2µm(微米),質量中位數粒徑(MMD)為0.3士0.03µm(微米)?

PS:我比較相信這個可能是單純在講B法,也就次微米的測試標準 
 
 
況且大家都知道 中位數的定義是
中位數(又稱中值,英語:Median),統計學中的專有名詞,代表一個樣本、種群或機率分布中的一個數值,其可將數值集合劃分爲數量相等的上下兩部分。對於有限的數集,可以通過把所有觀察值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作爲中位數。如果觀察值有偶數個,則中位數不唯一,通常取最中間的兩個數值的平均數作爲中位數。
一個數集中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小於中位數,也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大於中位數。如果大於和小於中位數的數值個數均少於一半,那麽數集中必有若干值等同於中位數。
也就是說有可能最多有一半的受測粒子大小是落在0.3~2.0微米之間 
 
測試標準搞出中位數來選粒子大小就是有憑運氣的成分在了,要就學美國ASTM(0.1微米)或美國NIOSH(0.3微米)的測試標準固定粒子大小,直球對決!
 
當然我們可以說台灣的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的CNS 15980規範之測試標準對於
PM2.5是很合理也很OK,但絕不能說台灣的CNS 15980規範等同於美國NIOSH N95規範!

撇開油氣,美國NIOSH N95測試標準還是比台灣的CNS 15980測試標準嚴苛多了!
chih_haohung wrote:
PM2.5(2.5微(恕刪)


雖然反正都買不到
看看增加知識也不錯
但終究還是都買不到
chih_haohung wrote:
  所以台灣的PM2(恕刪)

依廠商說明CNS15980防護率應該是用0.3um得出來的數字
https://www.xpure-tw.com/reports.html

順便附上CNS14774某家廠商的報告


美國測試時空氣流量至少要每分鐘85公升,CNS15980記得是32公升,如果用美國同樣的標準測試有人說最多會少10%左右,這個我就不知道是猜測還是有實測過
john090501 wrote:
雖然反正都買不到看看(恕刪)

工業用的買得到呀,小漲一些而已,但廠商只賣工程人員
oyc4388 wrote:依廠商說明CNS15980防護率應該是用0.3um得出來的數字https://www.xpure-tw.com/reports.html 
 
美國測試時空氣流量至少要每分鐘85公升,CNS15980記得是32公升,如果用美國同樣的標準測試有人說最多會少10%左右,這個我就不知道是猜測還是有實測過
 
 
 
 
平均粒子直徑:0.3微米
 
PM2.5防霧霾口罩(CNS 15980)
空氣動力學粒徑分布為0.02µm(微米)~2µm(微米),質量中位數粒徑(MMD)為0.3士0.03µm(微米)?

PS:我比較相信這個可能是單純在講B法,也就次微米的測試標準
 
 
況且大家都知道 中位數的定義是
中位數(又稱中值,英語:Median),統計學中的專有名詞,代表一個樣本、種群或機率分布中的一個數值,其可將數值集合劃分爲數量相等的上下兩部分。對於有限的數集,可以通過把所有觀察值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作爲中位數。如果觀察值有偶數個,則中位數不唯一,通常取最中間的兩個數值的平均數作爲中位數。
一個數集中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小於中位數,也最多有一半的數值大於中位數。如果大於和小於中位數的數值個數均少於一半,那麽數集中必有若干值等同於中位數。
也就是說有可能最多有一半的受測粒子大小是落在0.3~2.0微米之間
 
我無意中也查詢到這一篇介紹 CMD vs MMD 的比較 

測試標準搞出中位數來選粒子大小就是有憑運氣的成分在了,要就學美國ASTM(0.1微米)或美國NIOSH(0.3微米)的測試標準固定粒子大小,直球對決!
john090501 wrote:雖然反正都買不到看看(恕刪)  
 
 
其實大家買的實名制口罩 都是所謂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說實在的一般人用都是浪費而且很不環保
為什麼我說是浪費呢?
理由: 最主要是要防飛沫(3-5微米),根本防不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0.1微米),要防飛沫說實在的外面的布口罩都有一定防飛沫的效果,尤其選擇最外層(至少有一層)是有防潑水不織布(PP)的材質,另外選擇防塵口罩(CNS 14755)
主要功能:阻隔一般粒狀粉塵用,且細分為D1、D2、D3三種等級
D1:防護效率80%以上;
D2:防護效率95%以上,未滿99%;
D3:防護效率99%以上
我上網查 防塵口罩(CNS14755)的資料,都沒有找到它的測試標準,倒是查到這一家
 
它的防塵口罩(CNS 14755)的測試標準,居然是採用:粒徑0.075um(CMD)[等同於0.26um(MMD)],流量為:85L/min。
我們的CNS 14755的測試標準真的有那麼嚴苛嗎? 我很懷疑
如果是真的! 只要買防塵口罩(CNS 14755)就好了啊,因為防塵口罩的最外層也都是防潑水不織布(PP),絕對可以阻擋飛沫,且過濾效果(0.1微米(固定)或0.26微米(MMD))遠比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3微米(MMD))好很多啊!看樣子,防塵口罩(CNS 14755)都可以防病毒了!

 
 
 
 
我無意中也查詢到這一篇介紹 CMD vs MMD 的比較
 
 
為什麼我說是很不環保呢?
因為是拋棄式口罩,一天一片,撐得比較久的人,頂多二天一片,那也是非常不環保啊!
如果要使用拋棄式(不環保)口罩,就請改用防塵口罩(CNS 14755)
 
我誠懇呼籲把 一般醫療用口罩(CNS 14774) 留給醫護人員去用吧!
chih_haohung wrote:
  其實大家買的實名(恕刪)

SARS是蝙蝠冠狀病毒,傳播方式是口沬和接觸,當年SARS說近距離醫療口罩無效,也就是可能在公車上近距無法有效防護,這次同樣是冠狀病毒,政府說有效就信了吧...
上次看新聞醫護好像是用比較厚的外科口罩...

john090501 wrote:
雖然反正都買不到看看(恕刪)

慢慢找不只N95,R95和P95也都買的到,N95好像不防口沫...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