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收縮壓有時143算高血壓嗎


ejan1969 wrote:
可是對造成血壓高的根源並沒有治療作用,這也是我對許多醫生不能認同的原因...(恕刪)


你不知道高血壓患者有很大的比例是所謂本態性高血壓, 也就是你天生的體質就是如此, 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你要醫生怎麼治療根源? 把你的基因換掉嗎?
拿這當理由逃避, 最後損失的還是你自己, 那些醫生會有感覺嗎?

而且事實上大多數的醫生對於高血壓也不會那麼草率, 看到量出來的血壓值就叫你吃藥,
他還是會試著先假設有造成的原因, 例如多數人是肥胖或血脂過高, 先從控制這些原因來處理,
因為即使是要吃高血壓的藥, 也不是那麼簡單, 藥物那麼多種, 每一種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果,
還得不斷的試, 找到一種對你比較有效果, 副作用少的.
事實上, 如果真的得吃藥控制, 那麼逃避不是辦法, 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
因為如果藥物適合你, 那麼對身體其實不太會有什麼傷害的, 有的人一吃幾十年, 一樣很健康,
反倒是現在經常有人年紀輕輕, 三四十歲, 就因為心血管問題暴斃的, 都高估了自己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MyH0ME wrote:
你不知道高血壓患者...(恕刪)
就拿我看心臟內科這個醫生好了,在血壓這個問題上,就只有提到連續3天超過95吃半顆藥,然後沒了,也沒有問問看有沒有家族病史,生活作息如何,飲食如何,血壓如何控制,也沒有建議,好歹也是心臟內科醫生,不是診所看感冒的。

我沒有怪這些醫生,我只是不認同這樣的做法而已,當然對醫生來說,吃藥控制才是最理想的,我並不排斥吃藥,畢竟血壓高就是一個風險,我要表達的是,血壓高是身體有問題的訊號,不要只看到血壓這個數字而忽略了身體可能有的問題,吃了藥,降下來了,造成血壓高的問題還是在。
clwu5724 wrote:
一般在家裏除非人有不...(恕刪)

我之前剛在醫院量血壓時也在猶豫到底是家裡血壓計準還是醫院的準 後來又乾脆去買一台血壓計來比較 才發現醫院量偏高 家裡二台血壓計收縮壓多在誤差內 但舒張壓一台在88左右一台在95左右差快10 二台多同牌子多很新不知要以那台為準 傷腦筋
本態性高血壓,可能是遺傳,可能是環境壓力,可能是家庭飲食,
(爸媽吃重鹹,小孩從小就跟著習慣重鹹)
(爸媽急性子,孩子經常被逼、長大也習慣急促)
總之,找不出確切原因。

已知能做的就是減壓、減重、減鈉,
已盡人事,接下來就聽天命了。
這不是消極,是積極!
發現異狀立刻就診,不拖不耽誤,是盡人事,
願意吃藥也是盡人事。

很多人都說「我很努力控制血壓了,就都沒效啊」
每個人自認的努力,是有程度高下之分的。
每個人開始努力的時間點,也有及時過晚之分。

我親友中風了5個,走了1個,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也因此對血壓多了解一些。
希望大家都能在趁「還來得及」時多留意身體,善待身體。
中風後的生活很辛苦。
放眼未來,注重現在。

我39歲,血壓去年經常在140上下,(我家族似乎也有遺傳,我也會怕)
努力至今,維持在120上下。
保重身體,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MyH0ME wrote:
反倒是現在經常有人年紀輕輕, 三四十歲, 就因為心血管問題暴斃的, 都高估了自己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這個是可以來探討一下的。

心血管的重大疾病應該就是中風跟心肌梗塞了,最近心肌梗塞的名人就是黃安了,再早一點是蔡辰洋,我自己的父親也是心肌梗塞過世。而中風就更常見了,中風常見有兩種,一種是阻塞型,一種是出血型,出血型就是俗稱的爆血管了,而心肌梗塞就是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臟缺血,所以簡而言之就是,血管阻塞跟血管破裂。

好了,我說說我的看法,單純邏輯推論,無關醫療背景,歡迎討論。

控制血壓倒底能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先看血管阻塞,假設血管阻塞會造成血壓上升好了,那你吃藥把血壓降下來,那爆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降低嗎?我認為是不會,因為這個藥物並無法消除阻塞,只要阻塞仍在,爆發機率還是一樣。那血管破裂的呢?理論上,更高的壓力是會提高破裂機率的,就像氣球撐的越大越容易破一樣,可是大家都鼓勵運動,維持高心律的有氧運動,譬如慢跑跟騎單車,理論上血壓應該會在高檔才對,多高不知道,也不會有人帶著血壓計去跑步的,在那這樣高的壓力下,不會更容易讓血管破裂而中風嗎?那我們不是不應該運動,才不會提高中風的機率?看起來是說不通的,所以我認為血管破裂與否,壓力應該只是觸發源而已,主因是血管本身的狀態,血管壁太薄、硬化、脆化、內壁有血塊等等,在血壓突然升高一衝,就有可能造成破裂,這種情況下,降低血壓確實可以降低血管破裂的機率。

那血壓對血管壁有何影響呢?
理論上血管壁承受越高的壓力,長期來說越不理想,哪裡不理想我不知道,但是壓力小一點總是比較好吧。血壓有兩個值,收縮壓跟舒張壓,假如心臟一分鐘跳70下的話,那不到一秒鐘就會高壓低壓各來一次,正常血壓120/80,高血壓140/100好了,前者血管承受的最高壓是120,後者是140,差距20代表什麼?我是不知道一個正常血壓120的人,快一點走路時,血壓會上升到多少,會不會到140,假如會的話,那140這個壓力對血管壁真有那麼嚴重嗎?

血壓高一定不好,這是肯定的,只是到底不好在哪裡,看得到聽得到的都是說,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幾倍幾倍,我覺得這是導果為因了,拿血管阻塞來說好了,血液濃稠、血管狹窄的人血壓是不是就容易升高?這樣的人原本爆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高了,血壓一量又高,那當然統計出來就是幾倍幾倍的機率了,所以這類的心血管疾病,血壓高是結果而非原因。不過血管破裂的話,血壓高就真的會提高機率了,不過吃藥降壓也只是減低一點機率而已,血管脆弱的話,衝冠一怒仍是會爆,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健康才是正途。
血管阻塞,中風,早就有藥物可"預防"治療.

現今科技發達,腕式血壓計隨身帶著也沒多礙事.


民俗療法是有其效用,但不是任人隨意理解,亂搞.

千萬別沒事時民俗療法好棒棒,有事卻急著跑醫院
掛急診,等出了醫院又嫌醫師那套沒用.
選舉

H開頭的講我比較聽得下去 E開頭的那種文字很落落長的而且觀念怪異我聽不下去

2024-10-24 6:56
ejan1969 wrote:
吃藥降壓也只是減低一點機率而已,血管脆弱的話,衝冠一怒仍是會爆,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健康才是正途。


我很認同您的說法,保健才是正途,而且要趁早、及時。
是藥三分毒,即使吃藥,也有其副作用。
但真的控制不住,兩害相權取其輕,該吃仍是要吃。

ejan1969 wrote:
那你吃藥把血壓降下來,那爆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降低嗎?我認為是不會,因為這個藥物並無法消除阻塞,只要阻塞仍在,爆發機率還是一樣。


血壓是心臟泵血,衝擊血管的壓力,造成血壓高的原因很多,
而降血壓藥有很多種,各有不同的作用機轉,來達到降血壓的功效,
例如:1.利尿劑,排出血中的鈉。2.使心跳變慢。3.使血管擴張。4.降低周邊血管阻力。
各有其適用與禁用情況。

靠藥物降血壓,雖無法讓血管回春,但可以經由藥物機轉,保護血管不受過大壓力,藉此降低心血管疾病。
我認為,該吃藥仍是要吃藥。
當然,保健才是正途!即使吃藥,仍要積極保健!

ejan1969 wrote:
譬如慢跑跟騎單車,理論上血壓應該會在高檔才對,多高不知道,


我之前做過些測試,給您做個參考(個人實驗,不具代表性):
1.先靜量血壓,120。然後原地抬腿跑2分鐘,180。
2.先靜量血壓,120。然後仰臥起坐+伏地挺身,140。續做開合跳100或200下,170。
3.先靜量血壓,120。然後啞鈴練二頭肌+三頭肌,170。
4.今天沒靜量血壓,130,然後慢跑10K/1hr,回到家馬上量血壓,133/84,心跳96。
5.續4,再跑樓梯10F,血壓143/88,心跳102。
以上數值是大概的收縮壓,舒張壓則都不超過100,
跟我之前看過的文獻大致相符。
運動使收縮壓升高,但舒張壓變化不大,兩者相減為脈搏壓。脈搏壓越大,感覺心跳與脈搏跳動越明顯。
高血壓者,不可做劇烈與過重的運動。
緩和的運動是可以的,雖心跳加快,升高了血壓,卻同時使血管擴張,降低了血壓。
運動擴張血管的效果可達24小時(有點忘了),經常運動可降低血壓。

ejan1969 wrote:
不過吃藥降壓也只是減低一點機率而已,血管脆弱的話,衝冠一怒仍是會爆,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健康才是正途。...(恕刪)


降壓藥不是為了讓你不會產生過高的收縮壓, 正常的血管應該有足夠的彈性可以應付壓力波動的.
長期的血壓均值偏高, 就是會讓血管彈性變差.
而這些跟血管暢不暢通是兩回事, 就算水流再乾淨, 沒有阻塞, 如果塑膠管已經變質脆化, 照樣可以爆管.
之前有看過這樣的說法, 即使比標準值120/70高個10, 例如130/80, 表面上看應該沒什麼大礙, 但長期下來, 對血管的傷害還是在的.
血管狹窄是因為有鈣化或(與)軟斑塊,造成狹窄與硬化,都是膽固醇脂肪造成的
血管爆管就是因為血管硬化爆掉的,

高血壓與吸菸會讓血管內壁受傷發炎,讓脂肪膽固醇累積在血管內壁,了解嗎?
所以降血壓藥物就是將血壓降下來,減少血管內壁的再次受到高壓傷害
若血脂高,醫師開降血脂藥,若懷疑冠狀動脈狹窄,也會開立防止血栓的藥物
因為有的斑塊會剝落造成血管梗塞

樓主去看醫師了沒呢?
airbus330 wrote:
血管狹窄是因為有鈣化...(恕刪)

就是已經看了醫生 回好幾次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