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醫跟西醫對於病徵的描述有不同的敘述,但講得會是同一病症
中國的醫術發明的很早,在沒有科技量化的過去,對於病徵大多只能靠病人敘述跟醫生的經驗判斷(望聞問切)
所以病人能感受的所有感受在古代超大量的病人敘述後,經過整理就成了陰陽虛寒燥熱這些名詞
而西醫主要透過儀器直接測,所以體溫、血壓、心跳速度是進醫院都要先測的基本
但是對於還不能簡單偵測的內分泌、神經系統,甚至一些骨科的手法,中醫可能還累積更多的經驗
外科肯定是西醫強,但內科用藥就不見得了。
我相信未來經過對中西醫都有研究的人來"翻譯"整合,應該醫學還會更進步
題外話--
如果說中藥是藥三分毒,那西藥肯定有七分毒...
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中藥(有效但不知道為什麼有效?)實在難以說服科技至上的西化現代人....
Howard_Z wrote:
pcyen1313 wrote:
我不相信中醫的說法。
顯微鏡發明之後人類才發現有細菌, 病毒這種微小的生物,
進而分辨出不同種類的細胞, 再針對細胞特性去下藥。
結果中醫卻選擇忽視這些新發現, 用N百年前的虛寒燥熱這種粗糙的方法來診斷病人。
沒有跟著新知識而成長的觀念不值得信。
(恕刪)
虛寒燥熱是針對體質調養,
細菌病毒又是另外的藥,...(恕刪)

教個簡單常識認識,夏天騎車不少女人穿長袖長褲加外套
她們都不流汗,男人是T恤短褲還滿頭汗,這些女人就是體虛,
血壓低體溫低脈搏慢,MC來更是問題多.嚴重還會影響生育不受孕.
中醫藥補溫補調體質,受孕安胎這就不是西醫懂的,
中國婦女產後坐月子重吃麻油雞,問問生過孩子的媽媽就清楚.
內文搜尋
X
弟啊...貨用完這杯給你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