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油的油脂是由10%的多元不飽和脂肪、39%的單元不飽和脂肪、51%的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而成。由於它含有51%的飽和脂肪,所以棕油屬於飽和油脂。現在廣泛認為飽和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若攝取過量會對人體健康不利,被視為非健康物質。故棕油雖是植物油的一種,飽和脂肪酸含量不亞於動物脂肪,只能少量食用。但因其產量巨大,價格低廉,而且製造的食品保存期十分長(約為花生油的3倍),在食品工業中被廣泛運用。
canceryct wrote:
...所的植物油, 細菌都不能生長, 除非有水氣在裡面, 如此細菌會長在油水介面, ..
當初麥當勞180天不腐案,麥當勞官方說法是油炸後缺水,所以薯條才會不腐
後來就有美國民眾好奇,用橄欖油油炸做對照組,照道理炸過以後,應該會缺水不腐才對
但橄欖油油炸那一組還是發霉了,實驗結果證明這個理論是有問題的
氫化油脂因為在食品界勢力龐大,要科學為它轉彎,很容易做到。就像阿斯巴甜,從有致癌疑慮的產品,變成安全添加物,使用範圍還愈來愈廣。反正人生病了,食品財團反而還能從健康食品與藥品賺更多錢
義大利人愛吃橄欖油,法國人愛吃奶油,中國鄉村地區菜更是油得驚人,但他們都不胖。反而是大量食用加工食品氫化油脂的地區,人民是比肥的,愈窮愈肥(因為大量食用廉價加工食品)
基本上我就不太相信油脂會導致肥胖的理論,它們只是因為氫化油脂政治正確,變成了代罪羔羊。氫化油脂不易代謝,才是肥胖主因,也是因此能長久保存的主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