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精製椰子油=氫化油=反式脂肪 ?


c1019515 wrote:
事實上當歐美列強的油入侵亞洲後,傳統的油已經很難生存了,不然老美種那麼多玉米跟黃豆賣誰啊?

老美不吃黃豆的,只好賣到亞洲讓我們去榨油吃...(恕刪)

美國人愛喝豆奶

太平洋邊緣的亞洲買主佔有美國黃豆總銷售量的23.3%(1988/1989)。
到1995/1996年期已增加為25.45%。


RICE 1502 wrote:
美國人愛喝豆奶太平洋...(恕刪)


抱歉,謝謝提醒,那我修正一下講法,應該是說吃黃豆的習慣是這幾年才有,大概就是豆漿,還有豆奶冰淇淋,其他豆製品很少,其他像豆腐、豆花、豆腐乳及醬油,幾乎不吃,超市有賣啦,但都不太是老美在吃的,此外,黃豆的另一個最大用途就是榨黃豆油,老美也不太吃的,你去好市多只會發現只有賣美國進口有機豆漿,幾乎沒有美國的豆製品,你在市面上也很難買到美國進口的黃豆製品,且因為不習慣豆味,所以很多美國出品的豆漿都會調味,他們的消耗量一定遠輸於亞洲,黃豆可是原產於中國啊。

美國種黃豆跟玉米都是拿來做飼料的,進入它們的飲食習慣相當少,這幾年流行吃素,我有朋友專做用大豆蛋白做成素料出口,不然大都是亞洲人在消費黃豆製品。

美國黃豆進入亞洲市場已經幾十年了,所以我要強調是用黃豆油進入亞洲人的餐桌,是以商業利益以及貿易戰略為考量的,如果這麼好,怎麼打不進去歐洲呢?
心臟專家:飽和脂肪有益心血管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249370.shtml

高溫過的不飽和脂肪才是心血管的元兇,這點已經有很證明了,但是消費者習慣難改,醫生營養師不願承認,教育了幾十年的觀念,如果崩盤,那影響到的產業真的很大。


如果飽和脂肪有壞處,那美國牛、澳洲和牛、豬肉等肉品,裡面的飽和脂肪含量會比烹調用油少嗎?炒一盤菜才用多少油,那這樣上述肉品是不是也要加註警語了。

c1019515 wrote:
心臟專家:飽和脂肪有...(恕刪)


應該是氫化飽和脂肪(植物油)

來源wiki
包裝麵包、薯片、餅干、人造牛油、香脆包裝食品、速食麵、咖啡伴侶中的植脂末、奶茶沖劑中的奶精等食料都會用上這種氫化脂肪。而在很多西方快餐食品中,都會用這種氫化脂肪炸食品的,尤其是麥當勞炸薯條的用油,是近年來才淘汰含有部分氫化脂肪的植物油[2]。

這種危害很大,多數便宜的麵包都使用這種便宜烘焙油與人造奶油。


伯爵紅茶 wrote:
應該是氫化飽和脂肪(...(恕刪)


應該是氫化不飽和脂肪,因為將不飽和油氫化後,就變成飽和,因為雙鍵沒有了,所以原本液態的植物油在低溫下就變成固態,例如乳瑪琳、植物酥油等,這種影響心血管是事實明確的,只是一般不飽和的油高溫過後也會變質變稠,如果你改用椰子油、豬油、棕櫚油等油烹調,你會發現廚房不黏膩了,這就是飽和比不飽和的差別。
c1019515 wrote:
你改用椰子油、豬油、棕櫚油等油烹調,你會發現廚房不黏膩了,這就是飽和比不飽和的差別。


是的!我用過一段時間的椰子油、橄欖油 !洗抽油煙機最明顯了。不黏!

dcfan wrote:
也有號稱菲國冷壓處女油 1公升約700元...也有台廠生產的3公升也是700元


「NUTIVA有機冷壓椰子油」,產地︰菲律賓

指的是這個嗎??
Costco 現在賣 699 ~ 739元/2.3L
大概是 305~321/L
是你說的半價

喵月霧 wrote:
「NUTIVA有機冷...(恕刪)


有機椰子油這樣子蠻便宜的,但如果油看起是偏黃色且看起來不清澈(室溫30度),或是很重的椰子味,那經過熱處理過,品質較離心萃取的差。

c1019515 wrote:
有機椰子油這樣子蠻便宜的,但如果油看起是偏黃色且看起來不清澈(室溫30度),或是很重的椰子味,那經過熱處理過,品質較離心萃取的差。


其實我沒買過
只是在 Costco 論壇看到以下這段話(請注意紅字)

顏色是透明的, 您應該是看到桶底的米黃色渣滓了.

話說我吃了兩個多月的椰子油, 傳說中的神效, 我只感受到了兩個半
(腰圍變小, 免疫力變好, 還有玩 Sudoku 變快 XD ),
但也足夠讓我在端午節時, 帶回老家推薦給父母試用了.


聽網友說椰子味很重,透明,但是底下有黃色的渣渣 = =
我也搞不清楚好不好
腰圍變小就很吸引我 ... 婚後體重直線向上

喵月霧 wrote:
聽網友說椰子味很重,透明,但是底下有黃色的渣渣 = =


我買過一桶沒有看到渣!
顏色類似透明色,溫度低會有白色凝結物。

椰子味是有的,但是淡淡的.

炒菜比較不惜怪,煎魚還可以,我主要是早餐麵包與饅頭製作使用這種油
炒菜混合用一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