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來證明,持續服藥並且改善生活習慣,才是對大家都好的。
版主或許認為服藥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情。但你是否想過,如果你有糖尿病,但沒有持續服藥,導致血糖高高低低,引起身體不適,那這樣你會選擇持續服藥還是忍受身體的痛苦?
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樣,如果不服藥就會發病。發病當時所幻想的情景,以我婆婆來說,聽到有人要害她,覺得有人要強暴她的女兒,出入覺得有人在跟蹤,懷疑她老公有外遇。在這樣的狀況下,版主會覺得不服藥,病人生活就會比較"快樂"嗎? 比較可憐的是我公公,他不願意自己的老婆去住院,所以寧願自己的身分證、印章跟現金都被我婆婆保管,出入我婆婆都要跟著,不然我婆婆就報警。每天聽我婆婆說誰要害她,但還是忍了下來。
後來是我跟我小姑堅持強制就醫,才讓我婆婆開始住院。
比較麻煩的是,精神分裂症通常沒有病識感,他們不覺得自己生病,所以會自己不按時吃藥。我婆婆一開始入院住了5年,後來出院後自己停藥,又進去住了半年。現在搬來跟我們一起住,她才收斂一點。但換個方式來說,我婆婆因為持續的服藥,已經可以跟我們一起住了,不會帶來很大的困擾。
我認為生病這種事,只能說是兩權相害取其輕。吃藥雖然會有副作用,但比起病發讓人瘋狂,而且可以從事一些較沒有壓力的工作,持續有經濟能力,這對病人跟他的家人來說,才是比較健康的。
另外,我想要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公公年輕的時候就有便秘的問題。他從40幾歲就開始吃軟便劑。因為我婆婆年輕就生病,所以幾乎所有的家事跟照顧小孩(我老公跟小姑)都是他包辦。他目前已經93歲了,還是持續在吃軟便劑。現在還可以自己走路,跟我婆婆去散步。我是認為,要活得長壽,跟吃不吃藥沒有關係,重要得是生活習慣與飲食起居都要正常,才能活得久。
我想要說的是,吃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平順"一點,沒有甚麼好可憐的。人生短短數十載,用吃藥換取"自立","經濟能力","不拖累別人","尊嚴",這樣是很划算的。損失的可能是少活幾年。
但不服藥會怎麼樣?? 老實說,我不敢想像。
bullx wrote:
...我想要說的是,吃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平順"一點,沒有甚麼好可憐的。人生短短數十載,用吃藥換取"自立","經濟能力","不拖累別人","尊嚴",這樣是很划算的。損失的可能是少活幾年。...
電影"美麗境界"中的數學家John Forbes Nash與音樂家Mike Oldfield都擁有驚人的才華,這些才華是與精神分裂症共生共存的,他們賺錢能力不是我們能比的,對人類貢獻也十分驚人,並非你說的這種吃藥變得呆呆的,頂多做些極簡單的工作
精神藥物出廠前的人體實驗頂多幾個月,卻要病人吃一輩子,很多後遺症其實完全沒經過測試,就算出現了也以藥廠權威全力否認,以保住利潤,直到紙包不火,受害者眾多才匆匆下架。"為藥瘋狂"這本書出版時,安非他命還是精神科的良藥之一,現在翻書看看真是感慨良多。
如果能用心理輔導的方式,讓精神分裂患者能面對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控制,也能日子平順,甚至利用他們與眾不同之處為人類謀福利,何必非吃藥不可,做藥廠奴隸?
=====
我贊同你所說的部分。但病人能否跟精神分裂症和平相處,就像想戒菸的人是否能夠靠自己的意志力堅持下去一樣困難。
照目前的研究顯示,能夠了解與控制精神疾病的人,多半是教育程度高,且願意配合醫囑的。不曉得各位在看電影"美麗境界"的最後面有沒有注意到,其實主角是有持續服藥,並接受治療的。
我是認為要精神分裂症者"面對"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控制",這兩點,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就像我之前所說的一樣,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者,是沒有病識感的。精神分裂者根本不承認自己有病,怎麼會去看醫生或是做心理輔導呢??
因此,吃藥可以說是一種手段,控制住自己的病情,讓自己的生活先回正軌。再去跟醫生討論調藥與改變生活作息,一步一步來,才有可能讓藥量減小。
另外,還是要提醒各位,精神分裂症就像糖尿病一樣,這是不會痊癒的,必須持續服藥,才不會因為生活上的大小壓力,而又發病。
說做藥廠的奴隸實在是扣了很大的帽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何必一竿子推翻這麼多醫生與研究人員的努力呢??
換個角度講,各位還是有把精神分裂症汙名化的傾向,覺得不要吃藥,讓自己去跟精神分裂症對抗。請把精神分裂症跟糖尿病相提並論,你就會發現,兩者的治療方式其實是很類似的。糖尿病需要吃藥治療,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樣。
不過為了避免把話題扯遠了
簡單幾句話說明現在的情況:
1.精神分裂症的朋友目前在服用西藥,只是我們想要更積極一點,看可不可以治癒而不用再服藥,並不是要現在就立刻停止用藥,所以並不會有停藥把大家搞得天翻地覆的情況發生。
2.糖尿病的朋友也同一。
感謝朋友bullx的回覆
我了解你的意思是說這兩種病都是治不好的
所以只能如何如何...
但是我要問的卻是它是否真的治不好?
所以回歸到原來的問題
請問有那位中醫師曾經治好了精神分裂症?
(針對有回覆的朋友,你們所提供的經驗或方法都很寶貴,我會試著把他統合看最後是否可以幫上忙!)
bullx wrote:
...照目前的研究顯示,能夠了解與控制精神疾病的人,多半是教育程度高,且願意配合醫囑的。不曉得各位在看電影"美麗境界"的最後面有沒有注意到,其實主角是有持續服藥,並接受治療的。..
Mike Oldfield就因西醫治療母親精神病失敗,母親自殺以終,因而Mike一直拒絕傳統西醫藥物治療,不知你這結論從何而來?
這電影我有看過,完全不記得有你說的這種情節。明明主角吃了藥就變成呆子,完全無法繼續學術生涯,因而決定不吃藥,選擇故意忽略幻象的方式,得以保住他優越的數學能力並過正常生活。就算他有繼續看醫師,也可能是心理輔導那一派,未必是天天吃藥那一派
bullx wrote:
另外,還是要提醒各位,精神分裂症就像糖尿病一樣,這是不會痊癒的,必須持續服藥,才不會因為生活上的大小壓力,而又發病。..
其實你看國外談糖尿病的節目,不難發現他們已經承認垃圾飲食之害,並鼓勵多運動,做到這兩項,輕度糖尿病是可以痊癒的;真正有病的不是糖尿病人,而是現代生活有太多化工不健康的食物!反觀台灣還在提倡天天服藥這一套,不敢得罪垃圾食品廠,令人難過。
bullx wrote:
說做藥廠的奴隸實在是扣了很大的帽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何必一竿子推翻這麼多醫生與研究人員的努力呢??..
"為藥瘋狂"這本書的重點,並非忽略醫生與研究人員的努力,重點在於他們不誠實。藥物的副作用與後遺症,病人有知的權利,也有權利決定是否要忍受這些缺點繼續服用下去
但醫療人員往往怕麻煩,或為了行銷藥物賺業績,就避而不談藥物的副作用與後遺症,病人有了副作用,就鼓勵他們加重劑量,或吃更多其他的藥,嚴重損害病人權益
更糟糕的是藥廠與政府官商勾結,使得某些嚴重副作用,連醫師也未必知道,使醫師落入業代而非醫師的角色。
我想,病人跟家屬沒有辦法接受這件事,而去尋求其他偏方,反而落入了一些庸醫跟江湖術士的騙局裡。花了錢而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才是令人扼腕。
因為我照顧精神分裂症者多年,mobile01又是一個網友眾多觀覽的平台。一些正確的醫療知識,我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希望得到這個病的人,不要忌諱就醫,而是要認清自己生病,與自己的身體對話,維持作息正常與運動習慣,並與醫師討論藥量,才能回歸正常的生活。
還是舉糖尿病為例,隔壁樓的病友說的很好,會生病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壓力太大,也可能是生活不正常,也可能是個性上就比較內向多疑。從病因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可能生病的原因,在做一些調整,相信可以將藥量減到最小。
我跟醫生討論是否有痊癒的病人,醫生的說法是只要提早治療的人,而且有照醫生服藥並調整生活,大部分都可以過得很好。通常發病的年齡傾向大考,結婚,生產這附近的年紀,我們就可以知道,壓力大是可以引起發病的。但若有持續治療的人,卻也可以達到藥量減到一天睡前半顆,並從事老師,公務人員,與計程車司機等壓力較小或是回去做原來的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經濟生活,並且跟社會不脫鉤。但是"不吃藥"就得面臨容易發病的狀況,因此,藥量都是根據病人的生活量身打造的,我婆婆目前服藥也經過好幾次調藥,才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地步。
Lisa_Hsu 的說法有點變相鼓勵病人不要去吃藥,我一點我很不認同。因為就是這樣的說法,讓我們這些家屬吃盡苦頭。病人沒有吃藥控制病情,發瘋的時候我們自費叫救護車送進醫院,病人現場掙扎呼救的樣子,到現在我還忘不了。更不用說平常自言自語,或是對家屬的言語傷害,更是折騰了所有人。一但發病的時間拉長,發病所想像的事情就跟曾經發生一樣,導致以後還會有心理的陰影。(譬如說幻想老公外遇或被強暴,縱然持續服藥正常後,還是會認為這件事情有發生過。)
電影的主角奈許是1947年去念普林斯頓大學的,在經過了60年的醫學研究,我想,現在的藥雖然說還是有副作用,但至少是確認有療效的。在藥袋上都寫得很清楚,自己吃了會有甚麼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這些都可以跟醫師討論。但放縱病人生病不去吃藥治療,絕對是不智的行為。
照顧病人不是件輕鬆的事,不管是糖尿病或是精神分裂症。希望家屬可以多點耐心,陪病人走過這一段路。並且不要認為持續吃藥是件"不好"的事,有積極樂觀的想法,才容易活得開心。最後附上聖嚴法師語錄,我覺得這讓我在處理事情上,對我幫助很多。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希望版主可以多跟醫生討論,有一個順利的治療過程。
第一次聽到中醫師可以治精神分裂症
基本上精神分裂症應是無法完全治癒
只能控制跟減緩症狀
避免加重病情
下列連結是成大護理部 相關精神分裂症的資料
http://140.116.58.125/hygiene/hygiene_index.asp#19
但如果要試中醫
建議還是要找健保的(因為比較不會被...)
並且不要中斷西醫治療
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對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症這點
或許可以到醫學中心求診(同時擁有精神科和中醫門診)
看是否可以相輔相成
希望你朋友 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形態~不要再被症狀所苦
內文搜尋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