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不到30歲就有骨質疏鬆 囧

yuan0917 wrote:
喝牛奶、大魚大肉就你的觀點當然不會讓血液的PH值低於7.35,但為何兩偏文章都會提及多吃植物性的蔬菜水果呢?

生物體最重要的是維持恆定(homeostasis),只吃牛奶、魚、肉營養並不均衡,只吃蔬菜水果也不見得健康。文章提及「多吃」蔬菜水果並不是說「只吃」蔬菜水果,我認為是除了平常習慣的飲食之外還要多吃蔬菜水果。某些維生素經過處理烹煮之後會喪失活性,吃得不夠或是處理過程不正確,效果其實不大。正確的食物處理與平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是我的知識淺薄,您寫的文章有很多地方我看不懂,提供的那些資料也有很多看不懂,所以才要提問。
我學過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至少教課書上以及我查詢的資料寫得和您寫得意思不太一樣。
不發問要怎麼討論下去?

例如:這句話我就看不懂
yuan0917 wrote:
牛奶的動物性蛋白為酪蛋白,分子較大不宜人體吸收....

根據您的說法,蛋白分子較大不易被吸收,不能被吸收就不會進入體內,不會進入體內的蛋白質如何影響體質?
若是合併您以上提供的資料,容易進入體內的較小的植物性蛋白,進入體內之後代謝之後會產生酮酸比較多,理論上應該更容易讓體質變酸性。動物性蛋白因為不容易進入體內,也就沒有機會代謝成為酮酸,因此比較不會造成酸性體質。這麼說對嗎?

我真的看不懂,怎麼推論都有矛盾之處,不問清楚怎麼能夠理解您的理論。

這句話我也看不懂
yuan0917 wrote:
食物的酸鹼性不是在正常的常溫下的測試,所以看化學書藉有何用處?

那麼食物的酸鹼性應該如何測試? 物質的酸鹼性就是屬於化學的範疇,不看化學書籍要看什麼?

雖然我不太相信「酸性體質」這種說法,不過剛剛 Google 「牛奶」+ 「 鹼性食物」發現很多人都說牛奶是弱鹼性食品,不是酸性食品。真的把我搞糊塗了,到底牛奶是酸性或是鹼性??

而且我們也離題越來越遠了,原本是討論酸性體質接著加入了生長因子,後來連磷都加進來了。我想還是一項一項討論,回到原來的主題先解決「牛奶造成酸性體質」的問題好嗎? 這項有了結論再討論其他兩項因素。



====以下為 生長因子相關資料====================================
不管人們吃了多少和生長因子相關的食物,這些生長因子必須進入血液內才有機會發揮功能。
我查到一篇研究報告顯示,其中提到吃豆類蛋白質體內的IGF-1濃度高於吃牛奶蛋白質,但是對骨骼代謝的指標因子沒有影響
So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n Young and Old Men but Does Not Affect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

也可以直接看統計圖:
圖一
黑色柱狀代表 SP (soy protein)
灰色柱狀代表 MP (milk-based protein)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統計結果,豆類雖然不含動物的生長因子但是吃進人體產生的效果讓IGF-1濃度比吃奶類蛋白質還要高。

因為這篇研究只有統計數值,沒有更進一步的訊息,也不知道因果關係,更不清楚IGF-1濃度高低的影響為何。而且這篇研究也不是直接比較喝豆漿與喝牛奶,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喝牛奶或喝豆漿哪一樣會讓體內的IGF-1比較高。



====以下為 牛奶鈣磷比例相關資料================================
Effects of dietary phosphorus and Ca/P ....
請參考 p.20 table 4

Milk, average Ca:P ratio = 1.35

Concerning foods in adult diets, only dairy products have Ca:P ratios equal or close to the suggested dietary Ca:P weight ratio of 1.3 (Table 4).

另外,Answers.com也有提供食物的鈣磷比例資料
Food & Culture Encyclopedia:Phosphorus and Calcium
從表單的最下方可看到,這份資料的來源為
SOURCE: Adapted from the Nutrient Data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Beltsville, MD (http://www.nal.usda.gov/fnic/foodcomp/)

Milk, canned sweetened condensed Ca:P ratio 1.12
Milk, nonfat Ca:P ratio 1.22
Milk, nonfat canned evaporated Ca:P ratio 1.49
Milk, whole Ca:P ratio 1.28

大豆的數值
Soybeans Ca:P ratio 0.59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那麼食物的酸鹼性應該如何測試? 物質的酸鹼性就是屬於化學的範疇,不看化學書籍要看什麼?


食物的酸鹼是人體細胞吸收代謝後的反應,而非在正常情況下的測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檸檬:測是酸的、吃是酸的,但對人體而言卻是鹼性的。

若說深一點就是....
人體的細胞吸進氧氣行呼吸及細胞組織作用之後,會產生二氧化炭,排出體外,如果微細循環不佳時,細胞間隙中容易有二氧化碳的殘留,而二氧化碳與水,容易產生碳酸,而碳酸又會分解成氫離子與碳酸氫根而讓組織液變為酸水。

而其分析的重點在於人體的組織液(之前已經說明)



ppt18360 wrote:
牛奶的動物性蛋白為酪蛋白,分子較大不易人體吸收



牛奶為何無法補充人體的鈣質與造成人體的酸性體質,~~一次說清楚好了

酪蛋白
牛奶中的酪蛋白佔80%以上,因為分子較大而在胃裡沒有消化完全就經由腸道的吸收到血管裡,容易被人體的免疫系統當作是敵人而攻擊而變成過敏的原因,或沈積在人體裡,也因酪蛋白不易消化容易使人體分泌更多的胃酸,而出現腸胃的問題(乳凝的現象→會把胃中的其他食物包起來,使消化的時間增長而影響其他食物的消化),因為牛有四個胃所以可以反覆消化,所以牛不會有這些問題。




若要讓鈣與磷被人體所吸收,則良好的鈣、磷比是2:1,但牛奶雖然鈣高但磷也高,所以牛奶中的鈣是較無法讓人體吸收的。而鈣要能進入骨骼需要別的礦物質來幫忙,這是其他的問題....暫時就不贊述了。


借用你所查的資料:
牛奶-Milk, average Ca:P ratio = 1.35
大豆-Soybeans Ca:P ratio 0.59

也能夠解釋為何牛奶中的鈣無法讓人體吸收的原因



膽固醇
一開始對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質最大的差異是膽固醇,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沒有膽固醇的問題。
膽固醇的壞處應該也不用多說,加上白米及麵粉製品及含負離子如:磷、硫、氯等元素較多的食物,經代謝反應後也會產生酸性代謝物,因此都是屬於酸性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屬於精製食品,食物越精製營養流失越嚴重,甚至沒有營養反而有害人體。

吃的越多就越容易有三高的問題(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也就是體質酸化的主因。




生長因子

指的是IGF-I....

IGF-I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臺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


不只女性,連男性都有事!!
只要乳品、肉製品有被人們增加生長因子....對人體的細胞就會有影響
細胞被過度剌激就容易質變為癌細胞,所以會剌激造骨細胞也屬正常。



ppt18360 wrote:
豆類蛋白質體內的IGF-I


我想指的是異黃酮素,是個好東西....天然的雌激素,會自然去平衡人體的荷爾蒙。
一般人都覺的對女性比較大,但卻是男女都適用的好東西!
喝豆漿、吃豆類食品都會有

黃豆相關的食品好處很多~~老祖先的智慧
之後再聊!!


一樣是IGF-I為何會不一樣
其實就是打在牛身上的或是加在飼料裡的都是人工的,而豆類裡的是天然的!
就像防腐劑是人工加上去的,對人體的傷害類似人工的IGF-I
而這種人工添加的也是一般俗稱環境荷爾蒙的其中之一。


其實你也不用研究的太細,大約想想你所知道的,應該就可以理出個方向。
飲食越西方化,則前十大死因也會和西方國家越來越像!(自殺除外)
想想台灣以前的人得癌症,大多數的人會覺的這個人一定作了什麼壞事而得到報應!

但現在呢?大家學西方人的飲食,卻使癌症在台灣卻老是佔在十大死因之首,其中的變化~~飲食當然佔了很大的一個問題。

主流醫學對那種又快又急的疾病,大多能立竿見影!但對於現在絕大多數的慢性病或三高這種新陳代謝的疾病卻苦無方法,而這個就需要靠預防醫學來幫忙!

說簡單一點一個重點在"果",一個重點在"因"
說穿了還不是東方人說的食療!!只是好像又被西方人發揚光大了!!


累了~~來去休息了

看你想到什麼....我們再來討論!
看來問題越來越複雜了,我的腦袋不靈光只能一項一項慢慢解決。
因為要找出相關的科學研究資料佐證須要一點時間,以下內容可能會隨著找新資料而重新編輯。

此外,我的說法都有提供資料來源,而且都盡量提供科學期刊的研究資料,您的資料都不知出處為何,還請提供資料連結。

yuan0917 wrote:
食物的酸鹼是人體細胞吸收代謝後的反應,而非在正常情況下的測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檸檬:測是酸的、吃是酸的,但對人體而言卻是鹼性的。

若說深一點就是....
人體的細胞吸進氧氣行呼吸及細胞組織作用之後,會產生二氧化炭,排出體外,如果微細循環不佳時,細胞間隙中容易有二氧化碳的殘留,而二氧化碳與水,容易產生碳酸,而碳酸又會分解成氫離子與碳酸氫根而讓組織液變為酸水。

哪一份研究報告提出檸檬(汁?)進入人體代謝後是鹼性?
食物在人體內代謝之後的酸鹼性如果要以實驗證實,應該如何操作實驗?


人體最重要是維持恆定(homeostasis),雖然人類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人體必須維持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才能生存,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過低也會生病。糖類、蛋白質、脂肪代謝可產生二氧化碳,肺部呼吸會排出二氧化碳,腎臟排出尿液會排出碳酸氫鹽。人體內的恆定大約是這樣維持的:

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 = 由肺部排出的二氧化碳氣體 + 由腎臟排出的碳酸氫鹽

這個過程讓身體內的二氧化碳(碳酸氫鹽)可以維持大約固定的濃度,不可過低也不可過高。
也就是因為這項機制,加上體內的酸鹼緩衝系統,人體的酸鹼值並不會大幅改變,也就沒有所謂的食物代謝造成的酸鹼性體質問題。(但是有疾病造成的血液酸鹼值較大的變化)

當人提高呼吸速率排出過多的二氧化碳,造成血液pH值上升,身體就會出現問題(呼吸性鹼中毒)。而肺部或腎臟發生問題造成體內二氧化碳累積,身體也會出現問題。

假如人類可以吃進一種能量物質,可以提供身體產生能量又不會產生二氧化碳,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因為身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過低而生病。

如果將食物在體內代謝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水變成碳酸判定為酸性,幾乎所有的食物都算是酸性食物。因為大部分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與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高過於其他的正負離子,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也遠遠超過陽離子的數量。

另外,酸性體質的說法中提到的,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氯離子、磷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在食物中的狀態與進入體內的狀態都沒有變化,並不會隨著代謝而有變化。
以鈉而言,吃進身體前就是鈉離子,吃進身體內還是鈉離子,排出體外還是鈉離子,不管如何代謝都沒有改變形態,根本不會影響到酸鹼值。

yuan0917 wrote:
如果微細循環不佳時,細胞間隙中容易有二氧化碳的殘留,而二氧化碳與水,容易產生碳酸,而碳酸又會分解成氫離子與碳酸氫根而讓組織液變為酸水。

從這段文字看來(假設內容正確),造成組織液偏酸的主要原因是「微細循環不佳」。如果微細循環正常,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除非您有證據說明吃動物性蛋白質就會造成微細循環不佳,吃植物性蛋白質不會造成微細循環不佳,或是吃檸檬可增加微細循環,要不然微細循環不佳造成組織液偏酸和吃什麼食物有何關聯性。

==========================================================
yuan0917 wrote:
酪蛋白
牛奶中的酪蛋白佔80%以上,因為分子較大而在胃裡沒有消化完全就經由腸道的吸收到血管裡,容易被人體的免疫系統當作是敵人而攻擊而變成過敏的原因,或沈積在人體裡,也因酪蛋白不易消化容易使人體分泌更多的胃酸,而出現腸胃的問題(乳凝的現象→會把胃中的其他食物包起來,使消化的時間增長而影響其他食物的消化),因為牛有四個胃所以可以反覆消化,所以牛不會有這些問題。

這段文字牽涉到兩個問題,我先介紹一下牛的胃
牛有四個胃的啃草動物
而第四胃則置於最後,因其作(功)用與人胃相同,故亦稱「真胃」。
剛出生的仔牛,尤其是關於消化管,並非如成牛的小複製(minicopy)。第一、二胃僅占比例約30%,第四胃最大,與單胃動物的胃同樣過程消化著母乳的蛋白質。


牛有四個胃,看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和我們的胃類似的只有一個(第四個胃)。

第二個問題就是蛋白質的消化。蛋白質進入消化道必須要變性(denaturation)才容易分解,牛奶在胃中形成固體(變性)才能夠快速的消化。查詢資料結果發現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更容易消化,和消化有關的資料如下:
蛋白質(powerpoint file)
蛋白質之消化係數
牛奶和蛋之消化係數為97%,肉類以及魚類則小於97%,而植物性蛋白質之消化係數則在75~80%之間。
或者是參考這份期刊的資料,文章中說明牛奶在胃中形成凝塊可以有效的提供營養:
PROTEIN – WHICH IS BEST?
Casein exists in milk in the form of a micelle, which is a large colloidal particle. An attractive
property of the casein micelle is its ability to form a gel or clot in the stomach. The ability to form this clot makes it very efficient in nutrient supply. The clot is able to provide a sustained slow release of amino acids into the blood stream, sometimes lasting for several hours (Boirie et al. 1997).

而且不論是哪一種蛋白質都有造成過敏的問題,不止牛奶,植物中的大豆蛋白質或是麩質(gluten)也有類似的問題。過敏和體質有關,不會過敏的人吃哪一種蛋白質應該不太有差別。
在此提供一個蛋白質與過敏的相關資料給您參考一下:
大豆奶粉可能無法預防嬰兒過敏
在一項去年夏天發表的聯合研究報告,AAP和兩個歐洲的健康團體探討有關以大豆為主要配方的奶粉和由牛奶製成的奶粉,兩者在預防食物過敏症的效果;結果健康團體發現,探討有關以大豆為主要配方的奶粉和由牛奶製成的奶粉的相關研究,並沒有顯示大豆對食物過敏或遺傳性過敏皮膚炎有任何防禦效果,他們的結論認為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來推薦餵食大豆奶粉來防禦初期的食物過敏。

==========================================================
yuan0917 wrote:

若要讓鈣與磷被人體所吸收,則良好的鈣、磷比是2:1,但牛奶雖然鈣高但磷也高,所以牛奶中的鈣是較無法讓人體吸收的。而鈣要能進入骨骼需要別的礦物質來幫忙,這是其他的問題....暫時就不贊述了。

您這個 2:1 的資料從何而來?

請注意,我所引用的Ca:P ratio都是 mg/mg,不是mol/mol。
之前有提供國外的Ca:P ratio的比例是1.3,另外再根據衛生署針對國人提供的資料: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Excel file)
Ca:P ratio (mg/mg)
0歲 200/150 = 1.33
1歲 500/400 = 1.25
16歲 1200/1000 = 1.2
19歲以上 1000/800 = 1.25

而且我前面提到的
大豆-Soybeans Ca:P ratio 0.59
Ca:P = 0.59:1 (鈣比磷少)

您只要去查詢資料就可知道,以大豆為原料的豆漿中的鈣含量低於磷的含量,牛奶則是鈣含量比磷高,不管鈣磷比是1.3:1 或是 2:1 都是鈣比磷高,所以應該還是牛奶比豆漿優。

而且豆漿不止鈣磷比例偏低,總鈣含量也不夠。
10杯豆漿才抵1杯牛奶含鈣量
但是上面這篇只是一般報導,有官方的實際資料當然更好,您可以自己去看看牛奶和豆漿的鈣磷含量到底有多少:
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
yuan0917 wrote:
一樣是IGF-I為何會不一樣
其實就是打在牛身上的或是加在飼料裡的都是人工的,而豆類裡的是天然的!

異黃酮和IGF-1差很多,豆類裡面不含IGF-1或是類似的物質。我提供的那一篇研究報告是說,吃豆類蛋白質會讓身體內自然分泌的IGF-1變多。
畜牧業也不會給牛餵IGF-1。牛奶裡面的IGF-1是牛體內本身產生的激素,由血液進入牛奶中,這也算是天然的。

===========================================================
至於膽固醇的問題,喝脫脂牛奶就可避免。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動物屍體吃太多了!
那會造成身體酸性, 骨頭就會釋放鈣質來平衡, 因而造成骨質疏鬆.

改吃素!

媽都72才了, 但每次量骨質密度都是當次冠軍! 讓那些醫護人員驚訝不已.....


DiabloIII wrote:
好吧,從大學畢業以來...(恕刪)
ppt18360 wrote:
哪一份研究報告提出檸檬(汁?)進入人體代謝後是鹼性?
食物在人體內代謝之後的酸鹼性如果要以實驗證實,應該如何操作實驗?


簡單知識,還要提供資料


營養師的回答

吃進肚子之後,經過消化分解代謝,原本的酸性成分會被分解不見,剩下一些陽離子等鹼性殘渣,所以檸檬為鹼性食品。

陽離子:鈣、鉀、鈉、鎂、鐵

陰離子:磷、氯、硫

之前就說了~~食物對人體的酸鹼不是在常溫常態下來測試
我在查詢時也有看到有人說用試紙直接測,也有人用火燒了再測
難怪你會查到牛奶是鹼性食品

但正確的方法是人體吸收代謝後的情況
營養師也說的簡單明瞭
同一件事說兩三次
你能不能吸收新的"知識"呀




ppt18360 wrote:
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 = 由肺部排出的二氧化碳氣體 + 由腎臟排出的碳酸氫鹽

這個過程讓身體內的二氧化碳(碳酸氫鹽)可以維持大約固定的濃度,不可過低也不可過高。
也就是因為這項機制,加上體內的酸鹼緩衝系統,人體的酸鹼值並不會大幅改變,也就沒有所謂的食物代謝造成的酸鹼性體質問題。(但是有疾病造成的血液酸鹼值較大的變化)



看的出來你還是專注在血液的PH值
前面也說了
主流醫學談論「酸性體質」是用血液的PH質
血液佔人體的7.5%,而水份卻佔人體65%左右(男高女低)
不論這水份的65%是否將血液扣除,體內水份都是血液的8~9倍
加上相關人士都知道血液的PH值處恆定狀態,所以「酸性體質」是用人體的組織液來作測試


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細胞,人體全身上下60兆細胞大多數也都是在組織液裡來運作

組織液會呈酸性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當然要把組織液調整回鹼性也不是三兩天就可以調整回來的
而體質的酸性會降低人體細胞的活性,所以當人體體質漸成酸性時,體內的代謝也會越來越差

再跟你重申一次,所謂的酸性體質是指人體組織液的酸鹼而不是指血液,請不要再專注在血液或混為一談!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醫師轉貼....檢測迷思:把血液與體液混為一談



ppt18360 wrote:
如果將食物在體內代謝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水變成碳酸判定為酸性,幾乎所有的食物都算是酸性食物。
因為大部分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與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高過於其他的正負離子,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也遠遠超過陽離子的數量。


你自己也知道食物並非只有一種原素組成,何必只拿二氧化碳呢....

陽離子(鹼性):鈣、鉀、鈉、鎂、鐵
陰離子(酸性):磷、氯、硫

那這些離子在身體裡的作用呢


二氧化碳是代謝過程中的代謝產物,而你自己也說了糖類、脂肪與蛋白質都很高,那因此而使人體體質酸化不是剛好可以驗證嗎!

所以需要吃帶陽離子(鈣、鉀、鈉、鎂、鐵)多的食物來讓身體加速代謝體內的壞東西
代謝慢或代謝不出去,自然就會沈澱在體內,讓人體的體質(組織液)偏酸



ppt18360 wrote:
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氯離子、磷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在食物中的狀態與進入體內的狀態都沒有變化,並不會隨著代謝而有變化。
以鈉而言,吃進身體前就是鈉離子,吃進身體內還是鈉離子,排出體外還是鈉離子,不管如何代謝都沒有改變形態,桹本不會影響到酸鹼值。


生物體 → 系統 → 器官 → 組織 → 細胞 → 胞器 → 分子 → 原子
而原子多一個電子或少一個電子就變離子
即然都說到原子(離子)了
那麼小的單位形態沒有變~~很正常吧!
如果今天吃豬蹄~~身上會長一支豬蹄,那才奇怪!!

原子(離子)沒有變化不代表不會影響人體酸鹼值~~這兩者不能化上等號吧!
要不然你要不要去買個幾包鹽來吃吃,試試看!!




ppt18360 wrote:
從這段文字看來(假設內容正確),造成組織液偏酸的主要原因是「微細循環不佳」。如果微細循環正常,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這句不是癈話嗎~~

ppt18360 wrote:
除非您有證據說明吃動物性蛋白質就會造成微細循環不佳,吃植物性蛋白質不會造成微細循環不佳,或是吃檸檬可增加微細循環,要不然微細循環不佳造成組織液偏酸和吃什麼食物有何關聯性。



"健康殺手~動物性蛋白質"
http://tw.myblog.yahoo.com/jw!SIhlDMOFBQAMIcNavBml4Eo-/article?mid=478

在坎 貝爾 教授主持的一項實驗裡,在同樣有腫瘤病灶細胞的大鼠中,一群餵以摻有20%植物蛋白的飼料,另一群餵以摻有20%酪蛋白(牛奶的蛋白質中有87%都是酪蛋白),結果發現植物性蛋白可以抑制癌症病情的惡化,而動物性蛋白則是對癌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比較飼料中分別含20%和5%不同酪蛋白含量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結論是酪蛋白越高越會促進肝癌發生。

動物性蛋白VS植物性蛋白~~不用比了吧!
酪蛋白就是指動物性蛋白,不用再說了吧!!
會弄到產生癌症之前就是體內正常細胞活性降低、組織液偏酸、微細循環不良、體循不良、吃太多酸性食物



ppt18360 wrote:
而第四胃則置於最後,因其作(功)用與人胃相同,故亦稱「真胃」。
剛出生的仔牛,尤其是關於消化管,並非如成牛的小複製(minicopy)。第一、二胃僅占比例約30%,第四胃最大,與單胃動物的胃同樣過程消化著母乳的蛋白質。


我雖然不知道小牛小時候有幾個胃在運作,但你說的沒錯都是消化母乳蛋白質
可是人喝牛奶是消化牛的母乳蛋白質(80%以上的酪蛋白),跟人類母乳的蛋白質成份就不一樣
且即使前三個胃成長幅度還不夠,但這並不代表前三個胃沒有作用,沒有分泌分解的酵素或胃酸

牛奶本來就是給小牛喝的,而乳汁分泌的目的是為了餵養剛出生的小動物,等到小動物長牙之後就會斷奶,吃正常的食物,世界上只有人類長齊牙之後還在吃奶,而且吃的還是其他動物的奶!



ppt18360 wrote:
牛奶和蛋之消化係數為97%,肉類以及魚類則小於97%,而植物性蛋白質之消化係數則在75~80%之間。



哈哈~~不去看內文還好,消化系數用含氮量來測
氮越高蛋白質越佳!用氮來測試蛋白質好不好
那你就可以去喝中國的毒奶了~~~


那是一個舊且簡陋的方法
毒奶的新聞報那麼久,吵到大陸都快顏面盡失了....
看來你都沒在看電視


三聚氰胺帶來毒奶風~多喝水可防腎結石

三聚氰胺與牛奶或是奶製品可說是完全扯不上關係,被放在牛奶之中據說是因為不良商人為要提高牛奶中的氮含量。牛奶品質的優劣,是由測定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決定,現時可用真蛋白質含量測定法來檢測,因過程複雜而且成本高昂多不被採用,最簡單的方法則是測定牛奶中的含氮量來計算總蛋白質含量。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是為了提高奶品中的蛋白質氮含量指標,這就是三聚氰胺被稱為「蛋白精」的原因。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含氮量不超過30%,但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為66%,因此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食品的蛋白質測試含量便會較高。


光用一個氮來測蛋白質的好壞,就有毒奶這種要命的盲點

也說好幾次了~~食物對人體的酸鹼性、對人體好或不好,不是在人體外部測的,要人體吃了之後細胞消化代謝才算!



ppt18360 wrote:
您這個 2:1 的資料從何而來?


鈣磷比2:1是來自維他命聖典(營養學博士:Dr. Earl mindell, Ph.D.為美國具有權威的營養顧問,專長為營養、毒物、草本與維他命治療;具藥劑師牌照)

維他命聖典(磷)

為了使鈣和磷能夠正常地作用,必須維持二比一的比率。(鈣二、磷一)


ppt18360 wrote:
您只要去查詢資料就可知道,以大豆為原料的豆漿中的鈣含量低於磷的含量,牛奶則是鈣含量比磷高,不管鈣磷比是1.3:1 或是 2:1 都是鈣比磷高,所以應該還是牛奶比豆漿優。


正常的牛奶鈣磷比不會2:1,也許市面上的高鈣牛奶有
但就算牛奶的鈣磷比是2:1,他也還是牛奶,還是動物性蛋白質的酪蛋白

ppt18360 wrote:
而且豆漿不止鈣磷比例偏低,總鈣含量也不夠。
10杯豆漿才抵1杯牛奶含鈣量
但是上面這篇只是一般報導,有官方的實際資料當然更好,您可以自己去看看牛奶和豆漿的鈣磷含量到底有多少:



飲食革命 動物性蛋白質過高骨鬆症元凶


為什麼動物性蛋白質或牛奶喝越多,鈣就會流失越快?醫師表示,鈣質的吸收和磷是相對的,牛奶的鈣含量比母奶高出3~4倍,問題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響鈣的吸收,而母奶鈣含量雖然沒有牛奶高,但母奶的磷含量很低,比較起來,喝母奶反而可以吸收到更多鈣質。
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第一原因。骨鬆症和動物性蛋白質的關係是成正比,也就是吃愈多肉類和動物性蛋白質,骨折比率愈高。


豆類的磷



也看的出鈣的吸收,磷約只能佔鈣的一半!


所以牛奶中的鈣與磷比例差不多,磷即使高一些或低一些都不利鈣質的吸收,相對的多餘的磷自然容易再帶走人體的鈣,因為要讓鈣與磷被人體所吸收,則良好的鈣、磷比是2:1




這裡也有指出黃豆蛋白不會特別增加血液中的含磷量
而奶蛋白中的磷則吸收高
也可以乎應之前所提的

直接把牛奶拿來測的鈣是很高呀,但因為跟磷的比例不對,所以人體無法利用
白喝就算了~~多餘的磷還把體內的鈣帶走!



反觀豆類食品中的磷雖然比鈣高,但人體對豆類中的磷吸收卻很差,所以不會去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重點還是那一個...要吃下去才算!



ppt18360 wrote:
我提供的那一篇研究報告是說,吃豆類蛋白質會讓身體內自然分泌的IGF-1變多。
畜牧業也不會給牛餵IGF-1。牛奶裡面的IGF-1是牛體內本身產生的激素,由血液進入牛奶中,這也算是天然的。



我所說的...天然的雌激素,會自然去平衡人體的荷爾蒙。
需要時會幫人體增加,不需要時會幫人體降低,也因如此才讓醫界人士感到神奇。






正常的情況下畜牧業是不會給牛餵食IGF-1,這個是以前農業社會正常的情況!
現在商業正常的情況是會加激素與抗生素來讓家禽長的快、長的好,讓乳牛可以分泌倍數以上的牛乳
因為美國FDA早就核准使用!
如果美國政府都核准了,那商人不用不就是傻子
要不然專家學者研究半世紀作了那麼多的實驗跟大型研究是作好玩的嗎



美國也不喝牛奶了





一樣是激素~~人工與天然的差距很大





你要不要面對這些牛奶或動物性蛋白質的真相~~對我來說無所謂!
你也可以再堅持「酸性體質」是無稽之談,而一直專注在血液的PH值
健康的人組織液也是PH7.2~7.4,為何組織液的PH值會跟血液的PH值不同、會小於PH7.2
也就是含磷、氯、硫過多的酸性食物吃太多
現代人高脂、高糖、太精緻的飲食,就是吃下太多酸性食物的原因
(前面的文章都有)


很抱歉~~本人不是相關專業人士無法用文獻的方式來提供證實
如果我提的出文獻~~也不需要再這跟你耗

我也說了~~我所提及的都是所讀過書本的內容跟醫生演講的內容
如果你有興趣反而是應該查查我所說的,資料上查不查的到!或是這些醫生都在唬爛!!

yuan0917 wrote:
營養師的回答

水果內含大量的鹼性金屬成分,經人體代謝後可產生陽離子(鈉、鉀、鎂等)

關於營養師的文章有很明顯的錯誤。其中的鈉與鉀是不可能以金屬成分存在水果中。
維基百科 - 鈉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空氣中很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鈉,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過氧化鈉。和水起爆炸反應(產生高溫使自己熔成一個銀白色的圓球在水面高速移動,並不斷釋放氫),生成氫氧化鈉(鹼性溶液)

也就是說,食物中的鈉原本就是以鈉離子(陽離子)狀態存在,不可能是鹼性金屬成分,並不是經人體代謝後才產生陽離子。正確說法應該是水果內含有鹼金屬(元素表IA)離子或鹼土金屬(元素表IIA)離子成分(鈉離子、鉀離子、鎂離子等)。
所以我之前才會提到,吃之前是鈉離子,吃進身體還是鈉離子,排出體外的狀態還是鈉離子。鈉離子在人體內不會多個一個電子也不會少一個電子。(鉀離子、氯離子也都一樣沒改變)

這短短的一段文字還有其他錯誤之處,蛋白質代謝並不會產生氯離子。
還是老話一句,請您參考一下化學課本。

或是看看這份資料
尿液分析的藝術
擔任鹼平衡的是重碳酸根(鹼性物質),會在腎小管中由尿液中回收回體內。這份資料中根本沒有提到鈉離子、鉀離子或鈣離子。

yuan0917 wrote:
吃進肚子之後,經過消化分解代謝,原本的酸性成分會被分解不見,剩下一些陽離子等鹼性殘渣,所以檸檬為鹼性食品。

陽離子:鈣、鉀、鈉、鎂、鐵

陰離子:磷、氯、硫

如果提不出實驗相關資料沒關係,我一直都查不到檸檬的成分,您是否可以提供檸檬每100克中含有的成分
鉀、鈉、鈣、鎂、鐵、磷、硫、氯的含量各為多少? 可以從哪裡查詢到這項資料?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測定方法中,通常沒有測定氯含量。
分析項目及分析方法
(11)礦物質
鈉、鉀、鈣、鎂、鐵、磷、鋅等礦物質各欄內所列數值為100g可食部份中所含之絕對量,並未考慮各元素之生物體可利用率。

我查過網路上的各種食物的礦物質含量,幾乎都沒看到氯含量。氯離子在生物體中所佔的成分也不少,少了這一項無法估算陰離子的總量。如果您有完整的數據請給我一份讓我了解一下詳細狀況。

雖然沒找到檸檬的資料,不過運氣不錯找到主角牛奶的成分,既然討論重點是牛奶就看以下的資料:
Principles of food chemistry 作者:John M. DeMan (可在 books.google.com 查到這本書)
page 212
牛奶的成分是以每100毫升所含的毫克數為單位,mg/100 mL
鈉 Na 50
鉀 K 145
鈣 Ca 120
鎂 Mg 13
磷 P 95
氯 Cl 100
硫 S 10
請教我如何計算出牛奶中的陽離子多或陰離子多。


yuan0917 wrote:
再跟你重申一次,所謂的酸性體質是指人體組織液的酸鹼而不是指血液,請不要再專注在血液或混為一談!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醫師轉貼....檢測迷思:把血液與體液混為一談

根據陳文昌醫師所說的內容
除了上述這些液體,人體有還很多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間(叫做組織間質, matrix),充滿液體(通稱組織液, interstitial fluid).......

陳醫師雖然說血液之外的液體也很重要,但是沒有提到這些液體的酸鹼值如何,我查了一下
Interstitial fluid
It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which also includes plasma and transcellular fluid.

所以我就另外查了
Extracellular fluid
The pH of extracellular fluid is tightly regulated by buffers around 7.4.

yuan0917 wrote:
"健康殺手~動物性蛋白質"
http://tw.myblog.yahoo.com/jw!SIhlDMOFBQAMIcNavBml4Eo-/article?mid=478

在坎 貝爾 教授主持的一項實驗裡,在同樣有腫瘤病灶細胞的大鼠中,一群餵以摻有20%植物蛋白的飼料,另一群餵以摻有20%酪蛋白(牛奶的蛋白質中有87%都是酪蛋白),結果發現植物性蛋白可以抑制癌症病情的惡化,而動物性蛋白則是對癌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比較飼料中分別含20%和5%不同酪蛋白含量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結論是酪蛋白越高越會促進肝癌發生。


關於飲食與癌症的關係,我之前在另一個討論串中有提到相關資料,貝爾教授是做動物實驗,大鼠和人類代謝還是有差異。我提供的資料則是人類的資料:
Mortality in vegetarians and nonvegetarians: detailed findings from a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5 prospective studi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egetarians and nonvegetarians in mortality from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tomach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lung cancer, breast cancer, prostate cancer, or all other causes combined.

這篇研究是說人類吃葷或吃素和罹患癌症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至於大鼠會怎樣就不是我關心的事情了。

yuan0917 wrote:
且即使前三個胃成長幅度還不夠,但這並不代表前三個胃沒有作用,沒有分泌分解的酵素或胃酸

正確說來,牛的前三個胃應該稱為食道,是由食道的後段演化而來。主要的功能是讓細菌在其中發酵。只有皺胃有自身分泌的酵素。
不好意思,先拿課本資料充一下場面
動物如何獲取養分
反芻類的胃分成四個腔室:瘤胃、蜂巢胃、重瓣胃、皺胃,前面三個為食道後段特化而來。
包含著大量共生細菌的反芻食物接著進入皺胃,由其自身所分泌的酵素(如圖中:黑色箭頭)進行消化及分解作用。
牛的皺胃還可以分泌rennet讓牛乳凝固,可見幼牛要消化母乳之前還是要先讓液體的牛乳凝結成固體。

yuan0917 wrote:
哈哈~~不去看內文還好,消化系數用含氮量來測

法規與學界標準都是如此。
魚類、肉類、蔬菜水果是不可能滲入三聚氰胺的,你不相信牛奶的資料,至少魚肉比素食容易消化。

yuan0917 wrote:
鈣磷比2:1是來自維他命聖典(營養學博士:Dr. Earl mindell, Ph.D.為美國具有權威的營養顧問,專長為營養、毒物、草本與維他命治療;具藥劑師牌照)


我上次提供的資料中就有相關的說明,您可以參考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recommended dietary Ca and P intakes, the optimal
dietary calcium-to-phosphorus molar ratio (Ca:P molar ratio) is suggested to be 1 (SCF
1993, Calvo and Park 1996, National Nutrition Council 2005), corresponding to a Ca:P
weight ratio of 1.3. Weight Ca:P ratios (mg:mg) can be converted into molar ratios
(mol:mol) by using molecular weight of Ca (40.08 g/mol) and P (30.97 g/mol). Ca:P ratios
in foods vary, being highest in dairy products (Table 4). By adding phosphate additives to
the foods, the Ca:P ratio drops. In the EU, infant formula and follow-on formula should 20
have a Ca:P weight ratio between 1.2 and 2.0 (EFSA 2005). Concerning foods in adult
diets, only dairy products have Ca:P ratios equal or close to the suggested dietary Ca:P
weight ratio of 1.3 (Table 4). The Ca:P ratio in bread or meat products will increase when
milk or milk powder is used as an ingredient.

1993年時的資料是 Ca:P(molar ratio 莫爾比,不是重量比) = 1:1
1996年改為重量比 Ca:P = 1.3:1 (就是多乘上原子量而以)
2005年 EFSA 嬰兒配方 Ca:P ratio 1.2~2.0

Dr. Earl Mindell建議的2:1沒有超過這個1.2~2.0的範圍我也沒意見,營養師的相關資料也仍在此範圍。不過Dr. Earl Mindell可是在提供鈣的食物清單中清楚的建議了牛奶。
《Earl Mindell’s Vitamin Bibl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age 65

52. Calcium
BEST NATURAL SOURCES:
Milk and milk products
, all cheeses, .....

他可是推薦了牛奶與牛奶製品。

yuan0917 wrote:
正常的情況下畜牧業是不會給牛餵食IGF-1,這個是以前農業社會正常的情況!
現在商業正常的情況是會加激素與抗生素來讓家禽長的快、長的好,讓乳牛可以分泌倍數以上的牛乳
因為美國FDA早就核准使用!

美國核准使用的是rBGH(或稱 rbST),不是IGF-1。rBGH在牛奶經過殺菌的過程中就會喪失活性,就只是一般的蛋白質。IGF-1是原本就存在於牛乳之中,沒有使用rBGH的牛隻泌乳也會在牛乳中測得IGF-1,只不過使用rBGH的牛隻泌乳中所含的IGF-1會比較高一點。
所以,你自己提供的資料也顯示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成分,牛乳中的IGF-1也是天然的,而且根據我上次提供的研究資料,吃豆類蛋白質對人類也有類似的效果。

另外,美國核准使用,台灣有牧場使用嗎?
美國牛使用rBGH,澳洲、歐盟都禁止使用,只要台灣乳牛不使用,我們喝澳洲或台灣生產的牛奶應該不受影響吧。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水果內含大量的鹼性金屬成分,經人體代謝後可產生陽離子(鈉、鉀、鎂等)

關於營養師的文章有很明顯的錯誤。其中的鈉與鉀是不可能以金屬成分存在水果中。
維基百科 - 鈉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空氣中很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鈉,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過氧化鈉。和水起爆炸反應(產生高溫使自己熔成一個銀白色的圓球在水面高速移動,並不斷釋放氫),生成氫氧化鈉(鹼性溶液).....



維基百科 - 鈉

別只看頭不看尾....你看到的是性狀

以下還有....對人體的影響....含量與分佈....吸收與排泄....生理與生化功能....異常症狀

鈉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1] [2]。體內的鈉大多存在於血液及細胞外液,於人體的體液平衡及其他的生理功能都有很大的關聯。鈉離子(下文中簡稱鈉)是細胞外液中帶正電的離子中含量最豐富的,在身體內有助維持滲透壓,也協助神經、心臟、肌肉及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運作。鈉與水在體內的代謝與平衡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對血壓更有相當的影響。鈉是各種體液內常見的離子成分,體內的鈉主要經由腎臟製造的尿液排除,但汗水大量流失時,也可排出相當量的鈉。體內對鈉的調節與對水的調節息息相關,在下視丘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臟以減少水的排除,進而調控體內水與鈉的比例。

維基百科把這些項目放在一起....我也看不懂"鈉"可不可能以金屬成份存在水果中....很重要嗎!
如果只是含量的差別呢?



ppt18360 wrote:
鈉離子在人體內不會多個一個電子也不會少一個電子。(鉀離子、氯離子也都一樣沒改變)


一樣是 維基百科 - 鈉

生理與生化功能:
Na+/H+ exchanger & Cl-/HCO3- exchanger
細胞內外的離子交換,保持電中性。Na+/H+ exchanger 用一個細胞外的質子交換細胞內的鈉離子,可調控細胞內的 pH 值、細胞體積及鈉離子的進出;目前已發現六種 isoform。Cl-/HCO3- exchanger 則是用一個細胞內的 HCO3- 換一個細胞外的 Cl- 。

這樣會不會多一個電子或少一個電子呀!

ppt18360 wrote:
這短短的一段文字還有其他錯誤之處,蛋白質代謝並不會產生氯離子。




奶製品中的動物性蛋白質都有氯的成份,那為何你的氯會不見了

如果像你所說....

鈉離子吃之前是鈉離子,吃進身體還是鈉離子,排出體外的狀態還是鈉離子。

如果鈉離子是這樣...那理應氯離子也是一樣的吧

ppt18360 wrote:
牛奶的成分是以每100毫升所含的毫克數為單位,mg/100 mL
鈉 Na 50
鉀 K 145
鈣 Ca 120
鎂 Mg 13
磷 P 95
氯 Cl 100
硫 S 10


你查的牛奶中有氯...那照你的邏輯為何代謝後沒氯呢?


ppt18360 wrote:
還是老話一句,請您參考一下化學課本。



還在參考化學課本

你是"人"....還是"機器"呢

人體吃下食物之後,是要給生命的最小單位"細胞"來使用的

如果人體身上的物理、化學反應要看化學課本....那要醫生作啥?





ppt18360 wrote:
擔任鹼平衡的是重碳酸根(鹼性物質),會在腎小管中由尿液中回收回體內。這份資料中根本沒有提到鈉離子、鉀離子或鈣離子。


尿液分析的藝術

沒有提到嗎....還是你仍是看你所想要看的!

1.這份報告中....人體中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在近端曲小管及亨利氏環的下行分支處,超濾液中有一大部分的鈉離子及所有的鉀離子都會重新被吸收回血漿,剩下的鈉離子還會在遠端曲小管和收集管再被吸收回來。因為腎元的這個部份,由於受到腎上腺皮質激素(特別是醛固酮Aldosterosterone)之影響,會產生鈉的再吸收作用。當這些激素分泌量不足時,許多氯化鈉分子被排入尿中。血液中的離子濃度降低是愛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的症狀之一。鉀離子都在近端曲小管再吸收,尿中仍有定量的鉀,這些鉀是由遠端曲小管的細胞所滲透出來的。

不知這段文字中...有幾個鈉....幾個鉀....

2.又是一犯再犯....
酸鹼平衡 - 由於腎臟有調節尿液酸度的功能,血液中的酸鹼度(pH)才得以維持在一定水平
中亦有氫離子的分泌。擔任鹼平衡工作的重碳酸鹽陰離子(HCO3-),也在近端曲小管和收集管中再被吸收。當血液鹼度不斷升高(鹼中毒)時,這種再吸收作用便會停止,多餘的重碳酸鹽則排入尿中。相反的,血液酸度升高(酸中毒)時,氫離子分泌增加,尿液中的過剩酸性陰離子會與其他鹽類結合成重磷酸鹽。

這裡所提的是血液中的PH值....並不是「酸性體質」所分析的組織液


ppt18360 wrote:
我一直都查不到檸檬的成分,您是否可以提供檸檬每100克中含有的成分
鉀、鈉、鈣、鎂、鐵、磷、硫、氯的含量各為多少? 可以從哪裡查詢到這項資料?


你都查不到~~我怎麼差的到
如果一顆檸檬的成份有這麼大的相關
那你怎麼不直視牛奶、肉類磷、氯、硫的問題


ppt18360 wrote:
雖然沒找到檸檬的資料,不過運氣不錯找到主角牛奶的成分,既然討論重點是牛奶就看以下的資料.....
請教我如何計算出牛奶中的陽離子多或陰離子多。



找到什麼並不重要....你愛算就自己算吧....

酸、鹼要人體吸收、代謝後的情況....真不知道說N次了

營養師也說了~~
簡單來說,食品學就是食物吃進嘴巴之前的物理化學變化;營養學就是食物吃進嘴巴之後的物理化學變化

不是你在人體外測試、加減乘除來看的....要經過人體的細胞才算數!

也許營養師的說法在"化學上"的用詞有言不及意的地方

但其回答的內容是正確的

是營養師的文章有明顯的錯誤,還是你一直不願去面對呢


ppt18360 wrote:
陳醫師雖然說血液之外的液體也很重要,但是沒有提到這些液體的酸鹼值如何,我查了一下


你查的沒錯呀~~
我前一篇也說了正常人的組織液PH值也應該是7.2~7.4
但這不代表組織液可以像血液一樣恆定
畢竟人體的組織液是血液的8~9倍

所以重點在於為何人體組織液PH質會小於7.2
這才是你要去釐清的重點

如果你能查出人體組織液沒有酸化的問題,跟人體的血液一樣可以保持恆定,
那這2~30年來所謂的「酸性體質」不就沒有立足的空間



你自己也知道~~
大部分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與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高過於其他的正負離子,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也遠遠超過陽離子的數量。


那這些高糖類、高脂肪與高蛋白質的食物,使這些酸性物質沈積在人體的組織液中,讓體質酸化也很正常呀!



ppt18360 wrote:
這篇研究是說人類吃葷或吃素和罹患癌症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至於大鼠會怎樣就不是我關心的事情了。


嘿呀~~大鼠怎麼樣不是你關心的事情,那你是否知道要作人體觀察與實驗之前要先經過大鼠呢?
還是每個研究機構都很有錢,任何假設都直接作人觀察與實驗。

但對這一類的研究不是只有大鼠動物實驗,而是好幾個大型且連續的觀查!!


牛奶與人體的觀查: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52倍。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

這裡有美國、日本、瑞典,網路上查光牛奶與癌症對人體的觀察"中文"就一堆了,大約都是10年以上的觀查~~~顯然跟你所提的有很大的出入


ppt18360 wrote:
法規與學界標準都是如此。
魚類、肉類、蔬菜水果是不可能滲入三聚氰胺的,你不相信牛奶的資料,至少魚肉比素食容易消化。


你自己提供的資料
蛋白質(powerpoint file)

用氮來測蛋白質的含量~~所以會出現三聚氰胺的毒奶事件
法規與學界標準都是如此嗎?

毒奶的新聞中已經說明那是一個簡易的方法
另一種真蛋白質含量測定法來檢測,因過程複雜而且成本高昂多不被採用!


一開始的前題就錯了~~那牛奶或動物性蛋白真的會比魚肉、素食容易消化嗎?

那麼多的文章與相關專業人士都說動物性的酪蛋白不易人體消化,要怎麼解釋呢


對一樣物品的測試方法很多,每種測試方法都有其目的
客觀的研究當然有利於人們去了解真像
而有的實驗是選擇實驗的方法、設定實驗的條件....來去達成某些目的


ppt18360 wrote:
52. Calcium
BEST NATURAL SOURCES:
Milk and milk products, all cheeses, .....他可是推薦了牛奶與牛奶製品。


能寫完整嗎~~要不然還以為只推薦牛奶及奶製品

原文
BEST NATURAL SOURCES:
Milk and milk products, all cheeses, soybeans, tofu, sardines, salmon,
peanuts, walnuts, sunflower seeds, dried beans, kale, broccoli, collard greens.

中文
富含鈣的食物
牛乳和乳製品、各種乳酪、大豆、沙丁魚、鮭魚、花生、胡桃、葵花子、豆類、甘藍類蔬菜、綠花椰菜、綠色葉菜。


後續也有說~~

如果僅用牛奶作為鈣質的唯一來源,那的確需要額外補充。每天即使喝三杯250CC的全脂牛奶只提供給你776mg的鈣,這對人體而言並不足夠。然而卻因此同時攝取了360mg的鈉、33mg膽固醇,15g飽和脂肪及557卡熱量,實在太不值得。即使喝脫脂牛奶、低脂牛奶或優酪乳會減低卡路里及脂肪,但對鈣質的供應仍然不足。

Dr. Earl Mindell 就營養學的角度來推薦含鈣的食物並沒有什麼不對。

牛奶這個問題我也問過營養師,就營養的觀點他們會希望能均衡飲食,所以如果問他們有關鈣質的補充還是會提到牛奶。

事實上在蔬菜、水果、芽菌中就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完全取代牛奶的營養;例如鈣質在綠色蔬菜、豆類、黑棗、頭髮菜、海帶均含量極為豐富。

100克牛奶之中含鈣110毫克,而100克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克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ppt18360 wrote:
美國核准使用的是rBGH(或稱 rbST),不是IGF-1。rBGH在牛奶經過殺菌的過程中就會喪失活性,就只是一般的蛋白質。IGF-1是原本就存在於牛乳之中,沒有使用rBGH的牛隻泌乳也會在牛乳中測得IGF-1,只不過使用rBGH的牛隻泌乳中所含的IGF-1會比較高一點。


1.rBGH在殺菌過程會喪失活性沒錯,但你不知道,不論是高溫殺菌或低溫殺菌都會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份

現代社會因衛生觀念所致,鮮奶皆經過攝氏130度、3~5秒的超高溫殺菌。即使在攝氏72度所謂的低溫殺菌,溫度也頗高。牛奶在高於攝氏62度,原有的酵素、乳酸菌與維生素就會被破壞,所以不但不易消化吸收、缺乏營養,而且對健康不利。實驗亦證明,餵給小牛高溫消毒過的牛奶,小牛反而活不到壯年就會死亡。(約活45~60天左右)

2.rBGH與IGF-1的注射不同,rBGH用來增加乳汁、IGF-1讓乳牛在沒有懷孕的情況下分泌乳汁,如果只是注射rBGH是沒錯只是比沒施打的多含一些IGF-1,但若兩者都施打在牛隻身上呢。


ppt18360 wrote:
另外,美國核准使用,台灣有牧場使用嗎?
美國牛使用rBGH,澳洲、歐盟都禁止使用,只要台灣乳牛不使用,我們喝澳洲或台灣生產的牛奶應該不受影響吧。


合成牛生長荷爾蒙 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 rBGH 是一種基因改造、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打進乳牛體內可以增加泌乳量 8-17%。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 1993 年,僅根據孟山都提出的未公開研究報告,即核准 rBGH。
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都禁止使用 rBGH。



那你知道台灣有用嗎?
台灣連美國牛...大家都不要的東西都進來了
禁用國家中有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有寫到台灣嗎

ppt18360 wrote:
所以,你自己提供的資料也顯示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成分,牛乳中的IGF-1也是天然的


乳牛如果沒被打針、餵食有激素的飼料,那當然是天然的。


ppt18360 wrote:
而且根據我上次提供的研究資料,吃豆類蛋白質對人類也有類似的效果。


你的目仔可以再誇張一點...老是看你自己想看的....

一樣是激素~~人工與天然的差很大




研究中讓婦女每天喝下約1000C.C的豆漿,連續五個月,結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40%。黃豆中已知有一種天然的女性荷爾蒙稱之為soflavone(異黃酮),它與人體的荷爾蒙很相像,有趣的是,它具有雙重的功效,不但能夠占據乳癌的荷爾蒙受體(hormone receptor)讓人體的荷爾蒙無法剌激乳癌細胞,另一方面也能夠像人體自然的女性荷爾蒙一樣地防止骨質疏鬆症,這種勁效和一種抗癌藥物Tamoxifen極相似。


即使牛奶中的IGF-1是天然的,跟豆類也不一樣!


yuan0917 wrote:
我也看不懂"鈉"可不可能以金屬成份存在水果中....很重要嗎!

因為您引用的資料是說明「鈉金屬」進入人體代謝成為「鈉離子」所以會產生鹼性。
鈉金屬最外層有一個電子,變成鈉離子會喪失一個電子,這就是化學反應。

實際上,水果中根本不可能有鈉金屬存在,而是以鈉離子狀態存在,吃到人體內還是鈉離子並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讓我把營養師的文句列出給您參考一下:

水果內含大量的鹼性金屬成分,經人體代謝後可產生陽離子(鈉、鉀、鎂等),可使體內呈鹼性狀態,故為鹼性食品。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樣:
水果內含有大量的金屬陽離子成分(鈉離子、鉀離子、鎂離子等)
以下文字應該刪除進入人體後代謝可產生陽離子......
原本就是陽離子,根本不需要代謝也是陽離子。

至於為什麼將水果燃燒剩下灰分之後,灰分是鹼性?
因為灰分中含有 碳酸鈉、碳酸鉀等成分,灰分加水可溶解的成分造成鹼性的並非鈉離子或鉀離子,而是碳酸根離子。

yuan0917 wrote:
生理與生化功能:
Na+/H+ exchanger & Cl-/HCO3- exchanger
細胞內外的離子交換,保持電中性。Na+/H+ exchanger 用一個細胞外的質子交換細胞內的鈉離子,可調控細胞內的 pH 值、細胞體積及鈉離子的進出;目前已發現六種 isoform。Cl-/HCO3- exchanger 則是用一個細胞內的 HCO3- 換一個細胞外的 Cl- 。

這樣會不會多一個電子或少一個電子呀!

細胞膜上的離子交換並不會改變鈉離子的電子數,也不會改變氫離子的電子數,各原子間並沒有增加電子或減少電子。而您提到的Na+/H+ exchanger這個蛋白質可以讓氫離子移動,改變酸鹼性,影響酸鹼性的是氫離子(H+)。鈉離子在腎小球進入尿液中,尿液到達腎小管時,經過Na+/H+ exchanger又進入細胞中,在腎小管回收的鈉離子是先前排出的鈉離子。另外,Cl-/HCO3- exchanger可以讓重碳酸根移動,把碳酸氫根離子回收回體內可增加鹼性,影響酸鹼性的是重碳酸根離子。

另外,細胞膜的離子梯度在身體內是一項重要的能量來源,利用這個梯度可以運送不同的資源,Na+/H+, Na+/K+, Na+/Glucose........。鈉離子算是一個常見的媒介。

對於細胞而言,鈉離子、鉀離子、氯離子與鈣離子幾乎不會影響酸鹼性,細胞會利用這些離子梯度做很多事。
Na+/K+ ATPase可以消耗ATP輸送3個鈉離子到細胞外,同時送入2個鉀離子到細胞內,這樣可以使細胞膜產生電位差與離子濃度差異(不是酸鹼值差異)。細胞外的鈉離子濃度高於細胞內的濃度,就可以利用這個梯度差將所需的物質送入細胞內,例如Na+/Glucose就是鈉離子進入細胞內同時帶入葡萄糖分子。
Ca++ ATPase則是消耗ATP將細胞外的鈣離子送入細胞內。

pH是從氫離子濃度計算而來,所以,Na+/H+ exchanger重點是在運送氫離子(H+)。假如您認為這樣鈉離子就具有鹼性或是氯離子就具有酸性,這是反客為主的看法。

yuan0917 wrote:
你查的牛奶中有氯...那照你的邏輯為何代謝後沒氯呢?

牛奶是食物,其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與鹽類,蛋白質的確是不含氯。我所提到的是蛋白質不含氯但並沒說牛奶不含氯。(蛋白質分子有可能磷酸化,也含有硫,不含氯)

此外,您提到陽離子與陰離子和體質的關係,然後又說不能簡單的計算要進入體內代謝反應才算。而且一直都提不出那一種實驗可以判定食物在人體內代謝後的酸鹼影響的判斷實驗。
根據牛奶的灰分計算,牛奶的確是陽離子多於陰離子。你又說這個不算。
我提出「當血液鹼度不斷升高(鹼中毒)時,這種再吸收作用便會停止,多餘的重碳酸鹽則排入尿中。相反的,血液酸度升高(酸中毒)時,氫離子分泌增加,尿液中的過剩酸性陰離子會與其他鹽類結合成重碳酸鹽。」也沒有提到酸鹼性和其他陰陽離子總和的關聯性(雖然其他離子有成為輸送的媒介但不會影響溶液的酸鹼值)。你又說這裡討論的血液酸鹼性並不是「酸性體質」所分析的組織液
腎小管雖然回收其他的離子,體液中除了重碳酸根離子與氫離子會影響酸鹼性的改變,酸鹼特性的討論那一段落只提到這兩種離子根本沒有討論到其他離子,代表其他離子不會影響酸鹼值,這個部分你也有意見。

看來,我們的認知相差很大,要有個明確一點的資訊可以比對才行。

我想要知道:
您所謂的酸性體質的定義是指什麼?
組織液呈現酸性就判定是酸性體質?

需要您對「酸性體質」能夠下出定義,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yuan0917 wrote:
所以重點在於為何人體組織液PH質會小於7.2

在人體攝氏37度條件下,pH中性是指 6.8,pH小於6.8才是酸性。
您的酸性體質的酸鹼值範圍要低於多少來定義,是要使用pH 7.2來當作分界點嗎? 是否有參考資料?

yuan0917 wrote:
牛奶與人體的觀查: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請提供資料來源,要不然沒有意義。

yuan0917 wrote:
能寫完整嗎~~要不然還以為只推薦牛奶及奶製品

原文
BEST NATURAL SOURCES:
Milk and milk products, all cheeses, soybeans, tofu, sardines, salmon,
peanuts, walnuts, sunflower seeds, dried beans, kale, broccoli, collard greens.

我提供了資料來源,您也可以看到相同的資訊。可見提供資料來源或聯結對討論來說相當重要。
因為我支持喝牛奶,但是您反對喝牛奶,我只針對我們不同的意見提出資料。而且這份資料還是您提出反對喝牛奶的相關資料來源,您提出這分證據之前看過資料沒。

yuan0917 wrote:
100克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克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

請提供資料來源,要不然沒有意義。

例如官方網站:
台灣地區食品營養...
以下食品中每100克或100ml的鈣含量:(數值相差較大者)
海帶 87mg
過溝菜蕨 19mg (蕨菜??)
小白菜 106 mg
油菜 105mg
傳統豆腐 140mg
嫩豆腐 13mg
紅蘿蔔只有牛奶的 三分之一

光x鮮乳 全脂 111 mg
光x鮮乳 脫脂 108 mg

yuan0917 wrote
IGF-1讓乳牛在沒有懷孕的情況下分泌乳汁

請提供資料來源,要不然沒有意義。

yuan0917 wrote
你的目仔可以再誇張一點...老是看你自己想看的....

一樣是激素~~人工與天然的差很大

請您回到45樓,文章中間有一段
美國也不喝牛奶了

下面有一張圖,圖中的文字顯示「IGF-1本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成分」

而且從頭到尾都是您提到牛隻施打 IGF-1,我一直都說牛沒有施打IGF-1,如果牛沒有施打IGF-1,那牛奶中的IGF-1就是天然的。請提出牛有施打IGF-1的資料。

而且食物中的IGF-1濃度高,最後還是需要進入人體中才有作用,必須要直接測得在人體中的IGF-1數值高才有討論的必要。就像之前提到的豆類蛋白質食物造成血中IGF-1增加一樣,要直接出現在血液中才有發生作用的機會。

在台灣使用動物藥品是需要申請許可證,根據查詢農委會並沒有查詢到相關藥品的許可證。
為了避免我操作上發生疏失,您也可以去查詢看看。
動物用藥品許可證查詢
如果台灣沒有使用IGF-1或rBGH,繼續討論就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研究時不可能只限制實驗的人只吃單一食,食物會不會致癌或治癌很多都是統計上的數值比對,經常正反兩面的結果都有或是根本沒有結論。
例如
Factors to Consider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y Isoflavone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GF-1或Isoflavone和癌症的關聯性已經離題(酸性體質與酸性食物)甚遠,有興趣的話還是另外開一棟樓來討論,要不然這棟樓變得好複雜。

yuan0917 wrote
黃豆中已知有一種天然的女性荷爾蒙稱之為soflavone(異黃酮),它與人體的荷爾蒙很相像

我對豆漿沒有意見,但是一直看到「天然的」實在看不下去了。不管IGF-1是不是天然的,不管isoflavone是不是天然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物質在體內是不是會過量,過量之後會出現什麼狀況,影響有多大。
人體有些良性腫瘤會生產大量的「自然的」賀爾蒙影響身體健康,是不是自然產生的那麼重要嗎?
isoflavone也有負面的研究結果,不過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

=============================================
我先綜合做個小結論:
1. 牛奶鈣磷比約 1.3:1,我已經找到資料證實鈣磷比例適當,您認為應該2:1。
2. 牛奶陽離子多於陰離子,灰分為鹼性,您認為牛奶是酸性食物,卻無法提出證據。
3. 牛施打激素,我認為某些地區的牛使用的是rBGH沒有使用IGF-1,您認為某些牛隻有使用IGF-1。(這個問題和骨質疏鬆無關)
4. IGF-1會不會致癌? 目前只有統計資料,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這個和骨質疏鬆無關)
5. 豆漿含isoflavone,這點是事實,我沒有反對意見。對於isoflavone對骨質疏鬆有幫助,這個我保留意見,統計上看來對某些群體有幫助,但是反應機制不明很難判斷。至於isoflavone是否和癌症有關,也是統計上的結果,有些研究宣稱可減少癌症,有些研究宣稱有提高罹癌的危險性。

去除僅有統計研究的不確定(只能比研究報告的數量,不太有意義),以及鈣磷比例各有支持的資料,再討論也不會有結論。
我只想知道「酸性食物」或是「酸性體質」這種觀念該如何繼續討論下去。

還是請您把「酸性體質」做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樣討論比較有目的,也比較容易些。

另外,順便請說明,體質是否只有兩個pH值區間,只需要一個分界點(您之前提到的 pH 7.2 ?),某個數值以下稱為酸性體質,該數值以上稱為鹼性體質,酸性體質就是不正常,鹼性體質就是正常?
或者是有三個pH值區間,區分為酸性體質、正常體質、鹼性體質,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都算不正常?


多讀書、讀好書、讀懂書

ppt18360 wrote:
因為您引用的資料是說明「鈉金屬」進入人體代謝成為「鈉離子」所以會產生鹼性。
鈉金屬最外層有一個電子,變成鈉離子會喪失一個電子,這就是化學反應。


鈉金屬~~鈉離子~~~
我也說了....也許營養師的說法在"化學上"的用詞有言不及意的地方,但其回答的內容是正確的!
你對你自己的發言....有沒有看的這麼細呀!!
專挑自己要看的....那你自己的發言跟引用不對的資料,怎麼都不說呢?


ppt18360 wrote:
牛奶是食物,其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與鹽類,蛋白質的確是不含氯。我所提到的是蛋白質不含氯但並沒說牛奶不含氯。(蛋白質分子有可能磷酸化,也含有硫,不含氯)


我所說的是動、植物的蛋白質,我可沒有單單跟你討論"蛋白質"


曾漢棋(曾漢棋綜合醫院院長春暉醫星球顧問)------38F提及的
當人體代謝產生太多的酸性物質時,呼吸系統就會加速換氣作用,使得二氧化碳(酸性物質)加速排出體外,同時鈣離子會自骨骼中釋放到血液,這也是為什麼吃太多酸性食物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

光血液酸化鈣就會自骨骼中釋放到血液了!

由於組織間液不像血液一般有如此好的調節酸鹼平衡機能,因此,多攝取酸性食物或是缺少運動是有可能造成組織液變酸性的。 哪些是酸性食物?哪些是鹼性食物? 蛋白質食物經代謝後會產生酮酸(Keto acid),因此它是屬於酸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中的肉、魚、蛋及乳類製品,富含蛋白質,因此屬於酸性食物

蛋白質食物經代謝後會產生酮酸(Keto acid),因此它是屬於酸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中的肉、魚、蛋及乳類製品,富含蛋白質,因此屬於酸性食物

這兩句話你有看到嗎

而你引用的文章....尿液分析的藝術
裡所謂的鹼平衡,指的本來就是血液的PH質平衡
而不是酸性體質的平衡

血液能恆定的方式來平衡PH質....而你卻一直用血液PH質的內容來跟「組織液」混為一談

不是我跟你的認知相差很大,是你自己一直不願去面對而已


ppt18360 wrote:
您所謂的酸性體質的定義是指什麼?
組織液呈現酸性就判定是酸性體質?


晏安診所院長陳文昌醫師轉貼....檢測迷思:把血液與體液混為一談


討論酸鹼數值,應在血液外的體液!


所以,血液的酸鹼變化不大,在人體精密纖細的組織結構當中,動脈、靜脈、微血管之外的那些地方,才是體液的酸鹼值有明顯起伏的地方。我們喝水、喝湯、喝果汁,水分進入腸胃道,被帶到腸靜脈,經由肝臟,回到心臟,

再由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滲透到組織間液,有一些進入細胞裡,有一些回到淋巴管和小靜脈,再回到心臟循環全身,這就是一個人基本的血液循環,在生理學上稱之為「體循環」。

這一套血液循環的目的,就是把血液中的養分與氧氣,透過擴散與特殊的運輸方法,從血管帶到細胞裡面,也順便要把細胞裡的廢物與二氧化碳帶出來,送到腎臟、汗腺、消化腺、淋巴管、血管……,從尿液、汗液、糞便、呼氣中排放出去。

除了上述這些液體,人體有還很多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間(叫做組織間質, matrix),充滿液體(通稱組織液, interstitial fluid);也有很多空間,必須要用液體來避震,例如關節液、滑囊液、腦脊髓液;人體也有很多腺體會分泌消化液、黏液、內分泌液等等。

上述這些都在血液的管轄範圍之外,也是我們該討論酸鹼體質的地方。所以,除非你是酸鹼中毒的急診病人,否則談論酸鹼的重點絕對不是在血液裡面,而是在其他體液,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才不會牛頭不對馬嘴、給人笑掉大牙。可惜,國內外大部分談論酸鹼體質的書籍,還是把血液與體液通通混為一談,真是誤導讀者大矣!


最後一句是不是在說你呢?


前面早說了....組織液....
陳醫生的文章你也看了....你的目仔真的很大
一直都這樣討論....才不會像你這樣....老是拿血液的PH值來亂


ppt18360 wrote:
請提供資料來源,要不然沒有意義。


牛奶與人體的觀查: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52倍。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你復製一句在網路上查都查的到!!....光"中文"文章一大堆


ppt18360 wrote:
需要您對「酸性體質」能夠下出定義,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酸性體質不是我定義的...你也幫幫忙
不是我愛說你說了不算....
而是你老是用化學或物理的方式來討論人體
人體的複雜不是物理與、化學可以解釋的

前面也說了~~如果用化學或物理的方式來討論人體,那大家都不用去看醫生了


yuan0917 wrote:
BEST NATURAL SOURCES:
Milk and milk products, all cheeses, soybeans, tofu, sardines, salmon,
peanuts, walnuts, sunflower seeds, dried beans, kale, broccoli, collard greens.



別亂寫...這可不是牛奶資料的相關資料來源
維他命聖典我只引用鈣磷比2:1


這本的中文書我有看,原文是營養師Mail給我的
同時我也問過營養師,就營養的觀點他們會希望能均衡飲食,所以如果問他們有關鈣質的補充還是會提到牛奶
畢竟他們是營養學跟預防醫學的言論會不同。


ppt18360 wrote:
我對豆漿沒有意見,但是一直看到「天然的」實在看不下去了。不管IGF-1是不是天然的,不管isoflavone是不是天然的,都不重要。


這就是你的盲點,我是整個食物來討論,你就要把食物拆成元素....在那加減乘除
食物會有變化,有生、有熟、高溫、低溫....不同的方式人體對食物中攝取的營養也不同!


ppt18360 wrote:
請提供資料來源,要不然沒有意義


有沒有提供資料來源對你來說有差嗎~~還是你只看你想看的!

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

你要的資料..大部份裡面都有....有的資料比我舉證的還多!!

牛奶與人體的觀查

施打IGF-1~~
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各種激素"就是這樣來的!



有很多食物含鈣量都比牛奶高
紅莧菜191..莧菜156..

藻類含鈣量(mg)
海帶87..乾海帶737..紫菜183..髮菜1263..洋菜284..

豆腐類含鈣量(mg)
凍豆腐240..小三角油豆腐216..臭豆腐184..傳統豆腐140..百頁豆腐33..嫩豆腐13

大多數都不錯....你也沒必要表中把豆腐中鈣最少的寫出來吧!

台灣地區食物成份表這份資料我早有了,但我沒有去詳查,不過看完之後覺的跟許多反對牛奶的人一樣,只要多吃蔬菜就不會有缺鈣的問題!


ppt18360 wrote:
下面有一張圖,圖中的文字顯示「IGF-1本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成分」





那...紅色的字你怎麼又看不見了!!
果然你的目仔很誇張

光打rBGH..牛奶中的IGF1就明顯增加了數倍了,如果蓄牧業再另外打IGF-1呢....又不是不行!!
<資料來源同上....找到牛奶致癌的證具>

另外....請別再把牛奶中的IGF-1跟豆類食品中類似IGF-1再混為一談

牛奶中的IGF-1會致癌~~前面有很多例子了
豆類的是類似IGF-1,能平衡與調節人體的荷爾蒙,而非像動物性的IGF-1對人體而言是加上去的




ppt18360 wrote:
如果台灣沒有使用IGF-1或rBGH,繼續討論就沒有太大意義。


呵呵~~前面已說,目前查的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都禁止使用 rBGH,但就是查不到台灣!如果說台灣有禁用rBGH或禁止rBGH的牛肉、牛奶進口,那請查到再說!


ppt18360 wrote:
因為研究時不可能只限制實驗的人只吃單一食,食物會不會致癌或治癌很多都是統計上的數值比對,經常正反兩面的結果都有或是根本沒有結論


不論牛奶的什麼問題....都非單一事件!如果不成比例或沒什麼關聯性,那些學者也沒必要觀查那麼久,要不然這些專家學者研究半世紀作了,那麼多的實驗跟大型研究是作好玩的嗎?
如果有錯,早就被踢爆了!也不會像"救命飲食"這本書~~賣的那麼好且還一堆人背書。
還外加一個柯林頓!

類似的書藉也不會一本接一本的出!!

你還是只看你想看的....如果這樣....那請問你:
如果喝牛奶可以補充到鈣質的話,試問為什麼美國、英國、瑞典、芬蘭,這些在全世界消耗牛奶最多的國家,卻也同時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呢?(之前也寫過了)<引用:新世紀飲食>

柬埔寨、高棉、利比亞、剛國、奈及利亞等國的人每年喝不到五公斤的牛奶,她們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比率比德國低99%。攝取越少量牛乳和動物性蛋白質,就擁有比較健康的骨骼。<引用:牛奶,謊言與內幕>

為何牛奶攝取多癌症也跟比例也高呢?(前面也寫過了)



ppt18360 wrote:
重要的是這些物質在體內是不是會過量,過量之後會出現什麼狀況,影響有多大。
人體有些良性腫瘤會生產大量的「自然的」賀爾蒙影響身體健康,是不是自然產生的那麼重要嗎?


大部份的成份當然是自然的比較好,rBGH、IGF-1本來就不應該為了商業利益而施打在牛身上,就像三聚氫胺一樣。

會不會過量,過量影響有多大,前面都有說了!
牛奶的攝取與癌症的比例成正比、牛奶的攝取與骨質疏鬆的成正比
網路上的文章、救命飲食、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再加一本"牛奶,謊言與內幕"都有相同內容
也都寫到牛奶是酸性食物、,IGF-1、抗生素


ppt18360 wrote:
我先綜合做個小結論
1. 牛奶鈣磷比約 1.3:1,我已經找到資料證實鈣磷比例適當,您認為應該2:1。


1.鈣磷比2:1不是我的認為,這是人體吸收的黃金比例,如同鈣鎂比也是2:1



維他命與礦物質要讓人體吸收需要一定的比例


ppt18360 wrote:
2. 牛奶陽離子多於陰離子,灰分為鹼性,您認為牛奶是酸性食物,卻無法提出證據。


食物灰燼說:日本西崎弘太郎博士提出,先燒成灰再看看殘留磷、氯、硫較多就是「酸性食物」,若鈣、鎂、鐵、鋅、鈉、鉀較多就是「鹼性食物」

食物酸鹼還有別的測量方法....你知道嗎?

抽動脈血:食物下肚後,檢測血液中酸鹼值的瞬間起伏

腎臟酸性負擔:食物下肚後,在腎臟造成的酸性負擔有多少

酸鹼電子說:得到電子的「酸」,而化學上得到電子就是「氧化」,有考慮到「氧化」的問題了,也是體質酸化的主因之一。

我之前一直在點醒你....別再燒了,也不用去了解牛奶的成份在那加減乘除。
食物灰燼說....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狹義、太靜態,也是比較過時的測法,他無法測出食物在體內的變化(例如:動物性蛋白質的酪蛋白)。

你在那加減乘除也是一樣靜態的,所以你會一直以為牛奶是鹼性的!

雖然最後還是要人吃了才算,但動態的酸鹼測式會比較準確


ppt18360 wrote:
3. 牛施打激素,我認為某些地區的牛使用的是rBGH沒有使用IGF-1,您認為某些牛隻有使用IGF-1。(這個問題和骨質疏鬆無關)
4. IGF-1會不會致癌? 目前只有統計資料,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這個和骨質疏鬆無關)


上面都有答案~~看你怎麼想而已


ppt18360 wrote:
5. 豆漿含isoflavone,這點是事實,我沒有反對意見。對於isoflavone對骨質疏鬆有幫助,這個我保留意見,統計上看來對某些群體有幫助,但是反應機制不明很難判斷。至於isoflavone是否和癌症有關,也是統計上的結果,有些研究宣稱可減少癌症,有些研究宣稱有提高罹癌的危險性。


你想保留什麼意見隨你~~
只是一路討論下來你並不夠客觀
有的只是觀念或邏輯的問題也要作回答


ppt18360 wrote:
去除僅有統計研究的不確定(只能比研究報告的數量,不太有意義),以及鈣磷比例各有支持的資料,再討論也不會有結論。


這是你的駝鳥心態嗎....
牛奶對人體無益的資料一大堆,包括我目前所知道的四本書與多場專業人士的演講

鈣磷比前面也說了是2:1,維他命聖典與營養師基礎課程都有證明!
多餘的磷就是讓體質酸化,骨骼中的鈣就會溶出!



ppt18360 wrote:
還是請您把「酸性體質」做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樣討論比較有目的,也比較容易些。


前面也說了組織液正常PH值也在7.2~7.4,因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也就是一般人說的正常人的體質應該是弱鹼性

換句話來說如果測出來是PH7.0或以下就是所謂的「酸性體質」
相對組織液若PH值>7.4,來到PH7.6~8.0也不見的好,因為有可能因為體內酸性物質太多(往往組織液PH值<6.0),反而使人體製造"氨"來中和。

正常的食物不會改變血液的PH值7.35~7.45,但吃太多酸性食物,卻會使組織液的PH值變酸。




同樣的話不多說了~~~
還麻請你....客觀一點!........以免散播錯誤的訊息!!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