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h wrote:
這只是廣義而簡略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保險費和「使用度」與「風險」有關
同意
但保險精神跟保險費收費方式分開談比較好吧?
您原文是說保險精神,現在說保險收費
pyh wrote:
1. 健保費也一樣不公,要改兩樣不公,還不如只有一樣,好好弄好。更何況,健保局、衛生署都不是財稅專家,不如交給財稅專家來做。健保局就好好搞好「保險」。
2. 只要定個法律,不得低於多少%就好了。另外,我比較期待,加5%的稅,能用7%在健保,因為有很多稅被亂花,如果都是稅,政府有更大的責任在向人民要錢之前,確認把錢花在需要的地方。
3. 這根本是胡扯的說法。除非所以你假設,政府不會節流?醫療保健不會進步?所以才要一直成長?那健保費獨立收就不用成長?還是說,只要健保費獨立收,成長到多少都沒關係?不果如果照現在的作法,我相信政府不會把精神放在節流上。
1.要從60分進步到100分比較難還是從60分進步到80分比較難?
我當然知道能一步到位是最好,也同意收稅就讓專業的來比較好...但"稅改",說的容易要做到難,在稅改成功之前健保收費方式能做的就先做吧?
2.也是說的容易做的難...我們偉大的領導競選時說承諾健康投資增至GDP之7.5%,到現在過幾年了?還是在6附近徘徊...
我是懷疑用法律去保證百分比有多大效力,光要過關就難了,實際做會被挪用多少去別的部份?
3.醫療保健當然會進步(可不一定更省錢),人口也會老化,所以醫療費用一定會上漲!不論是稅收或是健保費支應都一樣會漲!不論是稅收或是健保費支應都一樣要靠總額預算來管制設限.
健保費獨立收,人民至少知道支出多少欠多少,稅收來支應的話,人民更肆無忌憚的用健保了,反正加稅不可能年年加,看不到的虧損或對醫界的壓榨容易被當作不存在.
至於政府節流喔,如果在收健保費的時候行的通,換成稅收實當然也行的通,反之,如果行不通,又怎奢望用稅收來支應就比較能節流,政府會把精神放在節流上?
討論時別說別人胡扯比較好吧?我們是來討論的不是來吵架的